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土壤石油污染是石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之一,也是石油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文章概括了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菌根修复。最后,文章还展望了石油类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油污染湿地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生物激活法以及其在修复石油污染湿地方面的应用。指出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方法,是今后我国石油污染湿地土壤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研究了皖南烟区4种不同植烟土壤类型(河滩地砂壤土、冲积砂壤土、水稻黏性土壤、冲积粉砂土)在烟叶生长期内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4种类型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种类都是以细菌、放线菌、真菌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95%以上。在烟叶整个生育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不同生态环境下,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多种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油田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现状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治理油田污染土壤是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综述了油田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及国外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不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破坏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高度重视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并将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放在了首要位置。其中,植物修复属于一种常用的治理与修复措施,主要是通过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分解和转化,且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本文主要以重金属Cd(镉)为研究对象,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后续开展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油是极其重要的能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石油在开采、加工与运输过程中,因操作和管理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对土壤产生污染。土壤石油活化与移除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修复和治理土壤污染技术,该技术受到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并被广泛应用推广。本文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植物修复技术入手,论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与植物修复及其联合修复对土壤石油污染的活化与移除效果,为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但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逐渐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合理运用各种植物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修复。本文围绕土壤修复展开了深入研究,并重点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运用,且简单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希望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从而显著强化土壤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环境工程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对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并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生防菌群对大豆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复合生防菌群可以明显改变大豆根际微生物区系组成。在大豆不同时期,复合生防菌群处理的大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数量上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大豆真叶期和复叶期,复合生防菌群接种处理大豆根际细菌较对照增幅分别达到71.8%和114.3%,而根际真菌较对照减少12.9%和22.3%。在大豆真叶期,复合生防菌群接种处理大豆根际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减少9.9%,而在复叶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27.4%。此外,施用复合生防菌群可有效降低土传病原菌镰孢菌属(Fusar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比例,并且提高根瘤菌(Rhizobium)、固氮菌(Azoto-bacter)、木霉属(Trichoderm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因工业、农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污染的防治,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壤进行修复.本文对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土壤修复工程进行了分析,为土壤修复和治理工作的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外的土壤微生物季节性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与酿酒相关微生物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著高于夏季,季节对细菌的影响大于真菌。细菌优势菌群不同季节相对丰度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优势菌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冗余分析(RDA),pH和有机碳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率分别为12.7%、7.6%。此外,土壤中发现有酿酒微生物的存在,细菌共有11个菌属,真菌共有18个菌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细菌菌群,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则是优势真菌菌群。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受重金属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土壤.本文从重金属污染的概念入手展开分析,整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最终提出了系统且全面的治理方式,希望能够为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和后续治理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是农田土壤污染中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也是一种剧毒金属,对食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同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造成镉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得镉污染物最终在土壤中汇集,由于镉的微生物或化学损失极小,所以它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从而进入食物链。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中镉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的安全种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壤中镉的污染现状、污染来源以及对人类健康危害进行分析,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修复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最后针对珍贵的黑土资源中镉污染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展望。拟为减少重金属镉污染造成的土壤污染,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矿泉水业态改良与矿泉水生产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探讨了矿泉水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机理及其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以使矿泉水业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多种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土壤污染.对当前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区域土壤污染严重,尤其是土壤耕地质量不达标,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土壤污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为合理控制土壤...  相似文献   

18.
土壤环境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同时对居住环境和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土壤环境污染危害,并探讨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修复技术应用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19.
藏东南产区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豪  杨雪  张鑫  尹秀  禄亚洲 《中国酿造》2022,41(5):118-123
为了探究藏东南产区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苹果表皮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优势微生物菌属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表皮样品分别获得554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612个真菌OTUs,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获得1 717个细菌OTUs、1 371个真菌OTUs,根际土壤样品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苹果表皮,且同一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真菌。在属分类水平上,苹果表皮和根际土壤的主要优势细菌属均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3.06%和5.53%,外囊菌属(Taphrin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分别是苹果表皮和根际土壤样品的主要优势真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1.07%和7.62%。优势细菌属和优势真菌属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真菌与细菌间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时,需要相关人员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危害有所了解,还需要结合各项技术手段强化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效果,降低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难度,确保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水平有所提升.同时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扩展各项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范围,并在合理技术支持下推进有机物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