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双复射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射孔完井工艺技术,介绍了双复射孔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其在侏罗系油藏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射孔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地层系数低于100μm~2·m、物性相对较差且薄,而压裂、酸化改造风险又太大的底水油藏,采用该技术射孔增产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油田薄差层的利用率,增加单井的采出量,水平井技术被大规模的应用。大庆油田水平井技术的开发较早,完井方式主要以射孔完井和射孔后压裂完井为主,因此射孔技术对于水平井完井非常重要,是水平井完井的关键。将复合射孔技术引入到水平井射孔中可以提高水平井射孔完井效果,也是水平井完井的发展方向。大庆油田中2-平25井使用复合射孔技术成功进行了完井,完井过程中根据储层分布情况,确定了射孔井段、射孔相位、和射孔枪型;同时,分析计算了复合药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确定了最终用药量。中2-平25井复合射孔作业的成功实施,验证了复合射孔装药的原则,对装药量的认识和掌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水平井复合射孔技术的成熟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合射孔技术在大庆油田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包括复合射孔器的研制和复合射孔的选井选层原则及药量设计方法,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复合射孔技术在油田部分区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下挂式多级脉冲增效射孔和外套式多级脉冲增效射孔技术的作用原理、产品特点及技术指标.该设计采用了火工品中的隔板点火技术与延时技术,并对增效药剂的综合性能进行改进,从而达到了将高能气体压裂与一体式增效射孔有机融合的效果,井上与井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获得了最大的射孔穿深和很好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83枪装89弹射孔工艺技术在小井眼井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玉玲 《火工品》2001,(1):34-36
介绍了83枪装89弹射孔器的研制和检测试验,并将其射孔完井效果与台105区块应用YD-60和YD-73射孔弹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从而证实了该项技术在41/2″小井眼井中射孔完井的优越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丢枪式油管输送射孔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丢枪式油管输送射孔的工艺技术在塔里木油田LN2 33 H2井水平井射孔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其它井的施工情况 ,分析了该技术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工艺成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勇  沈兆武 《含能材料》2005,13(4):257-261
复合射孔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射孔方向和压裂缝的扩展。借鉴石油工业中的复合射孔技术,对其应用于煤层致裂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针对煤层的特性,介绍了煤质模型的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HEGF)实验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射孔和压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复合射孔器压裂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复合射孔器的作用效果,根据在相同靶体、试验条件下复合射孔器的压裂能力决定作用效果,探讨采用压裂能力指标评价复合射孔器性能的方法.通过对复合射孔器测试技术、复合射孔作用过程、裂缝形成机理和储层对复合射孔器性能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用复合射孔器产生高能气体的有效压力、有效作用时间来评价复合射孔器性能的结论,为建立-套完整的复合射孔器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射孔工艺在遇到薄层多而且相距较远的油气井时,效率低下且危险陛大。本文研究了在一次射孔过程中携带多节射孔枪,进行多次射孔作业的射孔工艺。主要介绍了该系统中选发器的工作原理,并就其重要组件一—计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对该射孔系统进行了过电缆试验与高温试验,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0.
王炜  谢佃和 《火工品》2003,(3):42-45
本文着重叙述增效射孔器的作用机理,增效射孔器的应用关键及其在吐哈油田的应用效果。通过列举和分析增效射孔器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水下运动目标定位主要采用船载水听器基阵-声信标跟踪定位方法和船拖水听器基阵-声信标跟踪定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存在跟踪定位精度较低、实施难度大以及设备维护修理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采用水下目标加装光纤陀螺仪-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组合制导技术,以实时测量、记录水下目标的航行姿态、航行速度和位置坐标,通过编码把目标的位置坐标数据实时转换为同步水声多频多脉冲时延编码信号发射,利用船拖水听器测量水声多频多脉冲时延编码信号,通过船载基站实时解算,从而实现指引测控船完成远航程水下目标的实时跟踪、定位、监测任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对远航程水下目标的跟踪定位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2.
