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肥料级湿法磷酸为原料,采用磷酸氨法除杂、磷铵料浆强制过滤及能源梯级利用技术,依次经脱砷反应、脱硫反应、一次中和反应、二次中和反应、浓缩、结晶及干燥等工序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产品质量分数达99.02%,P_2O_5与NH_3利用率分别为73.67%和82.19%,副产物滤渣及母液用于磷复肥生产。30 kt/a工业级磷酸一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5亿元,利润达1269.30万元。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磷铵干粉灭火剂对磷铵产品的要求 ,研究以浓磷酸为原料 ,直接净化、氨中和生产磷酸一铵。阐述浓磷酸直接净化的难点及现已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 :6种专用添加剂组成的特殊高效复合净化剂 ,专利设备氨化反应结晶器。介绍利用宏福磷肥厂生产的浓磷酸 (~ 5 0 %P2 O5)直接净化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工艺流程、原料、产品及对单位产品的成本、投资估算情况。产品NH4H2 PO4质量分数 98 0 1% ,车间成本 2 12 4元 /t,按 5kt/a计 ,年创利税约 2 0 0余万元 ,投资 195万元。本技术与设备均可适用于其他磷酸盐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湿法磷酸为原料,采用定向净化除杂技术,依次经脱硫酸反应、一次中和反应、二次中和反应、浓缩、结晶及干燥等工序两步法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产品纯度达98.37%,副产物滤渣可用于磷酸二铵生产。30kt/a工业级磷酸一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利润达2 066.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所得的萃余酸为原料,采用二次中和法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工业级磷酸一铵产品的纯度大于98%、收率(以P2O5计)可达28.5%。  相似文献   

5.
二水法湿法磷酸中SO_3含量较高,作为原料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MAP)时,必须净化处理。介绍一级净化、二级净化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及控制措施。一级净化去除湿法磷酸中硫酸根等阴离子杂质,二级净化脱除Al~(3+)、Fe~(3+)、Mg~(2+)等杂质,最终净化磷酸ρ(SO_3)在6~9 g/L、w(固)≤0.6%,满足生产优质工业级MAP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特种水溶肥磷酸二氢钾,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对原3.5万t/a氟硅酸钠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1套5万t/a中和法磷酸二氢钾装置。装置以w(H_3PO_4) 75%的净化湿法磷酸和w(KOH)48%的KOH溶液为原料,采用连续法结晶工艺生产磷酸二氢钾。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小试研究、中试试验评价、技术改造3个阶段的主要情况,所得产品满足工业级磷酸二氢钾标准HG/T 4511—2013优等品质量要求,总磷收率大于98%,总钾收率大于98%,形成了净化湿法磷酸连续法生产磷酸二氢钾全套工艺及装备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湿法磷酸净化连续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新工艺为背景,以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20%的湿法磷酸为原料,钡盐为脱硫剂,碳酸钾为脱氟剂,二氧化硅为助剂,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次性除硫脱氟预处理,脱硫率及脱氟率分别为83%和87.82%,再通过连续2次的氨中和、连续双效浓缩、连续结晶,制备得到工业级磷酸一铵。合成的工业磷酸一铵的化学组成(质量分数):N,11.85%、P2O5,59.62%、NH4H2PO4,96.68%、F-,0.17%、SO42-,0.64%,达到了工业级磷酸一铵优等品标准(GB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相似文献   

8.
针对湿法磷酸氨中和法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中,压滤效率低,滤布消耗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中和料浆沉降分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沉降分离工艺代替粗滤工艺可行,据此对工业化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成本和劳动强度降低,压滤机滤布消耗和维护费用降低了14.5元/t,每年可以创造经济效益120万元.  相似文献   

