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全国酱油总产量已达700.3万t,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取代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已是一种趋势,新建酱油工厂应选择高盐稀态工艺路线。新工厂设计与建设应符合我国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良好管理规范(GMP)和酱油工厂卫生规范。工厂设计与建设过程,其厂区环境、厂房结构、车间布置、设备选型、管道布置、卫生和更衣设施及功能区布置,设备与管道安装等均应符合食品GMP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净化海水并作为酿造酱油用水的整个生产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能够在三角瓶、通风制曲等生产过程中正常生长,其外观、孢子数、发芽率和自来水酿造的无明显差别,培养过程减少细菌总数44.8%、发酵过程减少28.1%;海水酱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186-2000《酿造酱油》标准要求,而且感官指标更佳;说明利用净化后的海水代替自来水进行酱油生产是可行的,并直接节约生产成本每吨70元,出品率提高3%左右,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标GB 4789.3对酱油中大肠菌群进行长期检测的结果表明:酱油生产过程中即使带入大肠菌,在成品里也检测不到大肠菌群.通过对大肠菌的培养试验发现,大肠菌只能在食盐浓度低于8 g/dL的水溶液中生存,在通常的酱油成品中,常温下存储时间超过48 h,大肠菌就检测不出了.因此,国标GB 2717酱油卫生标准中,对大肠菌群的指标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修改该指标以更好地反映出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市场制度下,国家规定酱油出厂要作8项以上检验合格方准入市。按国家标准GB18186-2000准确检验头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占酱油出厂8项检验合格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与地位,特别是它与4项质量技术指标检验合格还具有纲举目张的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5.
酱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酱油卫生标准》(GB2717—1996)的定义“以粮食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产品”.从我国现有酱油生产方法采用工艺来分大致有三种:高盐稀态发酵、低盐固态发酵和配兑法.其中前二种发酵法国家专业标准(ZBX66012-  相似文献   

6.
高向阳  张芳 《食品科学》2021,42(18):207-211
建立快速检测酿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级别的方法。以GB 18186—2000《酿造酱油》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以国产酱油为样品,以天然食用色素为呈色剂,根据等物质的量的反应原则,设定检测各级酱油产品所需的NaOH浓度和物质的量。结果表明:紫薯食用色素为红色、橙红色和橙灰色时,酱油为合格产品。该法操作简单、便捷,判断直观、准确、实用,取样后数分钟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与GB 2009.235—2016《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对照测定氨基酸态氮的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酿造》1994,(2):17-17
我公司是由原国营商办工业广州市致美斋食品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酱油、蛇油、调味酱等60多品种的调味食品,年总产量超过3万吨,是一家调味品生产专业公司,已获得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和市质量管理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酸水解法生产出的酱油在广州  相似文献   

8.
谈谈淡色酱油的品质与生产沈祖耀(上海海鸥酿造公司200060)淡色酱油又称本色酱油(是区别于不加酱色的酱油)、白酱油、鲜酱油。抽油、生抽、生抽王也都是淡色酱油,由于淡色酱油色泽光亮,质地纯正,口味鲜美,风味独特,香气醇厚,因此生产和管理要比现在的浓色...  相似文献   

9.
包装材料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包装酱油在贮存过程中出现色率(EBC)上升,红色指数下降的分析研究,提出选用合适包装材料,适宜保存温度和稳定包装酱油色泽的技术措施,可有效稳定包装酱油的色泽,对酱油生产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酿造酱油具有独特的酱香与风味,其工艺技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应该继承和发展。就酱油传统酿造工艺的特点,探讨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对酱油生产企业生产资源、关键控制环节等方面的要求,提高酱油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一、搞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酱油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品,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必需品。上海又是一个特大城市,市场酱油供需量大,品种质量要求高,生产酱油还必须用粮食豆麦为原料,通过原料处理、微生物制曲、发酵等一系列复杂过程,靠人的精心管理,最后才能获得美味可口的好酱油。所以要搞好酱油生产,质量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一)生产企业1.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生产条件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酱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食醋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2.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人员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产品出厂检验、留样及销售台账等制度;并真实记录,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  相似文献   

13.
从酱油生产用菌粉中选诱优良米曲霉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酱油酿造用菌粉为出发菌(S),经分离、纯化后再经紫外线诱变(15W,20cm,30min)及控温培养处理后,获得1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能在44℃环境中旺盛生长;酶活力可达8158.6u/g(干曲),较出发菌株S酶活力提高了77.84%;遗传稳定性较好;发酵成酱油后经测定,其指标可达“GB18186—2000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特级品,明显优于出发菌株酿造的酱油。  相似文献   

14.
酱油是通过发酵将蛋白质分解,产生一些有特殊营养风味的鲜味物质,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和色素,是人们最喜欢的调味品之一。酱油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把握酱油卫生质量,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现将我县2000~2003年118份样品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杀菌技术在即食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紫外线对酱油的杀菌处理研究表明,照射剂量48000μw.s/cm2、酱油厚度0.5mm、照射距离30cm、杀菌温度20℃时,可使菌落总数降低85%,大肠菌群数降低98%;对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态氮以及谷氨酸等理化、营养指标无任何破坏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酱油在20℃条件下保存6个月,菌落总数为2.8×104cfu/mL,大肠菌群小于30cfu/100mL,符合我国即食酱油的卫生要求,感官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6.
乔敏  刘钧 《中国调味品》1997,(12):24-25
市场经济条件下酱油卫生质量现状及对策乔敏刘钧张淑伟白传纪(山东省济宁市卫生防疫站济宁272145)酱油是烹调过程的佐料,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酱油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增多,其中有不少个体和私营企业。有的私营企业只追求经济...  相似文献   

17.
氯化物含量多少是酱油中一个重要检测项目,一般是采用沉淀滴定法中的摩尔法。《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009,39-85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检验方法》ZBX66014-87中有关氯化物测定也是采用此法,但在具体方法上又有所不同。那么哪一种方法的准确度更高呢?我们试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8.
用激活酿造法提高酱油的生产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激活酿造生产酱油的新方法,能提高米曲霉的孢子发芽率,增强抗菌能力,提高成曲中酶的活性,进而提高原料利用率,缩短酱油发酵生产周期。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酱油的发酵时间缩短到10天以内,酱油中氨基氮的含量比对照工艺高10%到40%;所得酱油的色香味均达到优质酱油的要求,酱油的色泽为深红褐色,鲜味及香味超过一般工艺酿造的酱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酱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使酿造工业蓬勃发展,原有的老厂房、旧设备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不少企业新建或改建酱油车间。但由于酿造工业起步较晚,生产工艺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各地厂家的生产规模、机械化程度、厂房结构,设备布局各具特色,厂房设备与其它行业相比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较差。不管厂房设备大小不一,变化多样,最终一点,必须满足酱油酿造工艺流程的要求,这是搞好生产的条件。再加上熟练的操作和严密的管理,方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下面对设计  相似文献   

20.
按GB 18186-2000酱油检测方法测定几种含氮物质的氨基酸态氮值及测定添加了1%这些含氮物质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及全氮含量,分析这些含氮物质对酱油测试结果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无机铵(氯化铵、硫酸铵),有机铵(柠檬酸铵、草酸铵)等均会导致酱油氨基酸态氮测定值偏高,而三聚氰氨和尿素对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测定值无影响;以上几种含氮物质均会提高酱油全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