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桥—文安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的地方,近期仍有新的发现。为查明研究区源于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等成藏背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3种成藏模式:石炭—二叠系自生自储、上古生下古储潜山以及古生新储第三系混源。3 500~5 000 m的石炭—二叠系生油窗是自生自储型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断距超过300 m,造成奥陶系与石炭—二叠系烃源灶对接,是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活动性断层沟通煤系源灶,是第三系混源成藏的条件。还指出了3个有利前景区,明确了进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层分布广泛,煤质优良,演化程度适中,具有形成中型煤成气藏的基础。从已知煤成气藏分析入手,结合济阳坳陷已知类型气藏分析,指出了其煤成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埋藏史,提出了新的成藏模武划分标准,并对不同类型成藏模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埋藏-生烃史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历史,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及多次生烃演化过程。构造格局呈现出先东倾、后西倾的“翘翘板式”变化,构造平面上表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残留厚度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特点.埋藏深度整体上呈现东浅西深、南浅北深的格局。基于构造演化史、沉积史、剥蚀史的研究,文中分别论述了大城凸起、河西务构造带、武清凹陷杨村斜坡.文安斜坡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埋藏-生烃史,得出大城凸起、武清凹陷杨村斜坡-文安斜坡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
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保存较好,面积较大,油气显示普遍。通过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油气聚集类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古生新储”型是倪丘集地区重要的油气聚集类型;周口坳陷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圈闭;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顶部风化壳为岩溶地貌圈闭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是石炭—二叠系最重要的油气生成和运聚期,并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古潜山型3种油气聚集类型;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圈闭定型期和油气运聚期的有效配置以及古近纪构造格局。研究区石炭—二叠系资源潜力较大,成藏条件有利,富集规律明显,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残留分布区即坳陷东北部的文安斜坡、杨村斜坡、大城凸起等地区,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强烈的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历经差异升降和拉张断陷两大构造发育阶段,致使东、西部剥蚀带的埋藏史表现为沉降—抬升—沉降、沉降—抬升两种类型。区内沉积体系发育较为齐全,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滨海潮坪—沼泽、三角洲和河流等三大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和河流体系发育的分流河道、辫状河道砂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形成了该区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区内砂岩储层在其间断埋藏成岩过程中,受表生淋滤作用和深部淋滤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发育的次生孔隙,孔隙度一般为15%~25%,大气水的深部淋滤作用又进一步改善了断层发育区的储集性能,并由此形成了该区优质的储层。综合评价认为,西部剥蚀带附近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临清坳陷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叠合盆地.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是一套较优质烃源岩,其生烃演化主要受盆地的发育史控制,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共4期生烃过程,每期生烃均起始干叠合盆地拗陷沉积阶段,终止于构造抬升剥蚀阶段,第1期由于烃源岩演化程度低生烃量可以忽略不计.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成果揭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分别在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了3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油气成藏过程,第1期、第2期充注的油气几乎全被破坏,以第3期即新近纪-第四纪晚期充注的天然气成藏为主.油气成藏时期的确定为该区"近源下洼,晚期为主"勘探思路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极为发育,厚度大、分布广,对其进行生烃条件研究,对于深层的煤成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烃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化验测试资料对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临清坳陷东部构造隆起带煤系烃源岩有机质较高,但氯仿沥青“A”含量和氯仿沥青“A”转化率偏低,埋藏较深的凹陷地区可能生烃潜力较大,尚需做深入的研究;生烃母质以产气态烃的Ⅲ2型干酪根为主,其次为Ⅲ1型;康庄潜山等构造隆起区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尚处于成熟阶段的初期,凹陷中煤系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较高,推测可能已经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最后通过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确定本区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有两个生气期,其中第三纪-第四纪为本区的主要生气聚集期,受不同地区沉积埋藏演化差异的控制,以腰站断层为界,南区的主生气期为沙四-沙二期,北区为沙二-馆陶期。  相似文献   

8.
