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珺 《室内设计》2013,28(6):78-86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的中式景区和西洋楼景区均曾经设置多处西式水法(喷泉),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相关景致的营建历史、基本构成进行论述,分析其景观特色,并对其与欧洲园林喷泉的渊源关系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5,(5)
<正>来源:中国网生活北京首处"公众考古"场所日前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开放,市民游客可近距离参观"神秘"的考古现场。今后,北京市文物局会逐步将有条件的发掘现场面向公众开放。目前,西洋楼遗址待发掘区域周边布置了围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清理工作。众多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市民游客,可以在围挡外观摩考古。未来3至5年,北京将分期进行圆明园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摸清圆明园遗址的整体格局、山形水系和遗址布局。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邀请公众见证考古过程,能够使大众对文化遗产有着更为感性与深刻的认知。虽然对公  相似文献   

3.
五竹亭位于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景区,是一座采用中式做法的景观建筑。论文通过对五竹亭现状及现存与之相关的图文档案的研究 , 考证五竹亭的建置变迁、建筑结构、纹饰装修特点 , 并重点对其“仿竹”做法的产生、具体作法及其演绎进行研究,同时与故宫倦勤斋、静明园竹垆山房等建筑进行对比。总结其“仿竹”是清中期普遍施用于皇家建筑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去年是圆明园被焚12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举办了圆明园学术讨论会。大家就圆明园历史文物价值、园林艺术、遗址保护和整理、今后规划设想等各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强烈呼吁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和整理好圆明园遗址。 五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曾指出,圆明园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将来有条件时作些恢复。现在圆明园及其周围的六千多亩土地,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和典范,这座历史园林遗产的保护是中国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重要问题。基于对圆明三园各个景区现状进行的全面详细的实地调查,从山水体系、景点遗址、植物景观等角度与全盛时期进行对比,探寻发生的变化。分析圆明三园作为遗址公园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前言中国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十年至二十四年(1745-1759年),前后历时十五年。它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成群兴建的西方风格的建筑。由于它建造在论者推为京畿“三山五园”之首、欧洲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  相似文献   

7.
石头城遗址是南京市最具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风景名胜,所谓“虎踞龙盘”中的“虎踞”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石头城要塞和扼守长江水道的石头山(今清凉山)。石头城是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发端,而清凉山地区则是南京各类文化汇聚流变的见证。鉴于此,在当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彰显该地域历史遗存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共同探讨的命题。本文以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基于科学调研和文献求证,结合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深入研究了新建景观建筑的文脉、选址、功能和形态,通过景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实现了遗址公园和景区环境风貌的协调统一,使多元文化得以传承和再现,重塑了石头城遗址公园景观环境的场所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历史理论     
《风景园林》2009,(4):54-70
汪之力1913年生于辽宁法库,1956年任首届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组建该院完整的建筑科学体系,并进行建筑理论与历史、传统民居和风景学的研究。参加及主持大理、景德镇、太子河、长山列岛等风景区的规划;领导保护及整修圆明园遗址的社会和学术活动;发表《风景学简绎》、《圆明园整修初探》等论文30余篇。先后担任过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自从社会各界提出“保护、整修与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后 ,圆明园遗址业已经过两个十年 ,对于这个倡议的实践我们已经取得许多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教训 ,现在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来迎接它的第三个十年。140年前 ,这个清朝盛时五代皇帝经常居住和临朝听政的夏宫 ,不但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而且是继承中国园林优秀传统在造园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大型皇家园林。当圆明园的风景传到欧洲时 ,曾被誉为万园之园。著名思想家卢梭就说 ,他死后希望埋在自然风致的中国园林中。此外 ,乾隆又修了西洋楼 ,再次体现出中国之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实现了中西的文…  相似文献   

