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三峡建设》2006,(1):58-59
忠县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唐天宝初年(742年) 改为南宾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峡建设》2006,(1):52-53
云阳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以后先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县治旧县坪(今双江镇建民村)。北周天和三年(568年), 陆腾将县址从旧县坪迁至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 (973年)升县为郡,宋末,云安郡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立云安  相似文献   

3.
《中国三峡建设》2006,(1):49-49
春秋时武隆为巴国地,战国时属楚国黔中地,秦时属秦黔中郡,汉代属巴郡管辖。蜀汉时期,延熙十三年(250年)在今县境鸭江地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今彭水)。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涪陵县置武龙县,治地在土坎乡,隶属涪州。明洪武十三年,改武龙县为武隆县仍隶涪州。清康熙七年(1913年)并入涪州,设武隆巡检司,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峡建设》2006,(1):64-65
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隋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胃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  相似文献   

5.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5):90-90
临河县(废用名)北周宣帝时设置,属汾州,隋开皇五年(585),改属隰州,十八年改称永和县,故治在今永和县南17.5km处。《隋书·地理志》龙泉郡:“永和,后周置,曰临河县及临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隰州:永和县,“高齐后主于狐嗫故县城置永和镇,周宣帝废镇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为永和县。”《太平寰宇记》隰州: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建设》2006,(1):50-51
奉节古称鱼复、夔州,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历史。夏商时,奉节为荆、梁二州之城。公元前314年,秦于巴国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公元222年,刘备夷陵战败退守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县。西晋太康元年 (280年),恢复鱼复县名。西魏惠帝元年(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唐贞  相似文献   

7.
<正>"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商周时期属楚之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汉太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为芷江建县之始。""自汉高祖置县,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所在。公元1074年,宋熙宁七年改置沅州,并于懿州筑新城(今芷江古城)为州治所在,自明万历设立沅州府,直至清朝乾隆年重设沅州府,民国以及至今的芷江县,其城池均  相似文献   

8.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4):24-24
临津县唐武德七年(624)时改临泉县为临津县,贞观元年(627)更名合河县。故治在今兴县西20km处的碧村。《元和郡县志》岚州:合河县,“武德七年改(临泉)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旧唐书·地理志》岚州:“(武德)七年置临津县”。又,合河,“(武德)四(七)年置临津县”。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峡建设》2006,(1):40-41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秭归县。北周建德六年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罢下诸郡,改长宁县为秭归县。唐武德二年(619 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置巴东郡、治秭归。乾元年(758年)复置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十六年(1380年)降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峡建设》2006,(1):48-48
巫溪夏商属荆州之域,周辖于庸国,春秋时并入楚国;秦时设巫县,汉时归属南郡,唐置大昌县;宋开宝六年(978年)设大宁监,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大宁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州为大宁县,属夔州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并入奉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峡建设》2006,(1):60-61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万州区)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隶临州(今忠县),为石柱建县之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于南宾县水车坝设石石主安抚司,节制九溪十八峒。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石主宣抚司,始设土司。十四年(1381年)撤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其余县地归土司管辖,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峡建设》2006,(1):44-45
巴东古为信陵郡,因在古巴东郡东部而得名。南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分秭归置归乡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巴东县,距今已有 1500多年历史。商以前属禀郡国地、秦汉属巫县  相似文献   

13.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10,26(11):60-60
<正>桑泉县(废用名)①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猗氏县为桑泉县,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故治在今临猗县。《元和郡县志》猗氏县:"西魏恭帝二年,改猗氏县为桑泉县。周明帝复改桑泉为猗氏县,属汾阴郡。"②隋开皇十六年(596)时设置,唐天宝十二年(753)改为临晋县。故治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峡建设》2006,(1):37-39
夷陵古属“荆州之域”。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复置夷陵县。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代,宋、齐皆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峡建设》2006,(1):37-39
夷陵古属“荆州之域”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复置夷陵县。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  相似文献   

16.
陇县史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在西周时,秦的祖先非子为周王牧马于此。后受封,在县境建秦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千县。县的建制一直延续到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始置陇州。历经1300多年,辛亥革命后改州为县。 古陇州农牧发达,尤以养马最为驰名。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年间,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一次征集战马14万匹,多源于陇山一带。唐代,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峡建设》2006,(1):68-68
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巴人”在四川东建立巴国,长寿时称巴国枳邑。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巴,建巴都郡(今重庆),在枳地(今涪陵城东枳里乡)置枳县,今长寿地属枳县。蜀汉(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县,先帝刘备在今长寿城附近设常安县(属枳县)。北周武民三年(561)废枳县,其地并巴县。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  相似文献   

18.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09,25(6):15-15
温泉县(已废用县名)①唐武德三年(620)设置,因县南有温泉故名。五代、宋、金沿袭。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孝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东北25km处温泉村。《元和郡县志》隰州:温泉县,“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土军县地也……武德三年于(新城)县东南四十里置北温州及温泉县,因县南温泉县慰问名。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县,以温泉县属隰州。”  相似文献   

19.
忠县文物保护与移民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耕地81.4万亩,人口98.7万人。忠县历史悠久,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300多年,西汉建县,北魏设州,至民国二年改忠州为忠县。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四贤曾为官忠州。考古资料证明:忠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聚居、繁衍。周朝为巴国,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因忠县历代出忠臣良将,尤以周人巴曼子“刎首留城”为最,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忠州。清雍正年间升为隶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忠县的文物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20.
古代聚居在三峡地区的氏族部落,多以动物为图腾:如巫人崇蛇.巴人崇虎,鱼人崇凫……峡中一些地名也常以动物命名:如今之云阳汉时为胞月忍县(朐召即蚯蚓,因故城“下湿……多胞肥虫,故名’勺,今之奉节,春秋时为鱼国,秦置为充夏县……凡此种种,亦可谓三峡万平神奇中之一奇!还有一件事也颇耐人寻味:近年来,由于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库区的文物发掘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抢救阶段。有趣的是,三峡库区文物考古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关系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乃至人类的起源,无一不引起全国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而在江汉平原、湘沉河泽、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