以石炭-二叠系探井揭露的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的沉积地质背景及生、储、盖地质条件,探讨了其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海相-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背景为致密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含煤地层腐殖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生烃强度大,喜山期二次生烃作用显著;砂岩储层虽经历深埋和强烈压实、胶结作用,多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但由于多次抬升和浅层地下水动力活跃等因素导致以溶蚀孔隙为代表的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具备了储集能力;发育良好的区域性厚层泥岩为致密砂岩气的保存提供了优质的盖层条件;济阳坳陷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形成于古生古储的多期间断式岩性构造组合圈闭。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苏干湖坳陷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钻井揭示的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均有发育,其中中侏罗统为一套烃源岩系,暗色泥质岩类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了有机质高丰度特征和类型较好。从录井岩性统计和沉积相分析可知,本区自下而上经历了扇三角洲-湖泊-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冲积扇的沉积演变,储集层发育;本区泥质岩类也很发育,应具有好的封盖能力。在坳陷中已知22个圈闭中,16、17号构造较为有利,其中17号构造面积较大、形态较完整,更靠近生油中心,为最有利的圈闭。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经验,综合现有的地质、物探及钻井资料,从火成岩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入手,分析评价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潜力后认为,哈密坳陷存在至少3套有价值的烃源岩,具有成藏的烃源岩基础;尽管石炭-二叠系储集层普遍较差,但部分探井揭示出火山岩原生储集层有被次生裂缝改善的迹象,目的层的后期浅埋以及古构造背景下后期的抬升遭一定程度的风化剥蚀等有利于火山岩的淋滤改造和储集层的发育,这种构造背景下控制的尤其是具有油气规模聚集的区域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胡状集-庆祖集断阶带构造位置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部,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油气以生油洼陷向西部斜坡带运移而主,构造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二台阶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二台阶沙三下亚段-沙四段是目前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武清凹陷的油气勘探潜力,开展了该区重点生烃层系(古近系沙三-沙四段、石炭-二叠系)的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生烃灶不完全吻合,呈现平面部分交叉,由于断层或不整合面等贯通,局部存在油气混源的复合性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二维盆地模拟研究成果,分层系划分出了6个有利的油气运聚区带,指出武清凹陷含油气系统运聚叠合区带(即黄花店-泗村店古潜山一带)是中浅层勘探最有利的区带;其次,凹陷深部洼槽区也是有利的深层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构造演化及烃源岩研究发现,沙一段暗色泥岩在区内分布稳定,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晚期深埋使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洼陷中心附近烃源岩成熟,具备较好的生烃条件,埋藏史研究显示沙一段成藏期为明化镇沉积期—现今。通过对刘庄自生自储型油藏的油源特征、储盖特征、油气运聚及油藏类型解剖,明确了刘庄沙一段油气藏成藏过程。建立了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断砂双控,高点富集,油藏规模小、数量多。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地区沙一段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第三系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初步划分和评价。该凹陷发育两套有效烃源岩和多套储集层,存在沙四上—沙四上、沙二段(!)含油气系统和沙三段—沙二段、沙三段(!)2个含油气系统。断裂发育使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两个系统共享某些石油地质条件,具有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凹陷具有多个生、排烃中心和多期油气生成、聚集成藏过程,各洼陷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形成相对独立的油气系统。以生油洼陷为中心,以各洼陷的油气运移可能到达的最大范围为边界,将其分为4个含油气亚系统。在此基础上,以“藏”为核心,将东营凹陷划分为8个油气成藏系统。对各含油气亚系统和成藏系统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西南部边缘Y1井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PetroMod软件开展了该区油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仅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暗色泥岩达到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但其成熟度较低,尚未达到成熟生烃门限。迈陈凹陷总体上地温场偏低,综合判识确定其成熟生烃门限为埋深2 600 m,比涠西南凹陷及乌石凹陷始新统烃源岩成熟生烃门限明显偏深。由于Y1井未处在生烃凹陷成熟烃源岩有效生烃灶供给范围内,故其不能获得充足的烃源供给,乃至在其局部构造及圈闭中富集成藏,而最终导致Y1井钻探圈闭为无油气聚集的空圈闭。因此,研究区今后应重视寻找古近系烃源岩有效供烃系统之内的有利区带及圈闭目标,以期获得商业性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江陵凹陷西南部已发现谢风桥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油气纵向形成3种油气成藏组合,组成7套含油层系.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在Ex下Ⅱ、Ⅲ油组、Es3和K2Y4中;平面上含油气层段的埋深呈现由北往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系统的活动期次、烃源岩的分布、储集层物性、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带的展布等因素,油气藏运聚规律整体表现为近源短距离运聚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的地层岩性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地层岩性油藏主要富集在沉积洼槽带和斜坡带中低部位,并围绕生油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根据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出了其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4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