10.
1 圆明园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意义随着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罪恶之火的点燃,曾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的圆明园,只留下了供后人浮想联翩的遗址。作为被劫掠和焚毁的享誉世界的我国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学术层面而言,专家、学者们对圆明园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已超越了圆明园本身,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成为圆明园遗址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从社会层面上看,上至社会名流,下至街头百姓,都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非常关注,成为圆明园遗址保护的重…  相似文献   

11.
邹晖 《风景园林》2022,29(4):134-139
18世纪后期,清高宗乾隆帝在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北侧建造狮子林和西洋楼两处园林。他的狮子林仿建了以假山迷宫闻名的苏州名园狮子林,而西洋楼包含着一个巴洛克式迷宫与错觉透视的戏台。通过对元代至清代有关2个狮子林园的诗词和园记的现象学感知分析与历史诠释学解读,揭示了苏州狮子林园从元代的禅宗空间到明代的幻境,再到清代的沉醉迷宫的美学变迁,以及其对当代精神空间塑造的历史启迪与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2.
裴胜兴 《华中建筑》2014,(10):41-46
类型学是分析建筑的重要方式,也是指导建筑形式设计的有效方法。类型学方法强调探索规律,从历史环境中抽取原型,通过转换,创新建筑新形式,以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和体现建筑存在的意义。遗址博物馆建筑作为遗址保护的手段,应当运用发掘遗址本体文化特征、尊重遗址环境、遗址主题阐释和延续城市文脉等类型学方法,遗址博物馆建筑形式就会在满足遗址保护要求的同时,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遗址刍议赵光华编者按:赵光华先生这篇文章提出了圆明园遗址保护的建设性意见,即保护好现有遗址,在可能情况下恢复到遗址园林的最佳状态。这个意见很好,对于提高遗址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对人民形象教育的价值,均有重要意义,如能按此意见实施,则...  相似文献   

14.
圆明园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临清华大学,南邻北京大学,西邻颐和园,北临五环路。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占地5200亩(约350公顷)(彩插图1)。本文谈到的是圆明园内福海以西大部分未开放的区域,称之为圆明园西北部景区(彩插图2)。  相似文献   

15.
吴祥艳 《中国园林》2003,19(8):20-22
在总结2003年第40届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作品创作过程之心得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该竞赛作品中体现出的个人对圆明园遗址保护问题之思考,以求引起遗址管理部门和所有关心圆明园遗址保护问题之民众和同仁的重视,使这一人类共有的历史园林文化遗产得以永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对圆明园造园艺术的认识,常以观察一般中国风景园林构成的造型艺术来分析圆明园的景观。从游览园林的角度去划分景区,按地域界定景区。忽略景点和景区立意内涵相互联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皇家苑囿立意的主导性,直接关系到圆明园的总体布局。从地域或游览路线去划分景区。有失偏颇,缺少对圆明园造园艺术思想境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的圆明园遗址保护工作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将处于城市建成区的圆明园脱离出城市的整体环境,将其作为一个点进行价值判别和功能定位。本文着重从城市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圆明园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同构关系,关注城市发展为圆明园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圆明园城市价值再认识,提出圆明园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方法,以使圆明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规模:91669㎡建筑年代:2013-2014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遗址出土了唐代舍利、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并会将这些文物安放到牛首山新建的佛顶宫。本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就是新的牛首山风景区的入口门户,我们通过国际招投标获得设计权。设计概念:1、建筑形态之于景区入口功能和自然地形特征的自明性;2、建筑意象之于佛教文化主题和牛首山历史意象的视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设计》2014,(1):178-197
正内蒙古正蓝旗2010-2011元上都遗址工作站位于元上都遗址之南,解决了遗址景区售票、警卫监控、管理办公、休息及游客公共卫生间等功能需求,并配合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基地选址于景区现状入口处,将题有"元上都遗址"的原有门楣和刻有元上都遗址地图的石碑设置于正对遗址轴线的延长线上,而将新建的建筑、原有的"忽必烈"雕塑和电瓶车停车场等偏于轴线东侧布置,以留出面向遗址的景观视线通廊。一组白色坡顶的圆形和椭圆形小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