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一个亟待探讨的现实热点问题.综合运用了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位熵等几种方法,定量分析了南充市区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和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充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南充市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阆中市、高坪区处于领先地位,但阆中市旅游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旅游资源诅咒";顺庆区、南部县和仪陇县处于中游位置,发展潜力巨大;西充县、营山县、嘉陵区和蓬安县旅游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提出了南充市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描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 对福建省9 个设区市2010-2018 年国内与入境旅游规模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福建省各区市国内旅游绝对差异大, 相对差异稳定, 规模分布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增幅逐渐扩大,集中指数总体较低, 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入境旅游绝对差异大, 首位分布明显, 分散均衡程度低, 位序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 集中指数总体偏高, 呈下降趋势。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对外开放度、地理区位及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建国内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参考现有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广西区情选择出核心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域旅游竞争力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旅游业绩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及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因此,对区域发展来说,应加大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力度,联动区域旅游发展;继续重视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仍是广西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2007—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各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判断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总体状况;通过GeoDa软件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空间正相关,其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出现了波动增强的趋势;同时,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全省区域经济的两级化差异格局明显。应通过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以推动地区联动,结合自身禀赋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合理分配新经济新资源的措施,促进全省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SPSS的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距越来越大的格局;辽宁省在旅游经济发展上存在2个很大的断层,并且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扩大;大连在辽宁省的旅游经济中首位度过高,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极化效益倾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区域旅游流与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文章在阐述二者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研究样本,通过改进熵值法,对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受旅游二次创业、旅游产业转型、旅游强省建设等发展阶段持续影响,云南省旅游流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协同发展态势向好,且耦合协同水平稳步提升;云南省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地区发展水平不高,且等级差异明显,表现出优质发展地区占比小,濒临失调及轻度失调地区占比大,中度失调地区问题严重的特点。在空间上呈现以昆明和大理为协调发展双核的组团式发展格局,西北、东南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形成协调发展"洼地";现阶段发展状况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区域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还从空间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增长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广西东兰、巴马、凤山3县的旅游经济和扶贫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存在着旅游经济增长极单一、极化效应突出、区域旅游分工不够合理等问题;3县之间经济关联度高、交通增长轴联系方便、旅游资源分布合理,具备进行多点多极旅游扶贫的条件。可以在甲篆、武篆、袍里建设3个新型旅游城镇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点;在连接3县的交通干线或河流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增长轴线;妥善处理极化区域居民的利益问题,全力打造以增长极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聚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运用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和赫芬达尔系数(Hn)等5项衡量指标,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发展差异的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得出了下述基本结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间旅游发展不均衡,区域旅游规模集聚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旅游规模的相 对差异明显,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制度规划体系;完善城市旅游设施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加强城市旅游资源的共享;引导企业加强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等一系列缩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规模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国内和国际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等指标对浙江省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中部靠近内陆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各区域国内、国际旅游存在显著差异,但国内旅游差异是浙江省旅游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差异明显,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区域。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城市群旅游资源差异、地方经济、政策导向和交通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北部湾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与旅游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分析北部湾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现象;提出旅游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旅游市场共拓、区域形象共塑、发展利益共享五大路径,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旅游包容性增长,打造旅游命运共同体,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数理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四川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发现区域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程度、区域旅游行业发展基础、区域旅游内外部交通、旅游客源市场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基础都是制约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地,采用2009—2018年的数据,首先,引用区位熵指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演进规律;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三角产业集群现象愈加明显;(2)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旅游产业增速尚未跟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速,因此,长三角城市群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也对其旅游产业集群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桂林市近年来快速化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大区域发展态势上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城市结构形态演化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特征十分明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的保育矛盾突出等。将优化桂林主城区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临桂城区的自然山水特性、内外交通及新区产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发展临桂新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并从经济技术、空间结构及政策3方面对桂林市空间拓展与发展临桂新区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丹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本文从新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吸纳剩余劳动力、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以及脱贫致富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发展丹东市旅游业的重大意义;从旅游基础能力、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金投入以及对外宣传促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丹东市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主导、名牌产品发展战略、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促销宣传、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及旅游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等几方面论述了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游客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求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合理有效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对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整合效应的基础上,从优化空间布局、丰富产品体系、完善旅游设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产业融合联动、构建主客共享休闲空间等6个方面提出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基本路径,从而为促进环巢湖地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必要条件和基础,旅游交通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根据收集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2017年旅游交通和旅游数据,以及全国旅游数据。通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高速公路及民航运输与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性大,证明了广西在公路和民航投入具有显著效果,对广西旅游的经济发展效果明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的交叉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09—2021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增长速率下降明显,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发展仍不协调;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强,豫南、豫东南的经济塌陷问题显著;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高高集聚区(HH)主要集中在以郑州、焦作为核心的偏西北地区的县域,低低集聚区(LL)多位于周口、驻马店等地市的下属县域。  相似文献   

18.
从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区域旅游产业基础、乡村旅游经济支撑、乡村旅游要素条件及乡村旅游环境本底的5 个子系统筛选30 个指标构建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ArcGIS10. 2、OpenGeoDa 工具, 综合运用熵值法、 ESDA 等研究方法, 测度贵州省88 个县域单元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 (1)贵州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好的县区主要分布在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驻地附近,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 高水平聚集在省级行政中心和市级行政中心地带, 低水平县区分散且远离在省域和市域中心, 但高水平区域对周边发展潜力低水平辐射带动效应不显著, 整体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3)要积极引导不同县域根据自身发展主要制约因子, 通过政府公共职能、扩大旅游经济基础和客源规模、提升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pGIS6.7建立了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数据库,使用时序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过程,通过紧密度、聚集度、连接度等指数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运用引力模型、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等探讨空间演变的竞争。结果表明:(1)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形态紧密度指数C=0.42、最近邻比率Rn=0.937 5,表明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紧凑度较低、总体呈弱集聚分布,中上游为均匀分布(Rn=1.484),而下游呈集聚型分布(Rn=0.441);(2)连接度β=1.592、γ=0.539,显示旅游资源之间连接度不高、道路密度中等,未能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3)点、线缓冲区分析表明,51.2%旅游资源集中在以城镇为中心的5 km范围内,国道两侧2 km线缓冲区旅游资源占流域总量的74.4%,桂林—阳朔段为资源密集分布区;(4)地域结构上,上游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稍逊于下游,中游开发质量最高,其次是上游。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城镇发展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以云南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质量与速度协调测度模型和GIS技术对城镇综合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云南省各市区按发展类型可以分为优质完善型、加速提升型、初步发展型、严重落后型4种形态;按发展协调度可以划分为协调型、滞后型和质量过度滞后型三类;按主导类型则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与科技支撑主导型、经济与社会发展主导型、资源环境主导型以及非主导型四类。第二,城镇综合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较低,总体呈现出由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圈呈三级阶梯状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