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2001年水库运行情况浅谈万家寨水库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红俊 《山西电力》2002,(Z2):11-13
万家寨水库调度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枢纽本身的效益,同时也影响着下游天桥电站的效益和黄河北干流内其他待建的梯级电站的开发,甚至直接关系黄河中游的断流与否。以2001年万家寨水库的运行情况为例,从万家寨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浅谈万家寨的水库调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黄河上游水沙关系不断恶化,造成沙漠宽谷河道淤积、萎缩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黄河上游防凌安全及水能资源综合开发与有效利用。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是缓解河道泥沙淤积、发挥水库水沙调控效益、从而提高危险断面过流能力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此文在初步探析黄河上游可调输沙水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可调输沙水量与水库可调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通过计算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1987~2010年可调水量,探讨了满足综合用水需求和发电用水需求两种情景模式下的黄河上游历年可调输沙水量及水库水沙调控效益。结果表明:满足黄河上游综合用水需求情景下,龙羊峡水库富余水量可完全满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需求;满足发电用水需求情景下,发电用水不能集中下泄,导致水库水沙调控效益不明显。若需实现河道调水调沙任务,则应适当降低电站出力需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缓解黄河上游水沙关系、制定水沙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万家寨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的冰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为防凌调度提供依据。根据1987—2015年黄河万家寨上游河段的历史实测冰情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河段的冰情特征以及万家寨水库运行后出现的新冰情,并对影响该河段冰情的河道形态、气象条件、水库调度和水力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特征规律是:封河顺序由库区自下而上,封冻形式为平立封相交;开河时库区立封河段及立封河段以下解冻较上游晚,以上河段由下游向上游开河,开河形式为文开、武开、半文半武。1998年万家寨水库运行后,河道形态及水力因素的改变,气温的升高导致冰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凌、封河日期推迟,开河日期提前,不封冻河段变成稳定封冻河段,封冻长度增加,封河期水位升高,冰塞冰坝险情增加。该研究对万家寨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制定合理的防凌减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流的环境生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泄洪排沙的输运功能。本文以黄河的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及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 ,对比分析了黄河天然情况下和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及电站、水量过程受到人为控制后 ,下游来水来沙过程的变化及对泥沙输运和河道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的累积输沙最大流量迅速减小 ,高含沙浓度出现的频率增加 ,下游河道出现人为加速萎缩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水能开发对下游水量及河道演变影响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的环境生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泄洪排沙的输运功能.本文以黄河的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及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黄河天然情况下和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及电站、水量过程受到人为控制后,下游来水来沙过程的变化及对泥沙输运和河道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的累积输沙最大流量迅速减小,高含沙浓度出现的频率增加,下游河道出现人为加速萎缩.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修建后下游长江冲刷及其对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求文首先阐述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过程、含沙量过程及悬移质级配的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河道边界条件,以及下泄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其次介绍了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的预报,包括冲刷概况、冲刷重量、冲刷深度以及水位降低等。同时分析了冲刷的特点及机理,并用三门峡水库下游黄河、丹江口水库下游汉江、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的实际冲刷资料和美国柯罗拉多河上三座水库下游河道冲刷数据论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最后论证了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导致长江水位降低和洞庭湖减淤等,在整体上对防洪是有明显效益的;至于冲刷过程中的河道普遍展宽并不可能,但局部崩岸需要而且可能防止。  相似文献   

7.
论龙刘两库补水对缓解黄河下游水量供需矛盾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黄河上、下游蓄、引水特点,首次提出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非汛期补水对缩短下游断流时间和增加下游工农业用水的估算方法,并利用1986—1992年非汛期实测资料,估算了相应数值,平均每年缩短了断流时间2.14个月,增加下游工农业用水量11.5亿m3,可增加下游灌溉面积约29.4万ha,为缓解黄河下游水量供需矛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已采取的整治措施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实际变化情况,提出在已有河道整治方案基础上开展基于提高黄河下游输沙能力的复式河道整治方案以应对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和不同来水过程产生的河势变化问题.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断面特征,提出黄河下游存在二级主槽的新概念,并基于此理论分析确定了新河道整治方案下的主要设计参数,定性分析了输沙能力的变化趋势,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河道整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贺民  陶旭东  刘健 《电力学报》2003,18(4):299-301
针对黄河近几年来水量逐年减少和电力市场的变化 ,对提高万家寨电站的经济运行效益问题 ,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下游为重点生态保护对象,构建水库生态用水调度模型,对黄河基准年和未来水平年不同情景的生态用水调度方案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现状工程条件下,通过水库生态用水调度,可以保障河道内生态用水;未来水平年,新增工程措施和流域需水管理可减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缺水量,其中水需求管理对于缓解流域缺水效果最好;西线由于调水规模大,缩减缺水量效果显著,对于增加下游生态用水的边际效益较低;新增水库所增加的供水效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任红俊 《电力学报》2003,18(4):293-296
从黄河北干流的开发角度 ,分析了第一梯级万家寨水利枢纽的运行效益及对下游电站的影响 ,通过北干流开发现状的讨论 ,展望了北干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勇 《电力学报》2004,19(1):76-78,86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和监理内部的统一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监理任务 ,建设监理责任主体按照工程建设的进展需要适时地调整监理内部的组织机构形式 ,实行严格的建设监理工作制度 ,为万家寨工程建设取得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尹政国 《电力学报》2009,24(4):347-349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为黄河中游第一级控制性枢纽工程,及时准确地监测枢纽大坝的位移变化,不仅关系大坝本身的安危,对下游河道和两岸安全、晋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重要意义。为控制万家寨大坝坝顶的位移变化,在坝项布置了大气激光准直系统、视准线观测系统和沉陷观测系统等三个观测项目,但此三个观测系统的测量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能及时有效的监控坝顶位移变化。经过分析研究,确定在坝顶增加一套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的改造方案,经过改造后,实现了坝顶自动化观测,能够及时准确监测坝顶位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丽英 《电力学报》2007,22(3):408-410
为了提高万家寨引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工程供水区及其它地区的调研,提出了一套由调整水价、拓展供水面积、抽进水干线建设及完善法律保障等方面组成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量水质随季节的变化日益明显,使黄河水水质波动突出,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黄河水为补给水的电厂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对黄河水水质随季节波动的详细指标、对电厂用水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水质恶化期间电厂用水的临时处理预案及运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河流水库对下游环境补偿效益计算,文章首先给出水库水环境补偿效益内涵,其次,引入底标比和为排标比来改进现行污径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新污径比量化计算水库对下游水环境补偿效益计算方法和步骤。最后,以黄河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2003年调度为例,计算结果显示:2003年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兰州、头道怪、三门峡和花园口4站段的水环境补偿效益分别是0.784、0.888、0.099和0.140亿元及0.288、0.326、0.036和0.051亿元;2003年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各自为下游创造总的水环境补偿效益分别为1.910和0.702亿元。文章旨在通过对黄河水环境补偿的定量分析,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对河流水环境补偿问题的重视,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朱敏荣 《电力学报》2004,19(3):212-213,231
作为引黄工程南干取水口 ,汾河水库入库洪水、泥沙对取水水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从汾河水库异重流运动的规律分析了优化汾河水库的运用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优先建设甘泽坡电站促进晋、秦界河水电基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守忠 《电力学报》2004,19(3):194-195,199
依据《黄河治理开发纲要》 ,分析比较了黄河北干流水利 6级开发规划中所余的古贤、碛口、甘泽坡 3个梯级的投资效益状况 ,提出优先开发干泽坡梯级具有更好的投资效益比 ,是开发晋、秦界河水电基地的首选项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