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研究了猕猴桃加工工艺中打浆工序对猕猴桃中的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含量的影响及在打浆前添加抗氧化剂对控制打浆工序中猕猴桃Vc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打浆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还原型Vc。打浆前,在猕猴桃中添加抗氧化剂能提高Vc保存率;0.03%植酸与0.02%茶多酚组合可使猕猴桃还原型Vc保存率高达95.24%,总Vc保存率高达95.9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番茄酱加工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热烫后的番茄中Vc含量比热水热烫后的番茄中Vc含量要高;番茄打浆前加入0.08%TBHQ能有效控制Vc损失;真空浓缩有利于保持番茄酱Vc,通过正交试验得其最优条件为:真空度0.055kPa、加糖量2.0%、温度65℃;高压杀菌比常压杀菌更有利于番茄酱Vc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抗氧化剂对控制草莓打浆工序中Vc损失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草莓打浆工序中还原型VC含量的变化及其控制。结果表明,草莓打浆工序中VC损失严重,打浆中添加0.12%的六偏磷酸钠、0.03%的TBHQ可以提高还原型VC的保存率,添加0.03%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率,EDTA二钠和植酸对控制草莓打浆过程中VC损失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酱加工中Vc损失及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微波、真空浓缩技术等对控制猕猴桃果酱中猕猴桃Vc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波热烫有利于猕猴桃Vc的保存,微波热烫80s已达到较好的软化效果,还原型Vc保存率为87.15%、总Vc保存率为87.76%,明显高于蒸汽热烫.真空浓缩果酱能保持猕猴桃自然的绿色,制品口感较常压浓缩果酱好,在真空浓缩条件为:真空度93.32kPa、加糖量1:0.8、浓缩温度90℃时,猕猴桃果酱还原型Vc保存率为83.47%、总Vc保存率为85.26%,分别比常压浓缩条件下提高了23.04%和7.06%.杀菌工序对果酱中Vc含量影响不大,高压短时杀菌有利于猕猴桃Vc的保存,还原型Vc和总Vc保存率分别为95.85%和95.64%.  相似文献   

5.
研究植酸对控制草莓、猕猴桃和山楂果实打浆工序中VC损失的效应.结果表明,植酸对3种水果打浆工序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护效果不一,植酸可以明显提高山楂打浆中的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保存率;对猕猴桃仅提高其氧化型VC保存率,不能提高还原型VC保存率.对草莓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效果则与猕猴桃相反.  相似文献   

6.
水果在加工存放过程中还原型和氧化型V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果中两种类型Vc在加工存放过程中可以叶逆地转化,总Vc损失不大。说明只测还原型Vc不能真正反映水果中Vc的含量及稳定性。要确定水果中Vc含量及其稳定性时,必须测定其总Vc。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11-115
从红果参中提取黄酮并进行纯化,比较了黄酮提取物、Vc、黄酮提取物+Vc等比复配的3种溶液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对Fe3+的还原作用以及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均为0.65 g/L时,黄酮提取物对·OH、O-2·的清除率分别是21.07%、24.23%,复配液对·OH、O-2·的清除率分别是25.50%、29.00%,均高于单独Vc溶液;3种溶液中,Vc还原Fe3+的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均为0.28 g/L时,复配液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抗氧化率分别为96.30%和74.83%,均高于Vc或黄酮提取物;统计学分析表明复配液在抑制油脂氧化时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较单独的Vc或黄酮提取物具有更优越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红枣叶中Vc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用酒精、有机酸和水对红枣叶片Vc浸提率的影响,并对浸提液中Vc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浸提条件下,浸提率大小为酒精溶液>有机酸溶液>水溶液。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大大提高浸提率,在50℃水浴条件下,浸提6h,可使浸提率达到97%。浸提液中Vc的稳定性受热及空气的影响较大,加热和与空气接触都可以加速Vc的损失,降低pH,加适量糖对Vc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杀菌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了超高压杀菌过程中压强变化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后猕猴桃汁中的总Vc保存率在85%以上,还原型Vc在83%以上,保存率远远高于热力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解冻后真空干燥对秋葵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可以有效地抑制秋葵Vc的氧化降解以及氧化型Vc进一步被氧化的机率。真空干燥的最佳条件为:Vc保存率最高的组合:解冻时间50 min,干燥温度40℃,干燥时间20 min;氧化型Vc保存率最高的组合:解冻时间50 min,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同时检测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5μm,4.