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混合酵母菌酿制的黄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其特点是酯的种类和含量比单一酵母菌酿制的对照酒多,高级醇的种类和含量少于对照酒,醛类、氨基酸(尤其是苦味氨基酸)、乳酸的含量均低于对照酒。感官品评显示,以混合酵母菌酿制的黄酒无新酒刺鼻味,有陈年酒的香气,香气明显优于对照酒。  相似文献   

2.
果酒是一种经过酵母菌发酵的低度饮料酒,酵母菌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所酿果酒的口感和风味。由于酵母菌的多样性及代谢特性等的差别,在果酒发酵中进行多菌种混合发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在混合发酵条件下,酵母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各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进而影响到酒的品质。本文概述了果酒酵母菌的种类和功能,着重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环境胁迫对酵母混合发酵的影响及混合发酵时酵母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酵母菌混合发酵果酒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果酒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酵母菌株,对实验室前期于自然发酵剁辣椒中分离出的10株酵母菌进行筛选,通过比较分离菌株的产香、产酯、产醇能力以及对6% NaCl的耐受性,初步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和生长特性的酵母菌株;并对筛选菌株进行耐盐和耐酸等特性评价。结果表明,菌株Y-3、D-17、H-23、H-37的发酵性能和在6% NaCl中的耐受性表现良好;其中菌株Y-3在酸性环境和高盐环境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优势;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菌株Y-3为Hanseniaspora pseudoguilliermondii。菌株Y-3可应用于剁辣椒接种强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包含了不同酵母属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利用WLN琼脂培养基,对陕西杨凌赤霞珠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的403株酵母菌进行了归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9属10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mucilaginos)、假丝酵母(Candida species)和佛罗伦萨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florentinus),分别占到了分离总菌株的53.00%、35.00%、1.00%、1.75%、0.75%、6.75%、0.25%、0.25%、1.00%和1.00%。  相似文献   

5.
传统面食发酵中的酵母菌的发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面食发酵中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发酵性能研究,通过测试耐高温、耐低pH、发酵力、耐酒精和耐渗透性能,并与市售高活性干酵母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耐高温、耐低pH、耐酒精和耐渗透能力上,从面食发酵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好于市售酵母;而在发酵能力方面,二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从红提葡萄发酵过程中分离出酵母菌株,并对其耐受性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红提葡萄酒酿造品质。通过培养不同发酵时期菌株,并用肉眼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其菌落和细胞形态,再测定其发酵能力、耐糖性、耐酸性、耐酒精度。结果表明,共分离出酵母菌140株,经菌落形状和细胞形态鉴定后,获得典型的三类共6株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分离菌株比自然发酵可多发酵1.6%葡萄糖,多产生0.78% CO2和0.82%vol的酒精,且发酵趋势和安琪酵母、自然发酵过程一致;以安琪酵母为对照,对6株菌进行耐糖性、耐酸性、耐酒精度试验,得出综合耐受性较好的酵母菌株为A3、B7和C1。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对其风味提升、品质改良有重要作用。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酵母菌株,该研究以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发酵驴乳为原料,从中分离筛选到9株酵母菌。结合WL培养基菌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将9株菌初步鉴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克鲁维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拜尔接合酵母。同种各选一株活性较强的菌株J2、J4、J6、J9,对其耐受性及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得出J6菌株的发酵能力及耐受性较优,以期为发酵驴乳制品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酵母菌在发酵香肠中的运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酵母菌在香肠混合发酵中的运用,探讨了发酵温度、接种比例、肥瘦比等影响混合发酵的因素。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8℃,接种量10^7cfu/g,接种比例: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酵母=1.0:0.5:8.5,肥瘦比2:8时得到的发酵香肠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YPD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7株酵母,分为四类:I类:丰谷9-1、丰谷10-1;II类:丰谷9-2、丰谷10-2、丰谷12-1;III类:丰谷11-1、丰谷12-2。对其进行了耐受乙醇、酸和糖的实验,发现:第II类酵母,即丰谷9-2、丰谷10-2、丰谷12-1的乙醇耐受性最高,能耐受12%的乙醇,其4株能耐受10%的乙醇;除了丰谷11-1、丰谷12-1耐酸较差,仅能在pH 2.5的条件下生长之外,其余5株酵母均能在pH 2.0条件下生长;丰谷9-2、丰谷10-2、丰谷12-1这第II类酵母耐糖性明显高于其他4株菌。研究结果表明,7株酵母均能在枳椇浸提液(含一定蔗糖)培养基上生长。通过酵母菌在枳椇果汁中的发酵试验,从产气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可初步判断:丰谷9-2、丰谷10-2、丰谷12-1能较快进入发酵,可作为生产枳椇果酒的发酵菌种,为枳椇果酒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JDCD01是一株选自蓬莱产区产香性能优良的本土非酿酒酵母。为研究其生长特性及产香特征,本文从JDCD01的生长曲线、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酿造环境耐受性、葡萄糖与果糖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小芒森’葡萄为试材,设置3个发酵组合(JDCD01纯种发酵;EC1118纯种发酵;JDCD01与EC1118顺序接种,间隔48 h),研究发酵后酒的香气特征。结果发现,在有氧条件下,JDCD01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静置状态下的2.5倍。葡萄糖和果糖同时存在时,该菌株能够优先利用果糖,避免混菌发酵时产生的菌株竞争问题,使菌株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在香气方面,不管是纯种发酵还是混菌发酵,JDCD01均提高了葡萄酒中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香气成分的含量,丰富了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选用2种商业非酿酒酵母(编号为CT10、PL09)分别与3种商业酿酒酵母(编号为MST、CEC01、F33)以1∶1混合顺序发酵,得到赤霞珠葡萄干红葡萄酒样(编号为CM、CC、CF、PM、PC、PF),并分析各酒样的理化指标、颜色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相比,混菌发酵将发酵期延缓了2~3 d,总酸、干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3.20%~7.75%和0.20%~3.47%,且提升总色素、聚合色素的稳定性,并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其中酒样CM、PF中单宁、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2.30%、17.74%、44.68%,50.96%、19.02%、15.34%;酒样CM总花色苷含量提升22.90%,而酒样PF降低31.25%;酒样CM、PF香气复杂,口感圆润饱满,感官评分均为“优秀”,分别比对照提高35.81%、22.23%。综上,添加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有助于提升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酵母F15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酵母EC1118和F15(1∶9、3∶7和5∶5)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 基本理化指标,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提取检测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 结果表明,酵母EC1118和F15混合发酵酿制的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5037—2006《葡萄酒》,香气成分中 的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与酵母F15单独发酵相比,酵母EC1118和F15(3∶7)混合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干红 葡萄酒的酒精度,增加香气成分(P<0.05),增强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  相似文献   

