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法国Coutras矿床为例,探讨了古三角洲环境中的铀成矿的地质背景,成矿过程和铀的赋存形式,重点阐述了铀与有机质及硫、钒等元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尽管已有了大量述及花岗岩中铀的文献,但有关花岗岩中铀的分布、丰度特别是它的产出性质有价值的论述还未见到,诺伊尔伯格(Neuerberg)从概念出发曾描述过花岗岩中铀的六种可能产出方式,他强调对花岗岩中铀的研究必须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的总体以及其结晶历史这几方面来考虑。斯塔克莱斯(stuckless)等曾论证在怀俄明花岗山一个特殊的含铀花岗岩中铀赋存在一些主要的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之中。由于铀在花岗岩中分布不均匀以及在风化过程中有不等的逸失,因而露头标本可能已不能反映出本来岩石“真正”的铀含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二连盆地铀与油、煤的时空分布及铀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我国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大型盆地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对于盆地的综合找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产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粗碎屑岩中,油气田主要产于侏罗纪、白垩纪的细碎屑岩中.产煤的小凹陷就是有利的产铀凹陷,产煤层位就是找铀的目的层位.石油、煤产生的还原性流体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为:(1)还原性流体沿着断裂向上迁移扩散,对上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还原作用,大大增强了岩石的还原能力,铀在还原性的岩石中富集;(2)来自地表的含铀含氧水与来自F部上升的还原性流体相遇混合,使溶液中的U6+还原为U4+而沉淀;(3)深部还原性流体可携带一部分成矿物质进入容矿砂体而卸载,从而造成铀的初步富集或叠加富集.由于它们有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建议对于产有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需采用综合找矿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石油、煤炭和铀矿3个部门已有的钻探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快速开展盆地铀矿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越南农松盆地砂岩铀矿石中铀的浸出实验及结果。静态浸出的结果表明,浸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石的风化程度和粒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床普遍发育绿泥石化,且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在详细岩心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灰绿-绿色岩石中的绿泥石进行了微区化学成分研究,根据成分计算了绿泥石的特征值和形成温度等相关参数,并划分了绿泥石的化学类型,分析讨论了巴音青格利铀矿床灰绿色、绿色砂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巴音青格利铀矿床绿色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蠕绿泥石、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其绿泥石物质主要来源于镁铁质流体,形成温度主要位于140~190℃;灰绿色砂岩中的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密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其绿泥石物质主要来源于泥质岩石,形成温度主要集中于140~170℃。灰绿色和绿色砂岩中的绿泥石主要在还原环境中形成,其形成机制有两种:先溶解然后重结晶沉淀和先溶解然后异地结晶沉淀。灰绿色砂岩绿泥石化的过程以及与绿泥石形成有关的热液作用不仅促进了铀的活化转移,也促进了铀的吸附沉淀。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性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结合煤层的发育情况,伊犁盆地西南缘侏罗系划分为8个沉积旋回。该划分方案主要以地层中比较稳定的煤层做为一个旋回结束的标志,但是在煤层不发育的部位,或者研究区以外的盆地其他地区,在地层划分和对比过程中就会出现人为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能敏感地反映岩性尤其是泥、砂含量变化,有效记录地层序列中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特点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采用累积残差、滤波处理等方法,正弦波拟合等手段,在研究区侏罗系地层识别出了6个完整的向上变细—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以及1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划分出的沉积旋回在区域内稳定出现,且不受煤层等其他标志层出现或缺失的影响。在侏罗系地层中旋回厚度最大的分布在西山窑组上段,最小的地层分布在三工河组。但是旋回厚度变化最独特的是西山窑组下段,旋回厚度呈阶梯式逐渐增大,而西山窑组下段就是伊犁盆地铀成矿潜力最大的地层。旋回厚度的变化对应沉积速率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沉积速率成阶梯状、逐渐增大的层位,应该是以后找矿工作中的重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7.
美、俄两国核电与铀工业的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核电、铀生产现状及未来走向。美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核电的国家。历经4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核发电量占全美总发电量的20%,俄罗斯则为11%(2001年)。美国核电用铀的6%出自本土;而俄罗斯的铀产量的近一半用来出口。美国的未来核电用铀在很大程度上将依从于国际市场和各级、各类铀的库存;在安民兴国的氛围中,俄罗斯依托其殷实的铀资源,确立了核发电宏图。可以认为,尽管美国与俄罗斯两国核电、铀工业的走向会对世界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全球铀工业在近10a里仍将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海相沉积岩系中铀与磷的关系的研究报道并不很多。一般认为在海相含磷岩系内铀的富集与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如铀和稀土元素呈类质同相杂质存在于磷块岩中,其聚集取决于磷酸盐的结晶化学性质。作者在某地磷块岩中见有铀的同生聚集和后生聚集的不同实例。这些现象似乎表明在含磷岩系中铀、磷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  相似文献   

9.
