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述了CAE冲压成形技术在车身件设计及工艺设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并应用KMAS冲压分析CAE软件对某车型前地板进行了产品设计及工艺分析,提出了在车身件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中实施可制造性设计的方法,以及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工艺方案的方法和实施过程。该设计及验证方法为车身设计师和制造工艺师提供了可行的产品并行工程设计方法,可有效地缩短设计验证周期并能提高设计质量,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
由于车身覆盖件复杂的结构特点,使其工艺设计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车身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CAD/CAE/CAM集成化设计制造技术逐渐应用于车身覆盖件的生产中.在探讨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集成设计技术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库原理,建立了工艺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开发了汽车覆盖件工艺设计系统,辅助工艺的详细设计.应用大型非线性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2,进行了车身覆盖件的工艺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冲压成形集成设计技术,可以优化覆盖件成形工艺,显著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铸造工艺 CAD/CAE 耦合设计技术, 先对铸件直接模拟预测收缩缺陷位置和体积, 然后采用 CAD 直接设计工艺, 通过对实际铸件进行工艺设计及工艺验证证明, 设计结果正确, 该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 缩短了工艺设计周期和实现工艺设计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工程及面向制造设计的车身部件设计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身侧围的智能化设计以及可制造性分析的集成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实施并行工程的重要意义。结合基于知识工程(KBE)技术的车身侧围设计软件和基于面向制造设计(DFM)技术的一步逆成形性冲压分析软件的集成应用,论述了具有专家经验的智能化车身设计软件和一步逆成形冲压分析CAE软件的系统开发与集成的工作流程及其所运用到的相关关键技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车身设计的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铸造工艺CAD/CAE耦合设计技术,先对铸件直接模拟预测收缩缺陷位置和体积,然后采用CAD直接设计工艺,通过对实际铸件进行工艺设计及工艺验证证明,设计结果正确,该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缩短了工艺设计周期和实现工艺设计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某汽车内板件为例,利用UG软件进行相关成型曲面、过渡曲面的CAD设计.将设计好的相关曲面导入Autoform软件中,再对主要的冲压过程设置冲压动作与参数进行CAE分析模拟,不断优化曲面与参数直至获得符合要求的CAE分析结果.然后根据确认的成型曲面与模拟参数进行相应模具结构的CAD设计.从而实现了CAD/CAE的交互协作,极大的缩短了模具设计时间,提高了汽车内板件冲压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压路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促进了三维CAD软件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压路机设计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开发了基于Solid Edge平台的压路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组成、CAD/CAE/CAM/CAPP系统集成技术、可视化CAPP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梁单元刚度等效原理的肋筋等效模型。通过详细模型和等效模型的对比分析,对等效模型的精度进行了修正,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等效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改善概念设计阶段车身CAE的精度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压路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促进了三维CAD软件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压路机设计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开发了基于Solid Edge平台的压路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组成、CAD/CAE/CAM/CAPP系统集成技术、可视化CAPP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长丰汽车车身冲压模具的设计特点,制造特点及结构特点。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长丰汽车冲压模具的设计及制造的优势,井说明了其适应大批量生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CAE技术用于优化设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结构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的优化算法,然后对优化方面的流行软件作了对比介绍,对一具体问题用OPTISTRUCT软件对其进行了优化分析,该算例证明了CAE优化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CAE优化技术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CAE技术用于优化设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结构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的优化算法,然后对优化方面的流行软件作了对比介绍,对一具体问题用OPTISTRUCT软件对其进行了优化分析。该算例证明了CAE优化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CAE优化技术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冲压分离工序只能实现板类零件的分离成形,且其分离断面为直壁形状,而现今生产实际中又提出了一种内孔和外缘均有台阶断面形状的薄板零件的要求,研发了一种以普通冲裁的冲压工艺为基础,与挤压、压印等冷锻工艺组合的板料成形新工艺,成形出了这种新型结构的薄板零件。利用DEFORM-3D等通用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该类零件成形过程中的一些变形力学行为规律,并提出了其内孔与外缘之合理壁间距概念及其数值大小的设计原则,设计制造了一副冲压冷锻组合模,用铝质动力电池盖零件以及铜板材料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无需压边圈的防皱多点成形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多点模具成形方法不同,在防皱多点成形方法中防皱单元与调形单元交错排列,离散的防皱单元在成形区内对板料进行挟持,且能够随板料的变形上下浮动。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球形曲面在防皱多点成形方式中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板厚、防皱单元的压力对最大成形曲率的影响,并与多点模具成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防皱多点成形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起皱现象。球形曲面采用防皱多点成形方式时能够获得明显大的变形量。板料越薄,防皱多点成形方法所能获得的效果越显著。增大防皱单元的压力能够提高防皱多点成形的防皱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轮机CAD/CAE/CAM一体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水轮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提出了水轮机CAD/CAE/CAM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水轮机设计的数字化定义、计算模型建立、边界条件处理、交互作业、结果分析与图形化处理、性能预测等功能的软件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了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流体动力分析、结构刚强度分析、动力分析、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拉深孔成形时的力学机理,并以杯形件为研究对象,进行拉深孔成形有限元模拟,同时分析了拉深后拉深件的危险断面处厚度减薄率和成形极限图(FLD)。分析结果表明,拉深孔排列规律、密度和孔径变化对板料的极限拉深高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针对普通用户使用CAE软件及其复杂业务进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问题,提出融合云计算和超级计算的CAE软件集成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Quayside container cranes are one of the main machinery usedinshiptransportation andincrease rapidly allover the worldinthe recent years .The cranes are verylarge and complex machines .Their structures have vari-ous configurations and alot of design parametersto meet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very harbor .In addition,the structur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conformto the requirements aboutstrength,stability,bucking,cumulative damage and vibra…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Becauseoftheirownshortages ,thepresentsheetmetalformingprocesses ,suchasrubberorpolyurethaneforming ,hydroformingorsuperplasticforming ,havecertainservicerestrictions.Thechar acteristicsthatVPFdiffersfromtheabovementionedforming processesisin…  相似文献   

20.
利用CAE软件优化流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E技术近年来在塑料注射成型工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注塑成型分析软件是MOLDFLOW公司开发的MPI系列软件.通过描述利用MOLDFLOW软件对注塑成型的流道系统的分析过程,简要介绍了CAE技术在塑料注射成型制品开发及模具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