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物观点     
《城市开发》2009,(5):8-8
姜伟新:房地产开发仍应坚持市场化 针对“房地产开发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的说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首次回应,称“这个问题要全面分析,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中收取一部分也是对的。”而对于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中获取利润的问题,姜伟新表示,开发商总要有一定利润,房地产开发仍应坚持市场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日益浓重,成交量急剧萎缩,众多房地产企业承受资金紧张压力。面对这种形势,开发商不能坐以待毙,一些企业纷纷站出来呼吁政府救市,以寄希望于政府在资金等政策方面为其“松绑”;然而,反对“救市”之声亦是不绝于耳,称楼市根本无需救。“救市论”随即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3.
篇首语     
2000年4月3日以万科、华远等房地产开发商为首会同中国十余家开发商联合召开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北京会议”酝酿着“新住宅运动”的主题。这说明中国住宅产业化和城市住宅发展在经历了一定量的积累后开始逐步向追求“品质”的方向迈进开始了其本应该有的以人为本和人又关怀。在中国掀起“新住宅运动”的构想源于开发商波及全社会这一事件本身就值得中国建筑师深思。 有人说中国住宅的发展是市场牵动开发商、开发商牵动建筑师若果真如此中国的建筑师们值得认真反思。随着中国住宅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城市住宅的供给已从以前…  相似文献   

4.
龚柏顺 《上海住宅》2006,(10):38-55
“作为一个搞房地产的商人,要同时对老百姓负责,对政府负责,也对开发商自己这个群体负责。”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接受记采访时,旗帜鲜明地表明营造“和谐地产”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土地实行私有制,但是各级政府对土地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划,哪些土地只能用作住宅区,哪些土地只能用作商业区,甚至建筑与空地的面积比等,开发商都必须遵循政府的规划。但政府并不规定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取决于市场,市场上的房地产价格不是开发商说了算的,而是取决于独立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6.
苏光  朱敏 《四川建筑》1994,14(4):48-50
深圳始于1990年下半年的楼价持续强劲上扬的势头到1992年第四季度有所抑制,1993年中期房地产市场正欲抬头转好,又适逢中央宏观经济调控和顺势而来的对房地产过热的“扭转”,致使深圳房地产市场由此低速至今。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开发商、投机者、用户等市场几方主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未形成对未来房地产走势一致的评价。房地产走势直接涉及到开发商投资方向、投资速度、投资规模、销售策略、资金运营、利润分析等的决策。对政府及其他几方市场主体,正确分析房地产态势,则是制定房地产政策或调整市场行为的前提。1.深圳房地产业面…  相似文献   

7.
’99楼市无法续演’98“火爆”场面。平淡轨迹的演绎尚需各方携手合作。落实减税让费措施政府仍大有可为,以房地产信贷激活楼市仍不失明智之举,开发适销对路的高质量楼盘组合商品应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正确抉择1999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轨迹如何?业内外人士对此十分...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行业逐步壮大之后、游戏规则逐渐明晰之时,对于投资来说,这个行业的价值才真正显现。长久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赢弱,规则不明,被喻为“水”最深的行业,许多投资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滚滚金银望而却步。经历了前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房地产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市场的渐变式发展、政府政策对游戏规则的改善以及开发商与消费双层面的理性成熟,都推动了房地产向一个成熟的行业转变。而随着房地产这个新兴行业的逐渐成熟,投资已经开始把他纳入到自己的视野。投资房地产正在成为新的投资时尚,尤其是那些颇具成长力的地产股。  相似文献   

9.
张倩 《中州建设》2009,(20):12-15
2008年年底,来自美国的一场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卷入中国大地,使中国正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跌入寒冬。进入09年,沉寂了一冬的开发商耐不住寂寞,纷纷脱下了“低调”的外衣,满怀信心地宣称: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了严冬。一时间,“回暖”、“小阳春”等颇具特色的词汇充斥在媒体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大量分析报道中。那么,楼市真的已经开始“回暖”了吗?“回暖”的信号是昙花一现还是黎明前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林华 《重庆建筑》2006,(6):146-148
曾记否?2003年6月的某个黄昏,当房地产调控的信号最早从央行121号文件发出时,开发商们曾群情激昂,一番公共关系工作之后,建设部联合其他五部委起草并颁布了国务院18号文,强调全国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文让本已感到房地产要“步入冬天”的房地产商们一时欢欣鼓舞,一位著名开发商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地披露心声:“这个文件写得很到位,感觉是开发商参与起草了一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经历了从“遮风避雨型”、“基本需求型”到“小康型”的三级跳,人们对住宅综合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居住化的要求,正日益看重。开发商都已开始注重并提高楼盘所蕴含的化理念,营造浓厚的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马秀青 《中州建设》2008,(20):26-27
“宏观调控相当于重新洗牌,肯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合富辉煌河南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总监张伟一语道破,“资金紧缩政策让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处境艰难,让那些资金充裕、融资渠道宽松的大房地产开发商们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经历调控、资金紧缩等原因形成的低谷期的考验是大房地产商的必经门槛。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商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房地产市场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商品住房成交量明显下降,价格上涨趋缓,投机炒作行为得到一定遏制,消费者购房行为渐趋理性。同时,也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政府正在打压房地产市场”,“房价将一路下跌”,一些地区消费者观望心态日益浓厚。国务院检查组负责人就此指出,稳定住房价格、调整供给结构、遏制投机需求是这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三个关键点。通过调整,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将步入一个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费彦 《南方建筑》2013,(4):103-105
在市场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足量优质的供应依赖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广义上的“供应”包括 “投资”、“建设”和“运营”三个环节。政府理应成为最大的“投资”主体以确保社会公平,“建设”可由开发商与住宅同步实施,“运营”则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以提升效率和质量。政府履行好投资者、组织者和监管者的职责,同时大力推广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才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高舒适性住宅的需求愈来愈高,健康、低能耗成为首选条件。面对前景深远的市场诱惑,带着“什么房子是高舒适的,怎样才算节能”等疑问,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走出“家门”,寻找未来建筑的新通途。  相似文献   

16.
龙飞 《中州建设》2013,(22):58-59
多年以来,“空手套白狼”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先拿土地、再获银行贷款,然后用贷款缴纳土地出让金:随后预售,用预售款开工建设,开发商所需投入的资本甚少。随着政策的逐渐收紧,2008年后在监管层的三令五申下,这种模式基本在市场上绝迹,起码土地款需要开发商自行筹备。但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利用金融杠杆买地的房企又开始在市场上悄然涌现。  相似文献   

17.
指出当前房屋供需价格差异原因在于开发商、购房者、政府三方利益的不均衡;为解决矛盾,开发商应进行销售定闰并努力降低成本,购房者应明确同购房效用,政府应统一制定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吴杰 《建材与装饰》2007,(2X):32-33
2007年的调控在第一个月便开始发力,有些出乎意料。但同时也似乎预示着今年的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此次清算土地增值税虽然剑指开发商的利润,但最终的指向依然是“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本期编发的两篇关于土地增值税的文章,深度解读了这一政策将给成都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从开发商取得土地开始到商品房出售为止所涉及的房地产税进行了解释,同时对目前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并以一实例阐明征收物业税对购房者的影,提出房地产税制改革后的物业税不应将开发商出售房地产产品时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涵盖其中,但应涵盖物业保有阶段增值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吴勇军 《中州建设》2014,(22):14-17
人们常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来形容规避风险。近两年,尤其是进入2014年后,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把原来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分篮放鸡蛋”,另一个专业词语叫“转型”。其背后,考验的是开发商的智慧,折射的是地产行业的变迁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