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合成镨叶绿素a(Pr-Chla)研究了稀土在叶绿素中的结合方式。Pr-Chla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证实镨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a的卟啉环上。其磁圆二色谱(MCD)Soret带具有双层夹心卟啉的特征结构;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采用双层夹心结构模型拟合,确定了Pr周围的近邻结构。表明合成镨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Pr(Ⅲ)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与上下卟啉环上共8个N原子配位,Pr-N键平均键长0.242nm。  相似文献   

2.
利用Triton和高盐处理制备菠菜光合系统ⅠⅠ(PSⅠⅠ)-La复合物,并应用EXAFS技术研究了该复合物中稀土镧的局域结构。初步结果表明,镧与PSⅠⅠ中O或N原子配位,配位数为8,距离为2.5A左右;第二层配位原子是C,其作用距离为3.5A左右,配位数为4;La与Mn的作用距离4.5A,大于Ca与Mn的距离3.5A。由此推测镧与PSⅠⅠ结合后,改变了其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苯托品(Benztropine)为前体的含巯基的单齿化合物,其光谱数据和结构相符。使用配体交换法与3-硫杂-1,5-戊二硫醇(SSS)配位合成了^99Tc^m的“3+1”型混配螯合物a。螯合物a在小鼠脑中有一定的初始摄取和滞留量,在t=5min时,ID=1.03%/g;对纹状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纹状体和小脑摄取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t=60min时,R(纹状体/小脑)=1.3。混配螯合物有成为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镧(锕)系元素离子某些f-f跃迁表现为对配位环境特殊的灵敏性,称之为超灵敏跃迁。以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为基础建立了计算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假设各种可能的配位结构,计算它们的理论吸收光谱,比较理论光谱与实测谱的吻合程度,从而推知络合物可能的配位结构。以这种方法确定了三价钕、铒水合离子及其二(2-乙基已基)膦酸萃合物的配位结构,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验光谱给出了理论归属。  相似文献   

5.
镧(锕)系元素离子某些f-f跃迁表现为对配位环境特殊的灵敏性,称之为超灵敏跃迁。以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为基础建立了计算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假设各种可能的配位结构,计算它们的理论吸收光谱,比较理论光谱与实测谱的吻合程度,从而推知络合物可能的配位结构。以这种方法确定了三价钕、铒水合离子及其二(2-乙基己基)膦酸萃合物的配位结构,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验光谱给出了理论归属。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镧系离子Nd^3+与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Cyanex272)和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Cyanex301)的萃合物,测得了两种萃取物的f-f吸收光谱。用改进后的光谱计算程序分别计算了Nd^3+-Cyanex272、Nd^3+-Cyanex301两种萃合物行四种对称结构下的吸收光谱。通过计算谱与实验谱的比较,对谱图作了解析和确认。对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结构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7.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应热力学数据,还能提供配位模式、配合物键长、键角等信息。本文在概述光谱学方法用于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配合物热力学数据测定及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多光谱联合研究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应热力学数据,还能提供配位模式、配合物键长、键角等信息。本文在概述光谱学方法用于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配合物热力学数据测定及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多光谱联合研究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Fe(OEP)Cl,Fe(NO_2)(OEP)Cl和Fe(NO_2)_2(OFP)Cl是三种人工制造的铁卟啉模型化合物,它们的铁是高自旋三价铁离子,处在卟啉环平面的中心,四角配接N,氯离子配位在轴向上(第五配位位置)。对于此类卟啉过去很多文章大多集中在轴向配位上的研究,本文考察了卟啉环中位上取代不同数目的(NO_2)基的八乙基卟啉合铁的穆斯堡尔谱线的变化。由于三价高自旋铁离子一般出现有较小的四极分裂,在室温下的弛豫现象使谱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三齿配位林N-(邻甲硫基苯基)甘氨酰胺(MTPGA)。其结构经IR、NMR和MS等表征予以确认。用配位体交换法制备了^99Tc^m(L1,L3)混配配合物(其中L1为单齿配位体乙硫醇,L3为三齿配位体MTPGA),确定了标记的最佳条件及标记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99Tc^m(L1,L3)的标记率在90%以上,室温下可以稳定约6h。用^99Tc^m(L1,L3)进行了小鼠生物分布研究。结  相似文献   

