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以氢氧化铝、三聚氰胺和聚磷酸铵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研究了添加氢氧化铝前后阻燃剂用量对聚氨酯(PU)硬泡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磷/氮复配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优于磷/氮阻燃体系,阻燃剂总添加量达30份时,PU硬泡同时具备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为32,烟密度为74,平均燃烧时间为31 s,其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6.52 MPa和6.16 MPa。  相似文献   

2.
许军  姚绯  朱晨 《中国塑料》2007,21(4):13-19
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PP/PET/EPDM—g-GMA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共混物形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共混物等温结晶形态,最后测量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P/PET共混物中加入EPDM-g—GMA后,两相相容性改善,进一步加入成核剂后分散相尺寸更小、粒径分布更均匀;PP球晶随PET的混入而减小;在PP/PET体系中加入EPDM-g—GMA起到反应增容和橡胶增韧的协同效应,使缺口冲击强度由未加增容剂时的2.0kJ/m^2提高至6.6k.1/m^2,弹性模量较PP提高了38%;PP/PET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下降,在相同PET含量的情况下,加入EPDM—g-GMA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未增容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SBR/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BR/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拉伸强度,制品冲击强度及屈服强度,当SBR/PP(质量比)为10/90时,常温(25℃)下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约为8kj/m^2,拉伸强度为28.5MPa,屈服强度为31.4MPa,此时SBR具有最大非均相成核能力,并使PP具有63.6%的总结晶度和13.2%的β-晶型结晶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改性聚丙烯共混物的性能,探讨了不同含量的EPDM和CaCO3,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性能较好的改性的PP共混物。  相似文献   

5.
PP/POE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研究了POE用量对PP/POE共混物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6.
PP熔体接权物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P熔体接枝物改善了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共混比,不饱和极性单比,PP熔体挤出接枝物,增塑剂及EPDM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含有小分子醇的交联剂和催化剂使废旧聚氨酯(PU)硬泡进行降解能够获得多元醇,将降解料与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和发泡剂共混以制备白料,然后与黑料异氰酸酯混合均匀,得到再生PU硬泡。通过对降解产物的黏度、羟值以及获得的再生PU硬泡材料的密度、强度、吸水率、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了催化剂添加量对废旧PU材料回收再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KOH)用量为0.9 g时废旧PU的降解效果最好,获得的再生PU硬泡的密度为37.6 kg/cm3,压缩强度为164.2 kPa,热导率为0.015 24 W/(m·K),吸水率为0.429 5 %。  相似文献   

8.
采用PP熔体接枝物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共混比、不饱和极性单体、PP熔体挤出接枝物、增塑剂及EPDM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混炼型PU/硅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研究了混炼型PU同硅橡胶按不同比例共混后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混炼型聚氨酯中加入少量硅橡胶,可提高聚氨酯橡胶的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并能显著改善聚氨酯橡胶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11.
制备了孔径约0.5 mm的全水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三乙醇胺(TEA)用量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时间、表观密度、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TEA是体系反应的催化剂,随着TEA含量增大后发泡时间变短。TEA含量少于7份时,发泡反应强于凝胶反应,制品泡孔直径随着其含量增加而变大,表观密度、热导率、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TEA含量大于7份时,交联作用占主要地位,制品泡孔直径随着其含量增加而变小,表观密度、热导率、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上升。热失重分析也表明TEA含量大于7份后产生了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大豆油多元醇替代石化聚醚多元醇制备出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考察了石化聚醚多元醇和大豆油多元醇的比例以及RPUF密度对RPU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油多元醇用量的增加,RPUF的冲击强度和压缩模量减小,压缩屈服点逐渐消失,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但随着大豆油基RPUF密度的增加,其冲击强度、压缩模量和储能模量都得到了提高,压缩模量最高可达56.44 MPa。  相似文献   

13.
全水发泡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发泡剂和阻燃剂等为原料制备了全水发泡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PURF),讨论了聚醚多元醇种类、催化剂、发泡剂、异氰酸酯指数以及阻燃剂对PUR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多元醇能够改善泡孔结构,但降低压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不同催化剂复配,可以控制发泡工艺;水发泡剂与泡沫的密度、泡孔结构、力学性能有关;异氰酸酯指数在1.1~1.2时,泡沫的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等较好;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TCPP)可赋予PURF一定的阻燃性,但对泡体结构、压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硬泡物理性能测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测试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氧指数仪测定了全磷阻燃剂(DMMP、DEEP、V6)、卤代磷酸酯阻燃剂(TCEP、TCPP、TDCP)及两类阻燃剂复配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磷阻燃剂的阻燃效果优于卤代磷酸酯类阻燃剂;磷卤复配阻燃效果优于单一阻燃剂;单独使用DMMP或DMMP与TCEP复配使用阻燃效果最佳,这句话跟上一句不是矛盾吗?氧指数分别为23.0 %和24.5 %。利用锥形量热仪进一步研究了7种不同硅烷匀泡剂对RPUF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匀泡剂AK8803在提高RPUF的点燃时间以及降低RPUF燃烧释放热危害方面,优于其他6种匀泡剂;而硅烷匀泡剂L580则在降低RPUF燃烧烟气量方面优于其他6种匀泡剂。  相似文献   

16.
利用2种不同粒径的球形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制备了硬质聚氨酯(PU-R)/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泡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的形貌,通过压缩试验、尺寸稳定性测试和热导率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热导率。结果表明,球形SiO2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有明显的细化作用(孔径从纯PU-R泡沫的303 μm降低到170 μm),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与纯PU-R泡沫相比,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提高了8.3 %和12.5 %),降低了其线膨胀系数,并使热导率略微下降,而对尺寸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与粒径为400 nm的SiO2纳米粒子相比,粒径为700 nm的SiO2纳米粒子较易均匀分散,对PU-R泡沫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硬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硬聚氨酯泡沫塑料常用的两种方法和纳米粒子对改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导电性能等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硬聚氨酯泡沫塑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聚氨酯硬泡阻燃配方中加入纳米金属氧化物,利用氧指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和热重红外联用,研究了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铁这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阻燃改性聚氨酯硬质泡沫的热分解过程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纳米氧化物的加入可以减少材料热解过程中可燃性物质的含量,促进不燃性物质的生成,提高残碳量,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PIPA多元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发现聚醚多元醇A(TMN-450)/三乙醇胺/甲苯二异氰酸酯为110/10/9(质量比,下同)时,所合成的PIPA多元醇固含量为15 %左右,黏度约为3 400 mPaos,其作为发泡原料性能较好。采用此多元醇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考察泡沫稳定剂对体系发泡时间、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1.0份泡沫稳定剂的样品泡孔平均直径约为0.5 mm,孔径分布窄,约40 s起泡,与未改性多元醇制备的泡沫塑料相比,冲击强度提高了23 %,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上升,同时提高了泡沫塑料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全水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密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泡沫密度的上升,泡沫的氧指数、压缩强度逐渐升高,导热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尺寸稳定性先变差后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