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色氨酸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须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及医药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以色氨酸生产菌株Escherichia coli TRTH为出发菌株,在培养基中添加精氨酸,以降低代谢副产物的积累量,提高L-色氨酸的产量.在30 L发酵罐上考察了精氨酸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 g/L的精氨酸时,菌体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41.5 g/L,34.5 g/L和18.0%,较未添加时分别提高了5.46%,5.83%和2.86%,且乙酸积累量较未添加时降低了10.99%.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L-色氨酸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培养基原料1、2、4、5、6、9、10、11、12对色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1 0.002%、原料2 0.02%、原料4 0.02%、原料50.58%、原料6 0.22%、原料9 0.14%、原料10 0.001%、原料11 0.66%、原料12 0.001%配方组合,L-色氨酸摇瓶产酸比原配方提高25%以上,50L发酵罐产酸达45g/L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探讨NaCl浓度对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单组分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同时测定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双组分竞争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采用扩展Freundlich模型和LCA模型拟合了双组分吸附平衡数据,其中单组分吸附平衡数据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扩展Freundlich模型拟合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74%和3.85%,优于LCA模型.双组分竞争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L-色氨酸为强吸附组分.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内外关于色氨酸的研究报道,本文对其理化性质、应用领域、工业生产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色氨酸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工业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产L-肉碱微生物及发酵法生产L-肉碱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产L-肉碱的微生物和发酵法生产L-肉碱概况。其生产方法包括固态发酵法和液态发酵法。并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不同工艺生产L-肉碱的情况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由分支酸产生两个分支:一方面,在邻氨基苯甲酸异构酶(ANS)、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PRT)和色氨酸合成酶(TS)的催化下合成色氨酸;另一方面,分支酸在分支酸变位酶(CM)的催化下生成预苯酸(PPA),由预苯酸又产生两个分支,最后生成酪氨酸或苯丙氨酸。在该途径中,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成酶(DS)是关键酶。以谷氨酸棒杆菌SPT9(Phe-、Tyr-、4-FPr、6-FTr)为出发菌株,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分支酸变位酶基因csm获得菌株SPT9?csm。将编码DS、ANS和PRT、TS的基因aroⅡ、trpEGD及ts在SPT9?csm中分别过量表达和串联过量表达,获得一系列重组菌:SPT9?csm-XK99E-aroⅡ-trpEGD、SPT9?csm-XK99E-ts、SPT9?csm-XK99E-cspB-ts、SPT9?csm-mob2-ts和SPT9?csm-mob2-ts-aroⅡ-trpEGD。这五株菌摇瓶发酵72 h后,色氨酸产量相对于出发菌株SPT9分别提高了21.4%、57.1%、100%、121.4%和178.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ts、aroⅡ和trpEGD基因在重组菌SPT9?csm-mob2-ts-aroⅡ-trpEGD中的表达量是它们在菌株SPT9中的9.2倍、13.0倍以及10.6倍。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L-色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RP03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多种有机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 首先对不同来源的酵母 粉进行了优化试验,确定一种最优酵母粉,摇瓶发酵时L-色氨酸可积累10.21g/L;利用5 L发酵罐发酵1.5~3.0h时,细胞出现二次生 长现象,选择添加氨基酸粉和氯化胆碱促进细胞生长,经优化实验,确定同时添加氨基酸粉2g/L、氯化胆碱0.5g/L可在很大程度上解 决细胞的二次生长问题并提高L-色氨酸产量至44.21g/L;为提高中后期菌体活力及产酸能力,选择在不同发酵时期流加质量浓度为 1g/L的酵母粉、蛋氨酸及谷氨酰胺混合液,确定10h流加时,中后期的活细胞数提高了30.18%,保证了菌体活力。菌株E. coli TRP03经36h发酵,可积累L-色氨酸51.23g/L,较未经任何优化的菌株提高41.91%。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15-20
为实现高水平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提升发酵法产L-色氨酸的生产效率,以大肠杆菌TRTH为供试菌株,在初始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先后对发酵接种量和底物KH_2PO_4添加量各设置4个梯度进行发酵对比试验,并着重考察了底物KH_2PO_4添加量对菌体生长、产酸、磷酸盐消耗、糖酸转化率及副产物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20%(体积分数),底物KH_2PO_4添加量为10 g/L时,最高菌体密度达到65. 39 g/L,最终L-色氨酸产量为59. 55 g/L,分别较优化前提高了45. 99%和31. 17%,发酵延滞期明显缩短,菌体生长迅速,原料利用率大幅提高,主要副产物积累量较低,发酵总体水平达到最优。为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在L-色氨酸发酵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可行性高的新策略,同时为L-色氨酸发酵生产中底物磷酸盐的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法制备L-色氨酸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流动相分配比V(磷酸二氢钾溶液)∶V(甲醇)=30∶70,流量1 m L/min,C_(18)柱分离,柱温38℃,检测波长265 nm时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L-色氨酸的最佳参数。回收率在92.00%~110.00%,外加丝氨酸没有干扰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测定。此方法用于样品中的L-色氨酸的测定,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通过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和茚三酮法联用,建立了一种测定L-赖氨酸和L-色氨酸混合水溶液中两种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正辛醇为溶剂构成的溶剂萃取体系,研究了水中L-色氨酸和L-赖氨酸在有机相中萃取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2.0时,水相中的L-赖氨酸经有机相两次萃取后可得到纯品,平均回收率为77.2%。负载于有机相中的氨基酸,用等体积的1mol/L HCl反萃,再调反萃液酸度至pH为2.0,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可得色氨酸纯品,其平均回收率为76.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转运系统改造已经成为氨基酸菌株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工业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MT-01/p Trp-01为出发菌株,首先利用Red重组技术,在菌株MT-01/p Trp-01基因组上敲除了色氨酸吸收基因mtr,发酵结果表明,敲除敲除突变菌的L-色氨酸产量达到35.87 g/L,与出发菌株E.coli MT-01/p Trp-01相比提高了3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三种不同启动子(Pr,Ptac,Pser A)控制下L-色氨酸分泌基因ydd G的差异表达对菌体生长及菌株产L-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组成型启动子tac时,ydd G基因的过表达菌株L-色氨酸的产量为41.01 g/L,比mtr敲除菌株E.coli MT-11/p Trp-01的产量提高了14.3%,当采用温度诱导型启动子Pr调控ydd G基因表达时,L-色氨酸的产量与mtr敲除菌株E.coli MT-11/p Trp-01的产量相比提高了9.3%,L-色氨酸的产量达到了39.22 g/L;而采用基因ser A的天然启动子调控ydd G表达时,菌体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L-色氨酸产量仅有27.1 g/L的色氨酸。综上,大肠杆菌基因mtr的敲除和基因ydd G的过表达均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菌株生产色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