空空导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分配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以扩大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攻击距离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导弹的最远射程和末端速度,借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双脉冲和三脉冲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导弹综合性能最优的发动机能量分配方案,为空空导弹多脉冲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长海  朱锡  侯海量  沈晓乐  唐廷 《兵工学报》2012,33(12):1473-1479
为研究半穿甲战斗部动能侵彻下舰船舷侧复合装甲结构的抗穿甲机理,以均质钢板前置复合材料板模拟舰船舷侧复合装甲结构,采用低速弹道冲击试验,研究了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和吸能机理,分析了前置复合装甲板的面密度对组合结构靶板整体抗穿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靶板的破坏模式,得到了球头弹丸低速贯穿组合靶板的剩余速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组合靶板在弹丸低速冲击下主要呈现局部破坏,前置复合装甲板的破坏模式主要为纤维拉伸断裂,迎弹面存在少量的纤维剪切断裂,而钢质背板则主要呈现花瓣开裂破坏;组合靶板的整体抗弹性能随前置复合装甲板面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将理论预测剩余速度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磁发射过程中产生的脉冲强磁场对发射包内电子器件产生较强干扰问题,采用 COMSOL中 PDE模块对电磁发射过程中的速度趋肤效应进行仿真计算,建立轨道炮的面电流分布模型和脉冲电流模型;采用趋肤效应理论分析电磁屏蔽原理,建立了屏蔽效能评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屏蔽体模型。分别采用导电、导磁材料设计了单层、多层组合屏蔽体,用 COMSOL中磁场模块计算离弹底不同距离处的强磁场屏蔽效果,得出在离电枢较近时,导电材料与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屏蔽体距离电枢越远时,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不变,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逐渐提高,距离电枢100 mm时屏蔽效能达到34 dB。轨道炮磁场的低频特性使得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高磁通密度使得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得出弹丸内智能电子元器件应置于远离电枢的弹头。  相似文献   

15.
对弱环境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弱环境力的“弱”只是力的峰值小,而力的其他信息特征则可能是其强项;提出了解决弱环境力问题的非力信息敏感、冗余敏感、增力技术、信息和动力分离等4条技术途径。还提出了近自锁技术,设计了近自锁保险机构,对近自锁机构的原理、各种工况、运动模式及关、重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挤压铸造成形的过共晶铝硅合金活塞不同部位的含硅量不同.经测定,活塞顶部和顶侧部的含硅量偏高,显微组织中初晶硅的数量也相应较多;销孔部位和裙部的含硅量偏低.这种情况,对活塞的使用是有利的,也进一步证明挤压铸造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含发射药的粉状低爆速炸药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昇  魏晓安  王泽山 《含能材料》2004,12(4):231-234
制备了含单基发射药的粉状低爆速炸药,并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该炸药的低爆速产生机理,研究了单基发射药的粒径、包覆剂和钝感剂的含量、炸药的密度对炸药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该炸药的低温性能、体积威力、机械感度和不同装填直径的爆速。并对该炸药在油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低爆速炸药制备简单,能量和密度较高,用作震源炸药能有效地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冶金分析方法研究了硅锰装甲钢薄靶破甲弹坑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应力波的传播在射流侵彻前沿形成较多的损伤(层裂),因此射流在已受损的靶材上很容易侵彻;尽管破甲机制仍主要是侵彻和摩擦,但作用的时间短未能在孔壁附近形成白层和其相应结构,而且在穿孔后射流的动能仍较高而很少沉积在孔壁上。  相似文献   

19.
宫燃  刘宇航  张玉东  许晋  张真宇 《兵工学报》2022,43(12):3000-3007
旋转缝隙油道是重载车辆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传动系统高速旋转时,由于润滑油受到外力的作用,存在润滑油供油不足的风险,需要掌握传动装置润滑系统旋转缝隙油道内各主要参数对旋转缝隙油道通流特性的影响。为此建立旋转缝隙油道通流量的理论模型,探讨润滑系统旋转缝隙油道的润滑机理以及通流特性,分析油液温度、入口压力和旋转缝隙油道转速对润滑流场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传动装置旋转缝隙润滑油道试验台进行试验分析与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靠近入口的3组径向圆管出口流量呈现小幅增加的趋势,而缝隙出口的流量随着转速增加显著减少;入口压力的增大使旋转缝隙油道各出口流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缝隙出口流量增加更加显著;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车辆传动装置旋转缝隙油道通流量的理论计算模型的有效性,为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精确供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将油润滑、纳米润滑和固体润滑一体化的方案.制备了具有微纳孔结构的FeS固体润滑层,利用真空浸油技术,在微纳孔结构中储存润滑油和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粒子、油、FeS固体润滑一体化涂层.在6 600 m in的试验范围内,摩擦系数保持在0.03~0.07之间,显示了该涂层具有低摩擦、耐磨损和长寿命,并给出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