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单纯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疗效。方法 在DSA导向下,正侧位透视后准确定位,采用9号穿刺针经皮穿刺向椎间盘内单纯注射臭氧或先后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结果 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1个月后随访,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组(A组,38例)有效率为89.5%,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38例)有效率为86.8%;3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2.1%,B组有效率为84.2%;6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4.7%,B组有效率为81.6%。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加显著,且中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 年1 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① 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 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 ± 8.3)、(3.6 ± 0.7)、(2.9 ± 0.7)和(3.0 ± 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 ± 1.1),P值均 < 0.05;③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 ± 2.6)、(19.5 ± 1.5)、(18.5 ± 1.5)和(18.8 ± 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 ±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 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 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射频热凝组和药物毁损组,射频热凝组患者83例,药物毁损组患者82例。射频热凝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毁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射频热凝组优良率明显优于药物毁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射频热凝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且远期疼痛情况稳定,总体治疗效果突出。结论 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 结果制定立体定位穿刺方案及靶点位置,在大C型臂X线引导下穿刺并置于突出物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温度测试后,92℃热凝消融,并持续100s,重复4个周期,依次消融整个突出物。结果3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从7.83±0.33降至2.37±0.48(P<0.05)。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9例治疗效果为优,12例良,5例可,4例差,有效率86.7%。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RFA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难治性上颌神经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1例治疗失败的复发性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圆孔达颅内,行上颌神经干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 h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以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1例患者术前VAS评分5 ~ 10分,中位评分7分。术后患者疼痛均即刻缓解,术后72 h VAS评分均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15周,疼痛复发率为0。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36.4%(4/11),无角膜溃疡与咬肌无力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上颌神经干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天迹  杨正勇  马刚 《工业加热》2008,(12):890-891
目的观察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突出髓核内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结果通过3、6个月的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60%),良7例(35%),差1例(5%),优良率95%。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臭氧胶原酶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纤维环开窗减压术多种方法盘内、盘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437个椎间盘,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2.4%;远期疗效似更佳,纤维环破裂组疗效优于未破裂组。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适应证广泛、疗效好,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纤维环开窗减压术有盘内减压作用,3种方法各有所适,应结合影像学资料,术中根据盘内压力,椎间盘造影情况酌情选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104例患者经CT或MRI 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全部病例共144个病变椎间盘。透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盘内及椎旁间隙注射50μg /ml 浓度的臭氧气体4~10ml ,注射泼尼松龙40mg 。结果2009年3月进行末次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3~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总有效率77.1%,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盘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结合CT影像学测量,探究经圆孔穿刺的三维立体定位相关参数及性别、年龄、BMI指数对其影响,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成功实施经圆孔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第2支)64例患者的CT图像。矢状面上,以患者外耳道开口至鼻根部连线(耳-鼻线)为基线,测量耳鼻线与穿刺针所成的夹角α。横断面上,测量穿刺针和鼻背中点与筛窦垂直板后缘中点连线(M线)所成的角度β,圆孔中点和穿刺进针点分别与M线的垂直距离为D1和D2,穿刺深度D3。结果 α的范围为44.10°~63.50°,平均55.05°±5.48°,β的范围为 26.42°~68.37°,平均38.19°±8.58°。圆孔中点与M线的垂直距离D1为(19.55±2.67) mm。体表穿刺点与M线的垂直距离 D2为(58.50±5.41) mm,穿刺深度D3为平均(64.89±8.21) mm。不同性别,年龄,BMI值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均有影响(P<0.05),而左右侧别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确定穿刺针α角及相关穿刺参数,可以大致确定圆孔穿刺三维立体空间方位,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BMI应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联合乙醇消融(PEI )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联合PEI 治疗1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共21个病灶,术后复查增强CT或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18个病灶完全坏死,3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8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冷循环RFA联合PEI 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31个瘤体进行CT引导下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RFA治疗。手术并发症有少量气胸、液气胸、血痰、疼痛和轻度发热,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缓解,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精心护理,及时观察并发症并对症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以其微创、靶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实体肿瘤,逐渐发展到治疗实质器官的良性病变如脾亢、前列腺增生,以及在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疾病、治疗疼痛以及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其治疗原理、不同机型及特点以及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小肝癌先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碘油栓塞,对残留癌灶行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21例原发性小肝癌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77.7%,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结论原发性小肝癌行碘油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亚致死温度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干细胞(LCSC)产生及其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Hep1-6肝癌细胞株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样品,检测LCSC相关标志物和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不同温度分别刺激Hep1- 6细胞后发现,45℃是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亚致死性温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显示45℃处理可引起CD13+、CD44+、CD90+、CD133+ Hep1- 6细胞水平明显上调,提示45℃温度导致Hep1- 6细胞中以上各型LCSC产生增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qPCR)检测显示45℃温度导致CD13、CD90、CD133 mRNA水平明显上调。CD13 mRNA水平在5例HCC患者复发肝癌组织中均明显上调,CD133 mRNA在4例复发肝癌中上调,CD90 mRNA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FCM检测显示CD13+ LCSC水平在4例复发肝癌中明显上调,CD133+ LCSC水平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提示CD13+ LCSC水平上调与45℃温度关系更密切。RT- qPCR检测显示4例CD13+ LCSC上调的复发肝癌患者13个LCSC相关转录因子中Sox2、Stat1明显上调,FCM检测显示45℃处理Hep1- 6细胞后Sox2、Stat1 mRNA明显上调。用Sox2、Stat1 siRNA分别沉默了Sox2、Stat1基因,表明Sox2、Stat1均参与了45℃温度诱导的CD13+ LCSC产生。结论 RFA治疗中45℃亚致死性温度所致CD13+ LCSC水平增高与Sox2、Stat1表达有关。该结果对肝癌复发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