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1∶9(磷酸调pH为3.0),流速0.6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三种三萜酸线性关系良好,R~2均在0.9998以上,最低检出限为0.21~0.26μg/mL,定量限为0.71~0.87μg/mL,加标回收率在96.43%~101.33%之间且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Model systems were used to simulate lemon juice so that the findings may be applicable to the non-enzymic browning phenomenon which occurs on storage of citrus juices. The addition of citric acid to systems containing ascorbic acid resulted in augmented chromophore development. Evidence is given to show that citric acid neither acts as a catalyst nor yields 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 under aerobic incubation condition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brown pigments in different systems demonstrated a specific chromophore which occurred only when citr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were both present. The presence of amino acids in ascorbic systems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owning but it is suggested that citric acid, or a derivative, is incorporated into some of the brown pigments.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耐酸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乳酸菌耐酸机理进行了初步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质子泵机制、酸耐受反应机制、犬分子保护和修复、碱生成等,以期为人们了解乳酸菌耐酸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借鉴,为研究者对乳酸菌耐酸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代谢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酸乳杆菌以及乳酸乳球菌发酵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代谢合成叶酸的产率为17~100μg/L,菌种、培养时间、pH值、对氨基苯甲酸(PABA)质量浓度会影响乳酸菌合成叶酸的产量。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相比,嗜酸乳杆菌CH-2生成的叶酸产量要高。不同菌株生成叶酸的能力与pH值有关,嗜酸乳杆菌在pH值为4.2叶酸产率明显下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产叶酸的能力则不受pH值影响。添加PABA可以显著提高乳酸菌的叶酸产率。选择适宜的乳酸菌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可以提高乳及相关食品中叶酸的质量浓度,达到生物方式强化叶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arasorbic acid ( I ) in sorbic acid ( II ), suitable for use down to levels of 0.5 mg/kg, is described. The parasorbic acid is extracted from aqueous potassium sorbate with dichloromethane and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using a flame ionisation detect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中柠檬酸的分析方法。方法对测定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995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的气相色谱法中衍生剂、色谱柱以及升温程序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选择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作为衍生剂,HP-5毛细管柱作为分离柱,温度程序为80℃(1 min)-20℃/min-165℃(5 min)-30℃/min-250℃(1 min),可在15 min内完成对目标物的分离,线性方程为Y=0.67193X+0.05490,r=0.9935,方法回收率为93.0%~98.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4%,检出限为0.1%。结论该方法目标物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及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油脂煎炸过程中,脂肪酸会氧化形成具有高吸收率和潜在毒性的单环氧脂肪酸。通过对薯条间歇式煎炸,研究煎炸油的油酸与亚油酸比例对单环氧硬脂酸含量、单环氧油酸含量以及顺、反式单环氧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环氧脂肪酸含量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长趋势;油酸含量高的煎炸油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单环氧硬脂酸,亚油酸含量高的煎炸油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单环氧油酸;煎炸过程逐渐积累更多的反式单环氧脂肪酸,顺式单环氧脂肪酸可能会转化为反式单环氧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CIELab法探究辅色剂单宁酸和绿原酸对杨梅花色苷在水溶液体系中的辅色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单宁酸、绿原酸浓度的增加,杨梅花色苷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L*值减小,a*值增大。辅色后,杨梅花色苷色泽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通过HPLC进行辅色前后花色苷成分分析,发现加入辅色剂辅色后,无新的花色苷衍生物产生,推测辅色反应为非共价结合。2种辅色作用的吉布斯自由能ΔG均小于0,表明辅色反应是自发进行的;而焓变值ΔH及熵变值ΔS都是负值,表明辅色反应过程是放热的。单宁酸与花色苷辅色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绿原酸,说明单宁酸与花色苷的辅色反应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的有效性对于蛋白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的传统化学评分是基于相关的氨基酸组成,蛋白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综合了蛋白质的传统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有效性的生物学评价。随着蛋白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的产生,对于膳食蛋白品质的评价有了一个飞跃。本文重点研究测定蛋白中氨基酸有效性的问题,并讨了采用回肠消化率,粪便消化率,真消化率,实际消化率对于评价蛋白品质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