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g-14Li-1Al-0.1Ce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用失重法测试腐蚀速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腐蚀层和溶液中腐蚀颗粒的组成。结果表明,Mg-Li-Al-Ce合金的腐蚀速率随溶液Cl-浓度增大而增大,由失重法所得到的腐蚀速率远大于由腐蚀电流密度(Jcorr)计算所得的腐蚀速率。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合金表面随溶液Cl-浓度增加而破坏严重。腐蚀产物层没有保护作用,在腐蚀产物下有明显的蚀坑和裂纹。XRD表明腐蚀产物层和溶液中腐蚀颗粒由Mg(OH)2、Li0.92Mg4.08和Li3Mg7组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g含量对Zn-6%Al合金镀层凝固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对合金镀层凝固组织和耐腐蚀性的影响明显,当Mg含量在3%以内时,随着Mg含量的增加,镀层凝固组织中出现了耐腐蚀相MgZn2,晶粒不断细化,形成了Zn/Al/MgZn2三元共晶,并且随着Mg含量升高更加均匀致密,镀层的耐腐蚀性不断增强;当Mg含量达到3%时,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Mg添加量超过4%后,镀层耐蚀性有所下降,进一步添加Mg镀层会出现漏镀等质量缺陷。XRD分析表明,含Mg镀层表面经过盐雾腐蚀后主要形成具有优良耐腐蚀性的腐蚀产物Zn5(OH)8Cl2.H2O,Mg促进了腐蚀产物Zn(OH)2向Zn5(OH)8Cl2.H2O的转变,有利于镀层耐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真空熔炼制备1wt%和2wt%Li的Al-Li二元模型合金,研究Li含量对其在0.1MNaCl+0.01MH2SO4酸性水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EIS)评价纯Al、Al-1Li和Al-2Li合金的耐蚀性能,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Mott-Schottky(M-S)曲线对三种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膜成分和半导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t%和2wt%Li使纯Al自腐蚀电位负移的同时,耐蚀性有所提高。合金元素Li参与腐蚀产物膜的形成,以Li2O的形式掺杂于Al2O3为主要成分的腐蚀产物膜中,没有改变腐蚀产物膜的n型半导体特征;但Li2O掺杂引起膜内氧空位浓度的降低,是Li提高纯Al耐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深海低温高压环境中ZAlSi7Mg铝合金的腐蚀行为,采用深海高效串型试验装置进行西太平洋海域腐蚀试验,利用SEM、EDS、XPS等技术分析了ZAlSi7Mg铝合金在500、800、1200和2000 m海深下的长周期腐蚀速率、点蚀深度、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并与中国南海海域深海腐蚀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ZAlSi7Mg铝合金在西太平洋500和2000 m深度处的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厚度均高于800和1200 m深度处,且随着海水深度增加,铝合金平均点蚀深度逐渐减小;(2)深海环境中ZAlSi7Mg铝合金的腐蚀类型主要是点蚀、缝隙腐蚀和晶间腐蚀;(3)在西太平洋深海环境中,试验深度较大处试样与较浅处试样相比,表面腐蚀产物中含Al化合物含量较高,而含Mg的化合物含量较低,腐蚀产物主要包括Al2O3、Al(OH)3、Al2SiO5和Mg(OH)2。(4)在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同一海水深度处,ZAlSi7Mg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均存在较大差别。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真空熔炼制备1%和2%(质量分数)Li的Al-Li二元模型合金,研究Li含量对其在0.1mol/L NaCl+0.01mol/L酸性水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EIS)评价纯Al、Al-1Li和Al-2Li合金的耐蚀性能,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Mott-Schottky(M-S)曲线对3种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膜成分和半导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和2%Li使纯Al自腐蚀电位负移的同时,耐蚀性有所提高。合金元素Li参与腐蚀产物膜的形成,以Li_2O的形式掺杂于Al_2O_3为主要成分的腐蚀产物膜中,没有改变腐蚀产物膜的n型半导体特征;但Li_2O掺杂引起膜内氧空位浓度的降低,是Li提高纯Al耐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Gd对ZK60铸造镁合金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Gd含量对ZK60系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金相显微镜、SEM观察了铸态显微组织及腐蚀形貌,对腐蚀产物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Gd可以细化合金晶粒,减少粗大共晶相MgZn的含量;在3.5%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通过极化曲线测试,ZK60 1.6%Gd合金耐蚀性最好;在Cl-作用下,腐蚀以点蚀为主,同时会形成以第二相MgZn和Mg5Gd为阴极,α-Mg为阳极的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7.
