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简述GSM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电话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简介我国自1987年开通模拟制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来,移动电话(俗称“手机”)用户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尤其在1994年开通数字制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后,现有手机用户数已超过2.5亿,其中大部分是GSM手机用户。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forMobilCommunication)是由欧洲电信联盟研制的一种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制式。作为一种国际公共标准,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采用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标准,因此在系统覆盖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用户可以携带自己的GSM信息卡———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卡使用手机。GSM通信系…  相似文献   

2.
概述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盟国家联合研制的一种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体制。GSM体制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系统用户容量大、话音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等技术优势,我国自1994年开始大规模采用GSM技术建设数字移动通信网,并得到高速发展,到2002年年底我国移动通信GSM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2亿。GSM手机用户的每一次呼叫必须按GSM系统分配在指定的载波、时隙上通信,因此在GSM系统内使用手机的技术指标好坏会影响通信质量和网络效率。目前我国GSM手机进网测试执行的是标准YD/T884-1996《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CDMA实验网的开通,国内手机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的变革之后,在去年10月又迎来了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目前CDMA技术在北美、亚太地区已被大规模投入商用。在美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CDMA手机已成为购机者的首选目标。而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的地区内使用,GSM手机只能在GSM网覆盖的地区内使用。两大系统互无支撑,不但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与防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几乎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移动台把其电子序列号(ESN)和网络分配的移动台识别号(MIN)以明文方式传送至网络,若二者相符,即可实现用户的接人,结果造成大量的"克隆"手机,使用户和运营商深受其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主要有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GSM系统,DAMPS系统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CDMA one系统,这两类系统安全机制的实现有很大区别,但都是基于私钥密码体制,采用共享秘密数据(私钥)的安全协议,实现对接入用户的认证和数据信息的保密,在身份认证及加密算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承了2G系统安全的优点,同时针对3G系统的新特性,定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征与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5.
杨延广 《电子技术》2006,33(5):61-62
短信息服务(SMS)是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一种手机间的通信模式,由于移动通信网络(GSM或CDMA)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而且短信收费便宜,现在的手机用户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短消息通信。如果利用手机通信模块将一个嵌入式系统接入到移动网络,我们就可以同样方便地通过手机与系统进行通信,既可以发出指令实现对嵌入式系统的远程控制,同时也可以由系统向用户发送短信通报采集的数据信息或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6.
我国1987年上海建立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后,又相继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全国各地建立了TACS系统;1994年又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开通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系统容量,业务适应及通信质量上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浅谈一下已商用的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业务、运营及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
市场档案     
移动通信市场又添“黑马” 随着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CDMA实验网的开通,国内手机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的变革之后,在今年10月又迎来了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 目前CDMA技术在北美、亚太地区已被大规模投入商用,在美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CDMA手机已成为购机者的首先目标。CDMA系统这个后起之秀之所以一面世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得益于它独特的工作方式。众所周知,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的地区使用、GSM手机只能在GSM网覆盖的地区使用,两大系统互无支撑,不但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也给整个无线通信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而采用CDMA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所以无论是在数字网覆盖的地区还是在模拟网覆盖的地区,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因此给其手机的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再国上它公认的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对人脑辐射小——发射功率在0.1毫瓦到200毫瓦之间、掉话率低、保密能力强等特点,自然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张盈盈 《电信快报》2003,(6):29-31,37
从最初的模拟蜂窝到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数字蜂窝,再到呼之欲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服务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大量分组数据业务的引进把一幅美好的蓝图展现在用户面前,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话工具,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平台,它将使网页浏览、文件下载和E-mail传输,甚至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多媒体服务成为可能。业务类型百花齐放,用户数量迅速增长,要在有限的频率资源里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用户需求,必须提高3G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以使上/下行的每个方向都得到业务实时所需的带宽、时延和质量。随…  相似文献   

9.
数字蜂窝GSM移动通信系统作为第二代蜂窝移动电话,以其频率利用率高、业务范围广、通话质量好、接口开放、组网方便等优点,从一九九二年开始投入商用,在短短的几年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迅速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开通了GSM网。我国已开通GSM网的城市有十几个,正在建设GSM系统的城市有几十个。随着GSM网的不断完善,服务区域的不断扩大,GSM系统作为一种通信网络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CDMA实验网的开通,国内手机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的变革之后,在1997年10月又迎来了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 目前CDMA技术在北美、亚太地区已被大规模投入商用,在美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CDMA手机已成为购机者的首选目标。CDMA系统这个后起之秀之所以一面世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得益于它独特的工作方式。众所周知,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的地区使用,GSM手机只能在GSM网覆盖的地区使用,两大系统互不支撑,不但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也给整个无线通信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采用CDMA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所以无论是在数字网覆盖的地区还是在模拟网覆盖的地区,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因此给其手机的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再加上它公认的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对人脑辐射小——发射功率在0.1mW到200mW之间、掉话率低、保密  相似文献   