11.
酰胺类三足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用于对镧系和锕系离子的萃取。三足配体是一种半刚性结构的化合物,3条侧链可自由翻转形成大小合适的空腔以便与不同的客体分子或离子结合,加之侧链取代基的多样性,使其具有丰富多变的立体配位结构。长期以来,它在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配体的萃取性能,本工作合成了以N-羟甲基水杨酰胺为末端基的三足配体2,2’,2”-三[2-(N-羟甲基甲酰基)苯氧基]三乙胺,并用红外、核磁、紫外、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有关它的萃取性能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硝酸铀酰与5-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及5-溴水杨醛缩乙二胺和溶剂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UO2(Bsal-o-phdn)L及UO2(Bsalen)L(L=MeOH,EtOH,Py(yridine))。并讨论了配体性质对配合物Rf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景田  包伯荣  邵华  李玉兰 《核技术》2000,23(4):280-284
以吡咯烷为二级胺,合成了N-辛酰吡咯烷(OPOD)、N-葵酰吡咯烷(DPOD)、N-月桂酰吡咯烷(DOPOD)等三种新型双取代酰胺类-N-酰化吡咯烷类(N-acylayrrolidine APOD)萃取剂,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该类萃取铀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向群  包伯荣  曹卫国 《核技术》2002,25(1):57-60
为进一步研究环六仲胺系酰胺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完善萃取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萃取理论,合成了一种新型萃取剂N-辛酰-2-甲基哌啶烷(OMPPD),并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OMPPD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得到其萃合物组成为UO2(NO3)2(OMPPD)2。  相似文献   

15.
配体的选择直接影响铀酰配合物的自组装模型,对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这项工作中,使用水热法实现了多种配体与铀酰离子的组装,合成了三种基于紫精功能基团的铀酰配位聚合物。三种配位聚合物的主体骨架均是一维链状结构。其中,配合物1和2均表现出明显的荧光性质。此外,配合物2具有显著可逆的光致/热致变色性质。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表明这种可逆的颜色变化是由于紫精配体在光照后产生了紫精自由基所致。这项研究实现了多例基于紫精配体的铀酰配位聚合物的组装合成,为更多贫铀功能性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掺铒(掺杂浓度10^20/cm^3)的二氧化硅玻璃。在室温下可产生1.54μm波长的红外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并在0.5W%的掺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当温度从4K升至300K时,荧光强度下降了74%。通过FT-IR和EXAFS检测,Er离子与O组成了配位数为8或9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阳离子结构中引入铀酰离子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的功能结构,设计合成了两种咪唑型离子液体,使该离子液体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时,既是稀释剂又具有萃取剂功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的离子液体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对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所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离子液体可在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酰离子,萃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官能团单体N,N'-双(4,6-二烯丙氧基-均三嗪-2-)1,10-癸二胺,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与聚丙烯共混后长时间放置不出现发烟和“冒汗”现象,它对聚丙烯的辐射交联的敏化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官能团单体N,N‘-双(4,6-二烯丙氧基-均三嗪-2-)1,10-癸二胺,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与聚丙烯共混后长时间放置不出现发烟和“冒汗”现象,它对聚丙烯的辐射交联的每化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锆基烧绿石An2Zr2O7以优异抗辐照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成为高放废物中锕系核素的理想固化基材。镧系核素常作为替代核素进行锕系核素的固化研究,实验以硝酸盐为原料,以三价的镧系元素(La、Nd)模拟锕系元素,采用sol-喷雾热解方法在1 200℃、6h内合成了(La、Nd)2Zr2O7烧绿石。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合成了单一物相的烧绿石立方结构An2Zr2O7;相对于La2Zr2O7的烧绿石结构,Nd2Zr2O7烧绿石具有向萤石结构转变的趋势。该合成方法为目前的高放废液人造岩石固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