不同铝添加量对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M、EDAX、XRD等技术分析3种不同Al添加量的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经实验室模拟金属大气腐蚀实验后观察其腐蚀形貌。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Mg-Al合金中β相(Mg17Al12)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存在β相的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较少,基体腐蚀较浅,存在β相的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较多,基体出现较深的腐蚀坑;β相的数量与分布的不同是镁合金腐蚀形貌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Cr含量的Fe-Ni-Cr合金在650~850℃熔融LiCl和LiCl-25%Li2O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熔融LiCl-25%Li2O中腐蚀比在熔融LiCl中的腐蚀快,而且当合金中Cr含量大于7%时,腐蚀速度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合金在两种不同的熔融介质中的腐蚀产物相同,为LiCrO2(或LiFeO2)。  相似文献   

9.
    采用开路电极电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失重法等手段研究了纯Mg和Mg-15Li合金在pH=10.5的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的环境下,纯Mg和Mg-15Li合金均不耐腐蚀,腐蚀初期,纯Mg比Mg-15Li合金的耐蚀性高一些,经过24h腐蚀后,纯Mg表现为特异活性点的腐蚀,腐蚀坑大而深,Mg-15Li合金则表现为全面点腐蚀.  相似文献   

10.
针对8079铝合金箔表面出现的腐蚀问题,采用SEM-EDS对箔材表面腐蚀形貌以及腐蚀产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发箔材发生腐蚀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微量的Mg元素富集、轧制油混合铝粉等异物粘附在箔材表面以及箔材表面存在划伤等缺陷。由于局部富集的Mg元素与Al元素之间存在电位差,在腐蚀环境下,箔材易出现点蚀行为,腐蚀过程中的腐蚀产物易出现含Mg的复合氧化物微小颗粒,进一步加速腐蚀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含体积分数4×10-6SO2大气中AZ91D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形貌,用XRD分析腐蚀产物。AZ91D镁合金腐蚀1200h的增重变化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符合线性增加规律,第2阶段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腐蚀过程中,β相作为阴极,α相作为阳极,在其上形成颗粒状腐蚀产物,产物不断增多蔓延,直至完全覆盖镁合金表面。同时,在这层产物的裂纹处出现大颗粒产物。腐蚀产物主要为MgO,Mg(OH)2,MgSO3·6H2O,MgSO4·6H2O,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MgO与Mg(OH)2的量减少,而MgSO3·6H2O和MgSO4·6H2O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在Mg-0.2Zn-0.1Mn中添加微量的Sr后,Mg-0.2Zn-0.1Mn-xSr(x=0.1、0.2、0.3)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变化。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增加,晶粒尺寸明显降低;Mg17Sr2相在镁基体中呈颗粒状均匀弥散分布,且Mg17Sr2相体积随着Sr含量增加而长大。室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的Sr能够提高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但延伸率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过Kokubo模拟体液中的浸泡实验了解镁合金的降解行为。失重实验测得Mg-0.2Zn-0.1Mn-xSr (x=0,0.1,0.2,0.3)腐蚀速率为:6.85、6.01、6.80和7.52mm/a。微量Sr的添加能够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但随着Sr含量增加,镁合金更容易产生点蚀和晶间腐蚀,反而使镁合金耐腐蚀性能出现降低。这是因为添加微量Sr后镁合金晶粒细化,细小而弥散分布的Mg17Sr2相有助于腐蚀产物膜沉积形成对基体的保护,使得镁合金更耐蚀。而过大的Mg17Sr2相会加剧局部的微电偶腐蚀,破坏腐蚀产物膜,降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Mg-0.2Zn-0.1Mn-0.1Sr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配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Mg-11Li-3Al-0.5RE合金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点,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合金的腐蚀行为进行测试,并用SEM、XRD分别分析了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在酸性NaCl溶液中,随着Cl-含量的升高,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增大,腐蚀电位负移,体系中Rsol、Rt、Rf减小,腐蚀越严重; pH值减小时,合金的腐蚀电流增大,线性极化电阻减小,加快了腐蚀的进行.