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欣  熊斌  姚琦  郑传胜 《工业加热》2015,(11):992-99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2例巨大CHL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混合乳剂(PLE)行TASE治疗。所有患者TASE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临床症状、瘤体变化及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 TASE术成功率100%,13例术前有临床症状患者术后均缓解或消失。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血管瘤体,由术前平均最大直径(14.4±4.7) cm缩小为术后平均最大直径(9.5±4.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肝脓肿、胆管狭窄、胆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行多次TASE治疗。结论 TASE术治疗巨大CHL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采用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27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年龄2~22个月,平均5.9个月;体重4.5~10 kg,平均6.32 kg)。TASE术中行股动脉插管造影,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证实后向瘤体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再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术后口服普萘洛尔3~6个月。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3~6个月,临床体检和超声检查显示20例(75%)达治愈标准,7例(25%)显效。2例(7.5%)瘤体表面皮肤出现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 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性高、大多无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四肢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2008年四肢高流量血管瘤连续病例72例。年龄3~30个月,平均(6.7±2.3)个月;体重为5.8~12.0kg,平均(6.52±1.86)kg。对72例高流量血管瘤行经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对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灌注博来霉素碘油乳剂,其中40例再加PVA栓塞。残余病灶再行博来霉素局部硬化注射治疗。结果72例高流量血管瘤中60例(83.3%)仅行动脉栓塞治疗,12例(16.7%)行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后63例(87.5%)达治愈标准,9例(12.5%)好转,有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病例。4例(5.6%)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相应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四肢血管瘤疗效好、安全、大多无瘢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肝血管瘤患者接受经动脉PLE栓塞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通用标准,根据肿瘤的缩小率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116例患者的139个病灶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6个月 ~ 10年,87例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79例症状完全消失,6例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97.7%。术后复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4.2%、85.4%、88.1%、96.4%。长期随访的28个病灶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瘤体的最大截面积分别为(30.54 ± 23.98)cm2,(24.89 ± 19.48)cm2,(20.73 ± 17.78)cm2,(17.30 ± 15.21)cm2,分别与术前[89.44 ± 67.93)c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轲  曹建民 《工业加热》2010,(12):985-98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 超液化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油聚集征象。血管瘤直径由术前为(9.3+2.2)cm到术后6、12个月时分别为(4.2+1.5)cm和(2.0+1.3)cm。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均获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总结9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造影表现,评价瘤体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9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直接穿刺瘤腔造影观察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引流静脉,确诊后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瘤体内注射。结果瘤体造影表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囊形39例,团块状42例,葡萄串状5例,其他类型5例。治愈62例,有效29例,未见无效者。有效率100%。未出现表面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直接穿刺瘤体造影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操作方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后进行瘤体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9例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经肝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情况。对于CT/MRI明确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cm),且CT增强扫描时仅有点状或少许斑片状强化而大部分无强化且延迟扫描时仍然如此表现的9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10ml)与博莱霉素(8mg)混悬剂,实际用量为5~10ml。栓塞后4d开始行经皮经肝瘤体内穿刺多点注射博莱霉素8~16mg,间隔3~4d再次注射,连续2~3次,1个月后复查CT,以后3、6个月及1年不定期复查CT。结果9例患者DSA上所见血管瘤染色与CT增强扫描表现一致,碘油沉积呈散在点状分布,治疗后1个月瘤体均明显缩小,以后继续缩小,1年后复查基本稳定不再缩小。2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栓塞后胆汁瘤,随访观察未进一步进展,未作特殊处理。结论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瘤体内博莱霉素注射治疗少血供性肝血管瘤是简便、安全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颌面部蔓状血管瘤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左、右颈外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7 d和半个月经皮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8 mg.