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27SiMn轧制开坯表面出现的裂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SiMn轧制开坯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纹缺陷主要是由于钢锭表层夹杂物聚集形成夹杂物铁素体带状组织缺陷,轧制开坯产生表面裂纹。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组织检验和夹杂物分析等方法对Y1Cr13热轧过程中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轧制温度在1000℃~1200℃范围时,显著的硫的热脆性影响和大量脆性硅酸盐夹杂的存在是造成钢坯开裂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的工艺方案,探讨了轧制温度、道次变形率、轧制速度对规格为72 mm×450 mm×320 mm的大单重纯钼板开坯轧制阶段组织和成材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钼板内部微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开坯轧制阶段,开坯温度低于1 350℃、平均道次变形率大于21.5%、轧制速度低于48 m/min导致轧制件内部产生微裂纹,且后续轧制中随加热温度的递减而造成微裂纹的扩展;最佳开坯温度、平均道次变形率和轧制速度应分别控制在1 450~1 500℃、20%~22%和48~53 m/min。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碳素管坯钢(管10、管20)的结晶凝固特点;化学成分;平、转炉冶炼、浇注工艺因素及初轧开坯轧制制度(尤其是翻钢道次)的研究,探讨了钢坯(或钢锭)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碳素管坯钢生产的工艺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连铸或开坯工序生产的钢坯,都是经冷却和冷清理后,再在加热炉中重新加热到需要的开轧温度,送到轧机轧制。通过冷清理来消除钢坯的表面缺陷,以确保钢坯质量。该工序还可以作为板坯生产工序和热轧工序之间的一个缓冲工序,以减少管理上的困难。开坯后的钢坯温度一般为900~1100℃,连铸后钢坯温度是700~1000℃,回收这部分热量或充分地将这部分热量用  相似文献   

6.
生产直径5.5~18mm小型材和线材的轧制能耗约650kW.h/t。按生产工序能耗分布如下:加热炉及钢坯加热到1150℃的能耗为540kW.h/t(其中钢坯加热能耗230kW.h/t),轧制能耗110kW.h/t。钢坯在轧制过程中,其热量辐射到空气,传给冷却水、轧辊、导卫装置和其他设备,另外也  相似文献   

7.
热轧后的1Cr_(25)Ti 管坯经过常温精整矫直、冷轧(拔)时,管体表面产生裂纹、开裂和破碎,造成废品.经研究表明,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热轧时的终轧温度或随后的热处理温度不当,导致管体晶粒粗化使韧性降低所致.为了提高成品率,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热轧管坯的晶粒度≥5级、δ_5≥20%,压扁试验表面无裂纹时,可进行常温轧制;反之应在带温(200~250℃)条件下进行开坯道次的轧制;②消除加工化的热硬处理,管体实际温度应以780~800℃为宜;③冷拔制时,应在热处理后冷却至160~250℃的条件进行,可减少或消除拔制缺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满特钢1Cr18Ni9Ti钢在轧制开坯时,出现角部及表面裂纹,严重影响了钢坯表面质量。本文通过生产试验,找出化学成分与铬、镍当量比,α相级别之间的关系,铬、镍当量比与开坯温度、钢坯表面质量的关系,并以此确定开坯工艺,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表面质量及成坯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温度对C42500铸锭进行加热保温,并对不同加热温度的铸锭进行热轧开坯轧制试验。从试验结果发现:当铸锭开坯温度高于960 ℃时,铸锭出现过烧现象,并在铸锭轧制中出现开轧碎裂、内部孔洞缺陷;当铸锭开坯温度在910~960 ℃时,铸锭出现过热现象,并在铸锭轧制后的热轧板表面出现起层、掉块、裂纹等缺陷,且板坯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出现鼓泡缺陷;当铸锭开坯温度在860~910 ℃时,铸锭轧制正常,且轧制出的热轧板坯表面无缺陷,质量良好;当铸锭开坯温度小于860 ℃时,铸锭出现预热不充分现象,并在轧制前期出现热轧机卡停,铸锭轧不动的问题。研究表明, C42500合金铸锭的最佳热轧开坯温度区间为860~910 ℃,在此加热温度区间,热轧板坯及成品带材无质量缺陷问题,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ARB制备超细晶1060工业纯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累积复合轧制(ARB)技术制备超细晶1060工业纯铝,研究了热处理对超细晶工业纯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室温下1060工业纯铝经过ARB8道次轧制后,材料的晶粒尺寸由轧制前的38 μm细化至0.42μm,抗拉强度增加2.5倍,延伸率下降.ARB轧制后不同道次试样经150℃x 1 h热处理后,改善了材料层间界面的结合强度,使抗拉强度略有增加..ARB5道次轧制后试样在200℃以下热处理1 h,显微组织处于回复阶段,晶粒尺寸在0.478O.58μm范围内,机械性能稳定;在200℃以上热处理时,晶粒发生再结晶,晶粒长大,材料的性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肖玉  洪慧平  冯富春 《特殊钢》2014,35(2):16-19
通过对棒材热连轧过程的分析,建立了20CrMnTi钢800~1150℃,变形量0~0.8,应变速率0~3 s-1的Hensel-Spittel流变应力模型;利用LARSTRAN/SHAPE有限元软件模拟了20CrMnTi从200 mm×200 mm的方坯经8道次连轧为Φ90 mm圆棒的过程,分析了轧件在圆弧侧壁的圆孔型和直线侧壁的圆孔型下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和轧制力及力矩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轧件圆角部位等效应力、等效应变较大且温度较低,容易出现轧制质量缺陷;圆弧侧壁的圆孔型轧制圆钢时的精度略高于直线侧壁的圆孔型。  相似文献   