在酸性环境中,Mg-11Li-3Al-0.5RE合金腐蚀后形成较大、较深的蚀坑,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和Al2O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合金化、均匀化热处理和正挤压制备Mg-1Zn-1Ca(质量分数,%)合金,采用电化学方法、浸泡腐蚀法研究合金在人体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行为.采用OM和SEM观察合金组织和腐蚀产物层形貌,用SEM附带的EDS分析合金相成分和腐蚀产物成分,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腐蚀产物官能团进行结构分析,结合XRD结果确定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Mg-1Zn-1Ca合金由a-Mg,Mg2Ca和Ca2Mg6Zn3组成.在SBF溶液中浸泡72 h后,Mg-1Zn-1Ca合金的腐蚀产物为HA(Ca10(OH)2(PO4)6),Ca CO3,Mg Cl2和Mg(OH)2.在浸泡腐蚀过程中,高活性的Mg2Ca相作为阳极率先发生腐蚀,从而对周围a-Mg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Ca2Mg6Zn3相活性最低,加剧了a-Mg基体的腐蚀.正挤压态合金耐蚀性能优于铸态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压铸镁合金AZ91D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D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形貌,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环境下,随着Cl-浓度的升高,镁合金的平衡腐蚀电位降低,线性阻抗减小,腐蚀电流增大;随着pH值的减小,晶界出现腐蚀开裂现象;富Al相的耐蚀性高于基体相,在酸性环境中,腐蚀产物主要为MgO和Mg(OH)2  相似文献   

16.
Mg对SiCp/Al复合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盐雾实验和周期浸润实验研究了Mg含量对ZL101基SiCp/Al复合材料在中性及酸性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分别采用失重法、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镜测定腐蚀速率、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观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加入Mg后,SiCp/Al复合材料的极化曲线出现了自腐蚀电流明显缓冲平台及钝化区,合金表面生成具有保护性的A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含Li量对Al-7Si-0.5Mg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合金采用真空电阻炉熔炼,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合金组织,采用DSC分析析出相,用维氏硬度计测定硬度。结果表明,Li使含7%Si的Al-Si-Mg-Li中出现初晶硅,随着Li含量的增加,初晶硅数量增多,尺寸变大,形状也由卵状逐渐变为三角状。Li抑制合金中沉淀相的析出,使时效强化效果变差。加入Li后,合金的伸长率,随含Li量增加,伸长率下降;抗拉强度提高,在含2%Li时达到245 MPa。  相似文献   

18.
Mg合金AZ91D在城市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翠  李晓刚  李明  王凤平 《金属学报》2004,40(2):191-196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方法对Mg合金AZ91D在城市大气中的腐蚀层形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初期在材料表面生成一层Mg(OH)_2薄膜,随着腐蚀的不断进行,膜增厚并开裂,最终形成网状结构,在裂纹处水蒸气容易凝聚,腐蚀性气体及盐粒容易吸附,且裂纹或缝隙为氧的扩散提供了通道,造成Mg合金局部腐蚀严重,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_2,Al(OH)_3,Mg_2CO_3(OH)_2·3H_2O和Mg_2(OH)_3Cl-4H_2O,这些微溶的腐蚀产物对基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在后期降低了Mg合金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Mg-Ce-Zn合金微观组织及其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铸态Mg-Ce-Zn合金晶粒尺寸波动较大,在10μm~100μm之间;Mg-Ce-Zn合金由含有Zn元素和Ce元素的α-Mg固溶体和Mg-Ce-Zn三元共晶组织组成,共晶组织呈网状分布于α-Mg晶界处,共晶组织中Ce元素和Zn元素的含量远高于α-Mg中的Ce和Zn元素含量;Mg-Ce-Zn合金在模拟体液中浸泡72 h后,表面沉积了腐蚀产物层,其中含有Mg、O、Na、Ca、P等元素,经XRD衍射分析得知合金基体为α-Mg相,腐蚀产物中含有Mg(OH)2相。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腐蚀法研究了Mo在500℃LiF-LiCl-LiBr-Li熔盐中的腐蚀行为。利用XRD,FE-SEM,EDS表征了Mo在腐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Mo具有较好抗LiF-LiCl-LiBr熔盐腐蚀性能;且受未除净杂质的影响,主要生成MoO2和MoS2。金属Li会优先与Mo晶界富集的O反应,导致Mo晶粒剥落,明显加速其腐蚀;腐蚀产物中MoO2消失,出现Li2C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