11.
家庭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家庭住宅人身财产的安全,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无线移动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络,实现远程自动监控报警控制的系统。该设计是以GSM移动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络为媒介,通过手机用户、电话用户实现对远程住宅设备的控制及信息采集。重点阐述了GSM模块、双音多频(DTMF,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检测发生模块的硬件设计原理及应用。介绍了MT8880芯片与GSM模块的连接及实现原理。实际应用说明了该设计系统稳定、可靠、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2.
分析泛欧移动通信网(GSM)的用户认证方案的不安全因素;指出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安全策略;提出两种适合移动通信的有效的认证协议。这类协议减轻或消除了在无线链路上收集信息的外部攻击者、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入系统秘密信息的内部攻击者的安全威胁,并且两者提供了信息保密、主叫身份保密、欺诈控制等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信与信息已密不可分。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是GSM网络提供的主要电信业务之一,他是通过GSM网络的七号信令(557)承载较短数据包来实现个人简易数据通信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既不占用无线话音信道资源,又能够提供终端用户点对点之间便捷、价格低廉的信息交流方式,短消息业务越来越受到广大移动用户的欢迎。短信系统作为一种数据传输手段,其通信信道是不可靠的,所以必须有相应的信息保障协议对其数据传输进行保护,确保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该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有效融合,并运用于交通管理系统,建立起一个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系统由网络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平台、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等15个子系统组成.文章认为在CNGI基础上建立ITS是电信业务的一种拓展,通过ITS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移动多媒体集群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也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陈浩  陈洋  苏先海 《通信技术》2020,(3):749-753
为了更深入透彻地建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技术框架,贯彻实现安全防护系统与通信系统“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的目标,需要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规划设计之初建立一套与其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半实物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卫星移动通信星型网络结构的简单模拟,体现用户入网和通信呼叫情况下的信息安全防护流程,重点验证需要解决的密钥管理、用户认证等关键技术,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大规模仿真和后续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IEEE network》2001,15(2):48-5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SMS, a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IP networks with the short message service in mobile telephone systems. iSMS provides a generic gateway for creating and hosting wireless data services for mobile stations. Our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any modification to the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iSMS system can be quickly developed and operated by a third party or end user without involvement of 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telecom operators. Based on the iSMS platform, we illustrate services such as e-mail delivery/forwarding, Web access (e.g., stock and train schedule query) and handset music services. The iSMS platform and the servic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GSM networks. With iSMS, users are able to use standard GSM handsets to access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s, while other approaches like the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and SIM Toolkit services require function-enabled MSs  相似文献   

17.
GSM移动通信网可为移动用户和有关的社会安全、公众服务及商业运营等部门提供移动电话/移动台定位的增值服务。瑞典mobilePosition公司开展了Seakey(海上电子业务)、friendPosition(朋友定位)、Satsafe(汽车定位报警)、weatherPosition(天气定位)和就近黄页服务等业务,对我国发展移动定位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诸如微博邮件、数据传输、手机支付、多媒体业务等得以应用。而用户更多的个人信息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传送,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也随之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界重要的课题。笔者针对移动通信网络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重点从鉴权认证、用户身份保护、数据加密等方面对移动通信安全现有解决措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其安全措施并提出一些改进方向,最后对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徐涛  范辉 《无线互联科技》2013,(5):150-151,177
定位跟踪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度、纬度坐标等),并且在电子地图上对跟踪终端的位置进行标注的技术或服务。该系统综合使用了GPS定位技术、WEBGIS、GSM通信网络、GPRS无线分组技术、中间件等技术实现了对移动的终端进行定位跟踪的功能,实现对终端人员的实时跟踪和位置信息的动态管理。移动定位跟踪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所有以下4种:追踪服务、信息服务、安全服务和付帐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实时对家居环境的监控以及满足人们对家居环境安全性的要求,设计一种结合ARM,Android,ZigBee,GSM,Redis以及BOA技术的安全智能家庭系统。家电节点传感器负责家电设备信息收集,ZigBee网络负责传输这些信息,ARM服务器进行处理,GSM模块发送报警信息,Android客户端进行信息显示并控制。针对实时性以及安全性要求,重点研究服务器的硬件通信、守护进程、数据接收以及解析、消息队列管理等。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通过手机端可随时随地对家居环境进行监控,操作几乎无延迟;服务器自主安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不经过第三方;手机端每次登录比对号码,密码以及IMEI,安全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