13.
香蕉菠萝复合果酒双酵母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香蕉、菠萝汁为原料,利用葡萄酵母、安琪酵母、水蜜桃酵母、白梨酵母为发酵菌株,从发酵过程中的酒精含量、残糖含量、酵母量的情况选出最优菌株组合进行双酵母组合发酵实验,研究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初始pH值、亚硫酸氢钠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梨酵母(a)和安琪活性高酵母(b)以1∶3的比例发酵复合果酒质量较好,初始糖度为28%,亚硫酸氢钠为0.01%,发酵温度为12℃,pH值3.6。  相似文献   

14.
王燕  罗茂飞  梁燕 《中国酿造》2013,32(11):55-58
针对一株用于猕猴桃及橙子果酒发酵皆较优的酿酒酵母GJ-JS1,初步探索其各项发酵特性,对其发酵条件筛选得到:初始糖度0.115g/mL,初始pH值应控制在2.8~3.4之间为宜,发酵初始菌浓度2.32×104个/mL。对GJ-JS1进行耐受实验得到:该菌株发酵时间最好控制在24h~36h内,发酵pH值不低于3.2,综合分析得发酵酸度以pH3.2~3.4为宜。酒精度可控制于6%vol左右,糖浓度不高于200g/L,有利于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高糖度葡萄汁(总糖为286.2 g/L)为发酵原料,对比酵母源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不同添加时期对葡萄酒酵母酒精发酵速度、乙酸产量、最终酒精度及葡萄糖、果糖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同时添加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各200 mg/L),或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添加有机氮FN502(200 mg/L),进行2/3时添加酵母细胞壁CW101(200 mg/L),对葡萄酒酵母的酒精发酵速度及果糖消耗促进作用均高于对照及二者分别单独使用,最终酒精度均为16.9%vol,总残糖分别为1.50 g/L和1.58 g/L。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添加均可显著降低乙酸的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葡萄酒发酵过程中8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酒发酵过程中8种生物胺总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色胺含量最高,最高可达到98.03 mg/L;腐胺和组胺含量较低,含量均不超过2.48 mg/L;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相对平稳,波动范围在1.81~3.07 mg/L之间,除色胺外,其他生物胺含量均不超过4.50 mg/L。苯乙胺、尸胺、酪胺等在酒精发酵后期和苹果酸-乳酸发酵初期大幅上升,在苹-乳发酵后期,酪胺和亚精胺含量有所下降,其他生物胺含量均有一定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17.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鉴定比对、生长特性和耐受性实验对从蓝莓果皮及特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得到的6株产酯酵母进行菌种亲缘性鉴定和发酵特性比较。结果表明,6株产酯酵母(E1~E6)分别被鉴定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delbrueckii)和德巴利汉逊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通过发酵特性和耐受性实验分析发现,菌株E1(P. anomala)生长速度最快,发酵性能俱佳,总酯产量为3.71 g/L,且在酒精度9%vol、SO2质量浓度200 mg/L、pH 3.0及蔗糖含量<70%的发酵液中都能有良好的生长状态,是一株蓝莓等高酸度水果果酒酿造的优良产酯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8.
酵母菌醋酸菌混菌发酵高产醋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莉  王志  陈雄  雷锦成 《中国酿造》2012,31(1):144-147
以葡萄糖为底物,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混合发酵生产醋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最佳醋酸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5.5,醋酸菌种龄48h,接种间隔0h,醋酸菌接种量6%,酵母菌接种量0.15%,装液量50mL/250mL,发酵温度30℃,初始还原糖含量18%为最优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醋酸的产量可达到10.09g/100mL,糖转化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