结果9例患者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均取得成功,栓塞术后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变硬,所有患者经随访7~29个月未见局部肿块复发.全部病例栓塞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结合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守鹏  郑加生 《工业加热》2015,(11):996-999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RFA/MW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7月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26例,其中单发14例,多发12例,有症状患者8例。病灶长径5.0~13.0 cm,平均(7.6±2.4) cm。先行TAE治疗,再行CT引导下RFA/MWA治疗,观察完全消融率、病灶缩小程度、手术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行RFA治疗9例,MWA 17例,共消融病灶27个,行消融治疗28次。23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85.2%(23/27),病灶缩小12.9%~66.3%,平均(31.0±19.6)%。有症状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消融治疗后出现肝包膜下出血1例、血红蛋白尿1例、胆汁瘤1例,经治疗后好转,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 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无水乙醇-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乙醇-碘油比例为2∶1)8~25ml 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观察术后肿瘤大小、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其中最大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肝左叶10例,肿瘤最大径6.5~15.3cm,平均(8.2±2.0)cm,栓塞后6、12个月观察见肿瘤明显缩小,分别为(5.3±1.6)cm和(2.8±1.2)cm(P<0.01),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除轻度腹痛、发热,转氨酶短时间轻度升高并于2周后恢复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碘油栓塞是肝脏血管瘤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脏假性动脉瘤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不同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腹、盆腔相关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原因为假性动脉瘤及其部位后行栓塞治疗。结果7例中,肝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子宫动脉瘤2例。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供养血管。DSA造影动脉瘤呈现类圆形囊状突起,栓塞后再次造影见动脉瘤及其供血动脉消失,7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术后出血均停止。结论DSA造影能明确假性动脉瘤的部位,经导管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液体医用胶结合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栓塞治疗肾脏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脏假性动脉瘤并接受福爱乐医用胶栓塞出血血管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有28枚肾脏假性动脉瘤(18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21枚, 5例外伤患者有7枚),均经3 F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肾脏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后在减影下经微导管向假性动脉瘤内注入福爱乐医用胶-碘化油1 ∶ 1混合液栓塞出血血管。观察假性动脉瘤栓塞成功率、术后血尿及肾功能。结果 23例28枚肾脏假性动脉瘤均栓塞成功,福爱乐医用胶平均用量0.4 ml(0.2~1 ml)。3例患者载瘤动脉邻近3级分支血管出现异位栓塞,无2级分支血管及肾动脉主干血管异位栓塞。1例假性动脉瘤直径>2 cm患者术后2 d持续存在血尿,再次造影后于载瘤动脉补充塔形弹簧圈1枚,出血停止。其余患者在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血尿情况。4例术后血清肌酐有轻度升高。结论 福爱乐医用胶结合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肾脏假性动脉瘤迅速,栓塞成功率高,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明胶海绵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5例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其中4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为直肠癌阴茎转移。所有患者均行海绵体血气分析、海绵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以及髂内动脉造影检查,确认血管异常后以明胶海绵行超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术后随访30 ~ 109个月。结果 5例患者彩超均提示海绵体动脉高速低阻血流,3例患者海绵体球部可见明确异常血池。1例血管造影可见右侧阴部内动脉-海绵体瘘,2例可见左侧阴部内动脉-海绵体瘘,1例右侧阴茎背动脉及阴茎海绵体动脉增粗,1例患者双侧阴部内动脉异常增粗。栓塞后所有患者异常勃起症状即刻消失,术后随访除阴茎转移癌患者于栓塞后7个月死亡外,所有患者性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采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栓塞阴部内动脉是治疗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有效方法,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可以很好地保护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自发性纵隔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TAE治疗的4例自发性纵隔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接受胸部CT增强或胸部CTA检查。术中主动脉DSA造影依次探寻出血动脉,根据出血动脉病变性质、造影表现选择不同栓塞剂和栓塞方式作栓塞。术后3 d复查胸部CT,评价治疗效果,随访1~6个月。结果 TAE术前CT检查显示4例患者均为纵隔血肿,术中动脉造影明确4例出血分别源自食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迷走支气管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术后3 d 胸部CT复查显示4例患者血肿均较前吸收;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发出血,纵隔血肿基本消失。结论 TAE具有微创、止血直接快速等优点,治疗自发性纵隔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