12.
刘靖  张艳  赵杰  席军良 《特殊钢》2008,29(6):15-16
为实现奥氏体再结晶控制轧制,根据石钢30 t转炉生产的GCr15轴承钢再结晶图,结合现场1 150~910℃14道次轧制Φ35 mm圆钢的工艺制度,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Cr15连铸坯切取的试样进行1 150~910℃6道次的模拟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累计变形量82%,试样的再结晶率达91%,晶粒度为6级。若提高Φ530 mm轧机的实际轧制的压下量,使累计变形量由52%提高至60%,可使Φ35 mm GCr15轴承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合金化成分设计,2 t中频感应炉-680 kg锭-锻轧-φ94 mm×5.2 mm管-冷拔至φ89 mm×5.0mm管-880℃正火的中间试验,和50 t EBT EAF-LF-VD-210 mm×280 mm方坯连铸-轧成φ75 mm管坯-穿孔成φ75mm×5.5mm毛管-冷拔φ70.2mm×5.05mm管-880~890℃正火工业生产,成功开发XGZT850高强韧性非调质钻探钢管(/%:0.35~0.41C,0.20~0.40Si,1.4~1.70Mn,≤0.010P,≤0.010S,0.40~0.60Mo,0.04~0.10V,0.03~0.05Ti)。检验结果表明,钢管的抗拉强度1 029MPa,屈服强度931MPa,伸长率达到13.5%;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拉伸断口为韧性断口的特征,冲击断口为准解理+韧性断口。该高强韧性非调质钻探钢管性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2.8mm的50W470无取向硅钢(%:≤0.005C,1.45~1.65Si,0.2~0.4Al)经20辊森吉米尔可逆式轧机5道次轧制成0.5mm的轧卷,各道次压下率15%~35%,总压下率为75%~80%。试验结果表明,经5道次轧制后钢中晶粒全部细纤维化,抗拉强度由坯料的480~560MPa增加至885~905MPa,伸长率δ5由25%~28%降至0.7%~0.8%。经X射线衍射谱线型分析表明,经5道次轧制后的无取向硅钢50W470中存在残余内应力(第2类内应力)是形成冲片椭圆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丽  刘霞  史凤武  周丽  宋波 《特殊钢》2009,30(6):61-62
U75V钢重轨由280 mm×380 mm铸坯经14道次粗轧(BD1)-中轧(BD2)和CCS 6道次精轧(UR1、ER、UR2、UR3、EF、UF)而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U75V重轨钢不同道次轧制变形试样的组织。结果表明,随重轨钢BD1E、BD2B、UR1和UF道次压缩比的增加,重轨头部、腰部和底部的珠光体晶粒度等级分别由6.0~6.5、6.0~6.5、6.0~6.5升至8.0~8.5、7.5~8.0、8.0~8.5,珠光体片层间距(μm)分别由0.51、0.41、0.49降至0.29、0.27、0.25,从而有利于提高重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含铌钢HRB400Nb 180 mm×180 mm连铸坯产生的角部裂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连铸冷却工艺、钢水氮含量和结晶器保护渣工艺控制不当易导致含铌钢铸坯角部沿晶开裂。通过工艺改进钢液氮含量由原(67~98)×10-6降至(40~55)×10-6,结晶器角部圆弧半径由8 mm调整为12 mm,结晶器冷却水量由150m3/h降至120m3/h,二冷比水量由1.35 L/kg降至1.1L/kg,二冷分配比由26:48:17:9调整为36:34:19:11,保护渣碱度由0.65调整为0.82、粘度由1.3 pa·s调整为0.69 pa·s、熔点由1260℃调整为1150℃等,有效解决了铸坯表面角部裂纹缺陷,保证了轧材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郭志强 《特殊钢》2022,43(1):62-65
通过使用ARL8820直读光谱仪,LECO氧氮氢气体分析仪和铂铑热电偶等方法,研究了40Mn2圆钢中的Als、N和连铸钢液过热度对钢材裂纹的影响.结果 表明:Als、N和连铸钢液的过热度分别为0.021% ~0.035%,0.0065% ~0.0083%和32 ~ 46℃的炉次Φ50 ~ 60 mm轧材表面出现了裂纹....  相似文献   

18.
段贵生 《特殊钢》2008,29(1):45-47
对150 mm×150 mm连铸坯轧制Φ12 mm SCM435合金冷镦钢(%:0.35C、0.98Cr、0.16Mo)盘条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1020℃加热,900℃轧制,吐丝温度控制在780~800℃,相变前冷却速度控制在1℃/s左右,该钢可以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良好的冷镦性能。  相似文献   

19.
试验高强度低合金钢Q420N(/%:0.16C,0.28Si,1.39Mn,0.015P,0.003S,0.11Cr,0.009N)的生产流程为120 t转炉-LF精炼-RH真空脱气-连铸300 mm×340 mm方坯-热连轧成Φ90 mm棒材.试验研究了普通轧制工艺(开轧1100~1150℃,终轧950~1000℃,...  相似文献   

20.
张爱文 《特殊钢》2005,26(6):26-28
成分(%)为0.02C-1.55Mn-0.62Ni-0.53Cu-0.003 5 B-0.055V-0.019Ti-0.028Nb的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570,由试验室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80 mm厚板坯,经开轧温度1 150℃,终轧温度900℃空冷轧成25mm厚板材,并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该钢的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该钢形变后在0.130℃/s冷却下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第2相或析出物,轧态抗张强度σb为595 MPa,冲击韧性AKV为180 J,轧态+600℃时效时的σb增加至610 MPa,AKV增加至202 J,达到570 MPa级钢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