9.
专利信息     
非金属矿加工专利文摘 (国内 )新的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及高磷产品的生产方法 (CN130 5 946A) 一种生产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或高磷产品的方法 ,包括将磷矿经硫酸分解过滤 ,过滤磷酸用碳酸钙中和 ,分离出杂质 ,再用氢氧化钙中和滤液 ,并经分离得磷酸二氢钙溶液 ;磷酸二氢钙溶液经浓缩、配钙、干燥 ,或直接配钙、干燥得到磷酸二氢钙或高磷产品。一种饲料级、工业级和技术级磷酸一铵生产方法 (CN130 5 945A) 用萃取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方法 ,包括采取本流程中用含钙化合物如碳酸钙等与萃取湿法磷酸反应 ,加氨中和以钙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基本都是以热法磷酸为原料,存在能耗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对湿法磷酸净化后制取工业级磷酸一铵,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介绍了目前国内采用湿法磷酸净化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工艺技术现状,并对各种工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湿法磷酸与气氨为原料设计了一套50 kt/a采用连续法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装置。介绍其工艺流程、控制指标、主要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及吊装等技术,对肥料级磷酸一铵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兴 《洁净煤技术》2012,(5):88-90,96
煤粉工业锅炉与水煤浆工业锅炉是目前中国中小型燃煤锅炉最现实的替代炉型。从原料煤选择、工艺技术及装备、运行成本和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对这两类系统技术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用煤主要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受制浆浓度的约束,除褐煤以外的大多数煤种均可用于水煤浆工业锅炉;煤粉工业锅炉的初投资比水煤浆工业锅炉高约25%,但锅炉效率要高一些,运行费用比水煤浆工业锅炉低约34%;水煤浆工业锅炉的负荷调节能力要强于煤粉工业锅炉。因此应结合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并充分考虑实施地的煤炭运输条件及环境,选择合理、经济的锅炉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夏敏  操容  叶春松  刘通  林久养 《化工进展》2018,37(7):2820-2829
双极膜电渗析(BMED)作为新型膜分离技术,可将盐转变为相应的酸和碱,围绕BMED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BMED技术在处理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和探讨了限制BMED技术在该领域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3个关键性问题,即与酸碱浓度和纯度有关的技术问题、与过程成本有关的技术经济性问题以及与投资成本有关的经济性问题。针对这3个问题,指出BMED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应致力于降低双极膜成本,减弱或消除离子交换膜同离子泄漏及水迁移过程。对于现阶段而言,将制备的酸碱回用于系统内部,是解决酸碱品质较低而未能商品化的主要途径,同时该过程可节省酸碱外购费用,弥补BMED技术投资成本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固体光气的生产原理和制备方法,讨论了固体光气工业化工艺流程和装置。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国家标准GB/T 26521-2011《工业碳酸镍》对市售的工业碱式碳酸镍测试时发现:镍的含量一直无法达标。通过与行业标准HG/T 2824-2009《工业硫酸镍》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只是待测试样不同,测试所需试剂、用量及实验条件等完全相同。但是碳酸镍中的镍含量与硫酸镍中镍含量不同。通过对盐酸和丁二酮肟用量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对GB/T 26521-2011提出了修订完善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途径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小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中小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高效发展,从清洁燃料替代、集中供热替代、采用先进工业锅炉技术、提高用煤质量4个减排途径对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4个节能减排途径适用区域以及政策情景下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中小燃煤工业锅炉通过采用上述4个节能减排途径,到2018年,可节约标煤7611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196万t,减少CO_2排放量14613万t;到2030年可节约标煤11456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310万t,减少CO_2排放量21995万t。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高模低缩(HMLS)涤纶工业丝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工业锅炉等燃烧设备产生氮氧化物的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结合国内外氮氧化物控制现状,介绍了几种氮氧化物控制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烟气脱氮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建立了工业废水中邻氯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C18(5μm×4.6μm×150mm)色谱柱,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流动相为V(甲醇):V(水)=70:30,测定波长285nm。测定结果表明,其线性范围为1.05~105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9%,相对标准偏差为0.86%。  相似文献   

20.
Penicillin-G fermentation with industrial media in 1 m3 stirred tank bioreactors was studied. A model based on the Bajpai–Reuss model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Under typi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catabolite repression is nonidentifiable and extensive mycelium differentiation occurs. Thus, the original model was reformulated, neglecting glucose repression of penicillin production and including biomass autolysis. The multi-substrate nature of industrial media was critically analysed. By combining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arbon substrates present, a simple and applicable model was obtained. Model predictions agre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produc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in the fermentation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model was tested for ferme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ugar feed rate profiles and raw materials (corn-steep liquor and sugar syrup). Several aspects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model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direct experimental data inspection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mode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