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65℃的条件下利用嗜热菌消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并与传统高温好氧消化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有嗜热菌存在的条件下污泥的消化效果更好,对TSS、V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5%和65%,而传统高温好氧消化的仅为40%和50%。嗜热菌好氧消化技术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一种新的污泥减量化方法,使得剩余污泥“零排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DO浓度对SUFR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好氧反应池中DO浓度对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反应池上部溶解氧浓度为3.0~3.5mg/L时,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其对TN的去除量占SUFR系统对TN去除总量的16%左右;好氧反应池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只发生在池的下部,其中、上部只进行了好氧硝化反应;SUFR系统中好氧反应池上部的最佳溶解氧浓度范围为3.0~3.5mg/L,此时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最佳,好氧反应池中的脱氮效果也较好,系统对TN的去除率〉84%。  相似文献   

3.
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除污效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水,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去除COD的性能。好氧颗粒污泥成熟后平均直径为4~5mm,沉速为72~90m/h,反应器中MLSS为7.8g/L,使反应器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98%和75%~90%。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试对好氧池内的反硝化现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好氧池内出现硝化反应的情况下,当温度〉20℃时,将好氧池的泥龄缩短到3~7d,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2mg/L,则好氧池内反硝化去除的硝酸盐氮量占氨氮硝化生成的硝酸盐氮量的比例〉50%。为促进好氧池内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并保证出水水质,提出了在曝气池内投加填料或采用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生活污水接种絮状活性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对三个培养阶段污泥生长情况的考察,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变化规律及特性。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该系统连续运行4个月的结果表明,在M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了运行比较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且系统处于稳态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5%、80%、70%和65%。  相似文献   

6.
从餐饮业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出菌株B3,对模拟冰淇淋生产废水的厌氧水解过程进行生物强化,并考察其在厌氧阶段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对后续好氧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B3菌强化厌氧处理8h后对COD的去除率比未投菌的高31%,并有效促进了后续的好氧处理,尤其是对NH3-N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0%,说明该菌具有很强的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异养硝化菌的分离及其强化活性污泥脱氮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水处理过程中的脱氮率,实现好氧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通过试验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菌,该菌株为白色革兰氏阴性球状菌。将该菌扩大培养后接种于活性污泥系统并进行了处理模拟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分别代谢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并通过好氧反硝化实现对总氮的去除。用该菌株强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对以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为惟一氮源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4h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60%、70%。  相似文献   

8.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微氧与好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中小型污水厂污泥稳定化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就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微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厌氧和好氧消化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采用批式消化,温度分别控制在20、30和40℃,消化周期为21d,消化泥量为2L。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1d的微氧消化后,在消化温度为20、30和40℃时对挥发性总固体(TV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1.5%、50.5%和46.7%;微氧消化在30℃时效果最佳,接近于同温度下的好氧消化,但比好氧消化节能1/2~1/3,且投资少、运行简便,可作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除磷茵可以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一碳两用”的方式同时实现反硝化脱氮和吸磷过程,有研究表明,A^2/O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为此以啤酒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分别为0.33、0.48、0.60的条件下,A^2/O系统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04%、79.64%和85.70%,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38%、90.80%和96.84%,对COD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此外,如果继续增大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应适当调整内循环比,否则会由于缺氧区硝酸盐浓度不够而发生二次释磷现象。  相似文献   

10.
SUF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SUFR(螺旋升流反应器)在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中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MLVSS/MLSS在厌氧单元中呈现出递增变化趋势,在缺氧和好氧单元呈现递减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脱氮除磷效果好时明显,不好时变化不明显。镜检发现反应器中微生物丰富多样,颗粒污泥紧密、结实。污泥的SV在13%~18%,SVI在40~70之间。污泥的耗氧呼吸速率SOUR随厌氧过程逐渐升高,好氧过程逐渐降低;脱氢酶活性却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