相山火山岩盆地主体盖层由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类,并且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深度达千米。该盆地研究历经60余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对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仍不透彻。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含矿火山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火山盆地构造特征做出总结,讨论了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相山含铀火山岩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盆地内断裂裂隙以及构造转折处为有利成矿部位,相山火山盆地存在多个火山口,岩浆房、火山通道等火山岩浆停留过的部位可能成矿。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产于中、新生代沉积岩以及古生代灰硅泥岩型铀矿床,都或多或少与有机物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不少有机物质本身富集铀可达千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不但对铀的迁移、固定和富集起了一定作用,而且在整个地球化学过程中是一个灵敏的指示剂,在矿物学、地质学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意义。但是有机质对铀的沉淀富集所起的作用,其氧化、变质对铀富集的影响以及富集机理等问题,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1.
铀矿与红层有一定的关系,红层在铀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西北及山西、内蒙古七省(区)地质发展史的分析,将西北地史上所出现的红层划分成6个红层期,并详细阐述了各期红层的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和研究了红层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两者的内在联系。明确提出铀矿床与红层(盆)在形成时间上具有同时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伴性,在地区、类型上具有普遍性;铀矿化主要与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陆相红层有关,而与海相红层的关系不密切;凡是有矿的地方,附近必定有红层,但有红层的地方不一定都有矿;在剖面上大型铀矿床只发育在红层之下或红层之上。探索了红层与富矿的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层期成矿的理论及与红层(期)有关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用一种煤灰在不同的浸出条件下浸出,证明浸出条件强化时,铀浸出率提高,烧结-包裹关系式中a,b值减小。在煤样中加入不同量CaO后,进行燃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灰中CaO含量增加,铀浸出率升高,a,6值均减小。由此可见,烧结-包裹关系式η=(d/ad-6)×10~2%中的a,b值是与煤灰中铀的包裹物在浸出条件下可溶性有关的常数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来测定硅酸盐岩石中痕量铀和钍的可能性。与采用热离子质谱仪的传统同位素稀释法相比,本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地增加了测样速率,而精确度和准确度并无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在大气压下直接进行液体取样并能够对原液测量同位素比值,而不需要把分析对象从基体元素中分离出来,同位素稀释ICP—MS法减轻了对基体匹配标准的需要。此外,本法对可能引起强度漂移的因素(如等离子体质谱仪接口的阻塞和离子束散焦)和化学效应(如氧化物的形成)并不敏感。某些国际岩石标准所得结果与推荐值很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QJD铀矿床为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经过对该矿床古气候、沉积作用等的分析以及钻孔剖面的对比,认为含矿砂岩原生色以灰色为主,红色和黄色砂岩均为后期氧化的结果,并绘制出了姚家组上、下段氧化带前锋线分布图。通过对氧化带前锋线与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河道间的细粒沉积对前锋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岩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末端基为喹啉基的两个开链冠醚2,2' (乙撑二氧)二[(8 喹啉氧基甲基)苯](L1)和2,2' (乙撑二氧)二[(8 喹哪啶氧基甲基)苯](L2)与U(Ⅵ),Th(Ⅳ)的配合物;并使用1HNMR,IR,差热 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2LNO3]NO3·3H2O(L=L1,L2);Th(Ⅳ)配合物的组成为[ThL(NO3)2](NO3)2·nH2O(L=L1,n=1;L=L2,n=3)。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和应用与管理下界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排除、豁免、解控、核准排放、核准利用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1前言有很多种人类活动会遭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需要通过管理加以控制,因而需要安全标准来对辐射防护提出基本要求。但是并不是...  相似文献   

18.
47 MeV/u 12C与133Cs反应中碘同位素产生截面的Qgg依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47 MeV/u 12C离子轰击133Cs靶,应用放射化学分离技术和离线γ射线谱学,得到碘同位素的产生截面.丰中子碘同位素的独立产生截面指数地依赖于Qgg值,而缺中子碘同位素的独立产生截面则偏离这一直线关系.这一事实可对在深部非弹转移过程中产生丰中子碘同位素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两批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的结果产生了15%的差异。本文实验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发现并验证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和自身本底的差别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用47MeV/u12C离子轰击天然铋靶,通过炮弹和靶核之间的核子转移反应产生Au同位素。使用放射化学方法从大量Bi和复杂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Au,并制备Au的γ射线测量源。使用HPGe探测器测量放射性Au同位素的γ活性。根据照射结束时Au同位素的活度和其他相关数据,确定每个Au同位素的产生截面。分析发现,缺中子Au同位素的产生截面与Qgg值之间不遵从指数依赖关系,这可用重离子碰撞中的次级过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