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NIVCF)的稳定性、血栓捕获能力、可回收性及安全性.方法体外实验评定RNIVCF捕获直径2.5、3和4 mm混合血栓的能力.实验犬12只,10只经股静脉注入直径2.5 mm自体不透X线混合血栓,评价RNIVCF血栓捕获能力;2只在置入RNIVCF后第7天尝试取出.摄腹部及胸部平片验证滤过效果.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NIVCF捕获了直径3和4 mm混合血栓的100%、直径2.5 mm混合血栓的95%~100%.成功地在12只犬下腔静脉(IVC)经皮置入13枚RNIVCF,其中  相似文献   

2.
邹耀祥  冯翔 《工业加热》2013,(2):144-14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 (Cook Medical, Bloomington, IN)2例,OptEase (Cordis Corporation, Bridgewater, NJ)4例。Günther Tulip 2例分别植入了120 d和140 d,OptEase 4例平均植入时间为56 d。结果 2例 Günther Tulip 均顺利回收,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术后造影下腔静脉无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外漏。4例 OptEase 中3例取出,1例放弃。结论 超期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多数仍是可以被顺利回收的,回收的成功率与植入的时间和滤器的结构有关,细致小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多数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回收时间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来说,回收手术仍是值得尝试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cm)、疼痛、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共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min(0.5~5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回收过程耗时4.4min(2~15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的操作技术和临床意义。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证实的颈静脉和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在DSA机下实施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病因3例为中央静脉插管所致,3例为恶性肿瘤压迫侵犯。滤器置入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上腔静脉造影后,经导丝引导将滤器释放系统送入上腔静脉,定位于左右头臂静脉汇合稍下方释放滤器,滤器回收时也采用股静脉途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术中未发现移位、脱落现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29 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血栓消失,经右侧股静脉途径回收滤器,另外4例患者不愿取出,一直随访。在随访期间有5例患者由于肿瘤进展等与滤器置入无关的原因分别在2 ~ 16个月内死亡,但均没有出现上腔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事件和滤器的脱落、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上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操作简单,术后可回收,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有助于预防颈静脉或上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和与滤器长期置入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2只犬制备成髂股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滤器组(实验组)与无滤器组(对照组),每组6只。滤器组在深静脉血栓脱落前于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后使血栓脱落;对照组直接使血栓脱落即形成肺动脉栓塞。通过血栓脱落前后的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测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评价滤器的血栓捕获性能。结果滤器组均成功捕获脱落的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8h后滤器均能成功回收;而对照组在推注血栓后均发生了肺动脉栓塞。结论自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置入和回收简便。  相似文献   

6.
7.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VCF)Gunther Tulip和Cook Celcet回收的合适时机。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共为58例患者施行VCF植入术,其中植入Gunther Tulip 和Cook Celcet分别为13例和31例,有21例患者遵嘱在3个月内复诊接受回收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VCF顺利回收,Gunther Tulip(平均植入54.4 d,最长79 d)顺利回收3例,失败2例;Cook Celcet(平均植入37.6 d,最长67 d)顺利回收16例,回收成功率100%。结论 尽管有较多VCF长时间留置仍能安全回收的病例,但尽早行回收术有助于提高VCF回收率。Cook Celcet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但较昂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相似文献   

9.
分析临床应用腔静脉滤器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腔静脉滤器有可能被滥用的趋势,提出有必要重新审视滤器应用带来的利与弊,以及思考滤器植入的适应人群。该文对理想的腔静脉滤器应具备的条件,腔静脉滤器植入的适应证和植入后并发症的分析,认为可回收滤器的临床应用有逐步取代永久性滤器的趋势,也是未来腔静脉滤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IVCF)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取)栓术前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永久性Trap Ease滤器(TEF)20枚,永久性Vena Tech滤器(VTF)31枚,可回收性OptEase TM 滤器(OEF)13枚,临时性TempoⅡ滤器8枚;7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下方,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上方。结果术后随访8~72个月。70例中,无一例出现PE,6例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有效预防肺梗死,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PC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003—2010年解放军四五五医院住院就诊的72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置管1次成功69例(95.8%),2次成功2例,失败1例,成功率98.6%(72/71)。结论 超声引导下PCN是一项微创、简便、安全、重复性较强,患者易接受且经济的超声介入术,在临床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RFA)治疗近期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2例,病灶总数71个,其中直径小于4.0 cm的病灶41个,4.1~5.0 cm者14个,5.1~6.0 cm者9个,大于6.1 cm者7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大小瘤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41个(41/41),13个(13/14),4个(4/9),2个(2/7).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RFA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的管理,拓展应用到多发伤杂交手术中,使术中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提高多发伤杂交手术中的配合能力和工作效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 根据多发伤一站式杂交介入手术的特点,完善杂交手术室的基本建设,组建杂交手术团队,制订制度和流程,建立多发伤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多发伤介入术中配合行为等。结果 提高了医、护、技、麻醉师的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层流管理合格率达到100%;完善了介入和外科手术配套设施;术中细节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多发伤一站式杂交介入手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目前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在多发伤中的应用对多发伤介入手术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采用4 F导管或(和)2.7 F微导管注入钢圈或(和)微钢圈、聚乙烯醇颗粒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严重肾出血患者。5例患者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患者于术后4 d ~ 54个月行CT平扫、增强扫描与CTA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前CT增强扫描和CTA可见出血灶、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异常征象。术后CT可见栓塞动脉所支配的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萎缩,肾边缘收缩、凹陷。4例可见对侧正常肾代偿性增大。术后CTA见异常血管消失,弹簧钢圈无移位。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安全、可靠。CTA对发现术前出血部位及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入性肺减容术是在外科切除肺减容术和内镜下非外科切除肺减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项X线导引下的经导管治疗技术,在靶肺叶经支气管行博来霉素(或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的同时并对其近端支气管用骨水泥封堵,可获得稳定的肺纤维化和肺减容,即所谓的功能性肺叶切除.虽然此项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已经显露出其临床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 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索拉非尼和L 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索拉非尼及L OH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 < 0.05)。索拉非尼及L OHP分别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及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1及S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各单药组高(P < 0.05)。单用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ERK表达无明显影响,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减少pERK的表达。结论 索拉非尼和L OH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滞及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管腔内支架面世已经20余年了,在我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支架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管腔狭窄性病变,而且也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胆管、食管和气管等非血管管腔中.特别是近年来,支架还逐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之中.而在胸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覆膜支架则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在我们国家,支架技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基础研究尚不够深入,操作尚不规范、随访工作不够细致等,都是介入诊疗专业医生今后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并不断拓展支架的新用途、如何做到科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吸栓术和(或)溶栓术.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 h后死亡.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患者,确诊为鼻咽血管纤维瘤.为控制术中出血,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供血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PVA颗粒.另选7例为术前未行供血动脉栓塞直接手术切除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中出血、输血量作比较.结果7例行供血动脉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手术见瘤周水肿明显,易于剥离.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术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0年7 - 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与介入科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并发症及活检阳性率。结果 13例患者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2例,盆腔脓肿、肝脓肿穿刺引流各1例,肝癌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术4例,肾囊肿、肝囊肿穿刺乙醇硬化各2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1例。余18例行病理活检,其中4例为肝活检、7例为肺活检、2例纵隔占位活检、骨与软组织活检4例,颈部肿块活检1例。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活检病例中1例肺活检为假阴性,17例获阳性结果,总阳性率为94.4%。结论 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实现了CT和X线透视优势互补,实时透视显示路径图指导穿刺、治疗;不仅优化了介入工作流程、节省手术时间,而且穿刺成功率较高、技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