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的放电问题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提出了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水的新方法,其关键技术在于如何等离子体与水充分接触,指出了实现这一条件的几种主要的放电方式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空气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数浓度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获得空气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的演化规律,耦合了组分浓度方程和能量传递方程以及Boltzmann方程,建立了空气放电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对空气中单次和重复放电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空气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数浓度随电子数浓度和约化场强以及放电频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数浓度随电子数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当电子数浓度为1.0×104cm-3时,放电产生的O原子粒子数浓度最大值约5.0×107cm-3,而当电子数浓度增加到1.0×108和1.0×1012cm-3时,O原子粒子数浓度的最大值则相应地提高到5.0×1011cm-3和5.0×1014cm-3;约化场强的提高,获得的活性粒子数浓度增加;随着驱动电压频率的增加,氧原子O的周期变化达到稳定所要经历的放电次数增加,O原子的粒子数浓度最大值随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刘定新李嘉丰马致臻杨爱军王小华 《高电压技术》2016,(2):421-427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活性粒子成分、数密度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气压下空气沿面放电建立了0维全局模型。模型考虑了54种粒子和624个化学反应,对等离子体区域及其下方气体区域中的活性粒子及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气体区主要粒子有O3、N2O5、N2O、HNO3、NO3、H2O2、HNO2和NO2。当输入功率密度从250 W/m2增加到1 000W/m2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均随之线性增长,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降低;当等离子体下方气体区域厚度由1 mm变到10 mm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有所下降,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大幅度提高;当温度从300 K增大到320 K时,含氧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下降,而含氮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上升。这说明输入功率、气体区域厚度和气体温度等条件参数对活性粒子的数密度及生成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气压射频放电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气体放电形式,在合适的放电条件下,其产生的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粒子,如何优化与调控这些活性粒子的产生与分布是实际应用中,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应用中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数值求解了描述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的流体模型,研究了放电频率、放电间隙及脉冲调制对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功率下,过高的放电频率(>20 MHz)会抑制活性粒子的产生,而较小的放电间隙(<1 mm,即在微等离子体范围内)则有助于提高活性粒子的数密度;通过选取合适的调制频率与占空比,借助于脉冲调制的方式在大气压射频放电中可以有效的调控活性粒子的产生,并降低功率消耗。研究结果可对大气压射频放电中活性粒子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6.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影响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中有物降解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关于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实验中各因素影响有机物降解过程的机理,并提出放电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同时,针对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有机物降解过程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认为目前广泛应用于辐射化学研究中的采用脉冲辐射原理的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和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实验方法是今后值得借鉴的较有前景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气压射频微等离子体放电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实验研究较困难。为此借助于粒子模拟的方法,在给定的放电间隙下,研究了电流密度及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EC)对射频微等离子体的放电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输入电流密度的增大,放电空间逐渐由鞘层主导的结构转变为辉光放电结构,电子密度也会随之增大,鞘层电场逐渐增强,同时电子能量概率函数(EEPF)曲线会随之整体向上偏移;而在给定的电流密度下,随着SEEC的增大,放电结构也会逐渐由鞘层主导的结构转变为辉光放电的结构,电子密度会随之增大,同时鞘层电场会逐渐变小,高能电子(20 eV)比例也随之减小。最后分析了在大间隙下出现鞘层主导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发射光谱和化学方法检测蒸馏水中脉冲放电产生的活性粒子,研究了氧气流量造成的放电形式变化(流注和火花放电),活性粒子(包括羟基、激发态氢原子、氧原子和过氧化氢)变化。实验表明放电形式对各种活性粒子的产率有明显的影响,而气体流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放电形式的转变,其中氢原子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可以直接表示这种转变,这种转变也决定了OH和H发射光谱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明羟基自由基(·OH)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有机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苯酚作为目标物,研究了在添加了不同自由基捕收剂条件下,分别以空气和氧气(O2)为载气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效率和能量效率,并对相同实验条件下纯水体系中脉冲放电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浓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和O22种载气下,随着添加的捕收剂(Na2CO3和正丁醇)浓度的增加,脉冲放电过程中苯酚的降解效率和能量效率呈下降趋势,证明·OH在脉冲放电降解有机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添加正丁醇后的H2O2测定结果验证了捕收剂对·OH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生成的活性物种对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重点研究了在气液固三相混合体双极性脉冲放电条件下,典型活性物种H2O2的产生规律,测试了不同电压、气源、填料特性等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生成的H2O2;对比了不同脉冲电源形式下H2O2质量浓度ρH2O2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ρH2O2随放电时间、放电电压、气体体积流量、单脉冲注入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填料表面峰密度增加有利于液相H2O2的产生;填料粒径对ρH2O2有一定的影响,直径9mm的填料呈现出较好的特性;另外,注入能量相同时,双极性脉冲电源放电产生活性物种的性能远远优于单极性脉冲电源。 相似文献
11.
滑动弧等离子体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滑动弧放电是一种可在常压下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新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通常在2或3个及更多的电极间形成电弧,在电弧区形成热或冷的等离子体。为比较完整地了解滑动弧放电在水处理方面的进展,综述了滑动弧放电在水处理方面的文献。阐述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处理废水的机理;介绍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水的两种装置及其优缺点;分析了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离子种类、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滑动弧放电等离子处理废水的现状;最后展望了滑动弧等离子处理废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利用产生的活性物种能高效降解多种有机大分子污染物。针对复杂混合体等离子体反应器中气相O3生成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脉冲电压、曝入气体体积流量、不同的填料特性(粒径和表面粗糙度)等条件对水处理时生成O3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成O3质量浓度随着放电电压增加而增大,随着曝入气体体积流量的减小而增加。填入不同粒径的填料生成O3质量浓度也有所不同,其中填充粒径9mm的填料时O3质量浓度最大。另外,粒径相同,但表面峰密度大的填料在生成O3时也表现出更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轻质原油资源日益枯竭,重质原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原油劣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充分利用重油资源意义重大。在传统重油加工技术中,固定床技术最为成熟,但其易受原料性质、反应器压差、催化剂失活和运转周期的影响,发展受到限制。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活化手段,在重油加工中表现出巨大优势。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加工重油的研究概况。详细介绍当前用于重油加工的放电形式及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讨论不同反应条件对重油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重油的反应机理进行总结。最后展望纳秒脉冲激励的等离子体技术用于重油加工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电子式电能表的局限性,针对其计量精度受谐波影响的严重缺陷,研制出了一种基于有源滤波器的新型基波电能表,并详细阐述了基波电能表的实现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
大量非线性用电设备向电网注入的谐波已经影响到电网的电能质量。分析变电所的谐波来源及特性并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保证电网电能质量、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结合玉环配电网的谐波普测,包括负荷调查、现场测试、分析,提出相应谐波治理方案,最后选择两家试点企业进行试验验证,证明谐波治理方案是可行的,为玉环配电网的谐波治理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