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海底光缆是继中日海底光缆后我国建设的第二条海底国际光缆,全长500公里,设置2个560Mb/s的光传输系统,每一系统可开出7560条电路.该光缆中方登陆点选在青岛市.建成后山东将成为我国国际电路的又一重要通道.该工程预计199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海底区间不用中继器的横跨海峡的传输线路和弧岛线路等较短距离的海底传输线路的无中继海底光缆传输系统已经实用化了。本系统是由相当于1~5次群高速数字的1.5Mb/s、6.3Mb/s、32Mb/s、100Mb/s和400Mb/s传输系统组成的。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上述系统的构成方法和实现该系统的个几关键问题[(1)如何通过提高光接收机的光接收灵敏度来提高中继增益;(2)考虑模式分配嗓声的使用波长范围,LD的光谱半功率点宽度和光纤波长色散标准的设定方法;(3)利用主信号的码形变换规则的监视、勤务信号的插入和分路方法),以及在伊豆半岛.稻取——河津之间的现场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上接2008年第03期) 卫星广播传输系统包括引接电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1引接电路 引接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 引接电路的任务是将基带信号馈送到上行链路地球站.引接电路由光缆和微波线路所组成,光缆为主用,微波为备用,均采用140Mb/s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双向数字传输设备,具有139.264Mb/s、34.368Mb/s和2.048Mb/s标准数字接口.  相似文献   

4.
1988年要横跨大西洋传输信号的数字光纤海缆系统,目前正在贝尔实验室研制之中。该系统采用单模光纤,数传速率为280Mb/s。如果采用数字语言压缩技术,系统容量就可以达到35,000个双向话路。当激光发射机的工作波长为1.3μm时,中继距离可望超过35公里。本文讨论内容有系统参数、中继器、光纤和海底光缆的设计以及终端设备和系统测量等。  相似文献   

5.
1.前言适用于海底传输线路的光传输技术与目前的海底同轴传输方式相比,具有大幅度扩大中继间隔的可能性。由于最近长波长带的光传输技术取得进展,增加了实现海底光缆传输方式的可能性,目前,正在开展各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曾报导过利用长波长带的光纤低损耗化,进行中继间隔约为63km(传输速率32Mb/s)的传输实验情况,这会使日本相当数量的海底传输线路实现无中继化和高可靠性。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在1.3μm单模光纤1116米距离上进行560Mb/s传输试验的结果。 近年来光纤在1.3μm的零色散窗口和1.55μm的低损耗窗口促成单模光纤高速率、长距离通信系统的发展。形成此项系统可采用波分复用或强度调制技术,目前情况,从设备复杂性和技术可实现性考虑,后者都较经济可靠且易于实现。本文报导采用强度调制技术直接调制560Mb/s信号单模光纤系统传输试验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7.
是世界上最长的架空光缆工程,全长达3074公里.第一次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全国产的140Mb/s 1B1H码型的传输设备.该码型线路速率为280Mb/s.它每个系统除主信道提供1920条话路以外,还可应用“H”,码提供1200条电路,总共为3120路(国内外的140Mb/s容量均为1920条),增加容  相似文献   

8.
英自电信谷司己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海光缆。该公司宣称,在86年初春己用机警(Alert)号海缆船开始敷设。这条系统,即英国至比利时的5公里光缆,将从英国肯特至比利时海岸的奥斯坦德之间加伸20公里;将使用三只中继器,其间相隔约40公里。三对单模光纤将采用28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载约12000路。提供英国和丹麦之间的海底光缆系统的协议已由英国电信公司、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分别研究而签署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长、短波长实用化34Mb/s光接收机的具体设计,以及如何将设计结果实现为具体电路;上述两种接收机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十分符合并己在武汉、北京、太原的实用化34Mb/s光缆通信系统中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电信》2014,(8):24-28
海底光缆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1986年,美国ATT公司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和相邻的特内里弗岛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商用海底光缆,全长120公里。1988年,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Mb/s,中继站距离为67公里。这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AT&T国际部和四个亚洲长途通信公司已经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建造连接日本、南朝鲜和香港的海底光缆。预计在1990年底可完工的这根光缆是宏大的东亚海底光缆网计划的一部分。连接日本、南朝鲜和香港的线路长为2796英里,用二对光纤制成,总的传输容量同Trans-Pac3线路(横跨太平洋3号线路)相同,即140Mb/s或每根光纤传输2000话路(64kb/s)。建设费用预计达2.2亿美元,日本的国际电信电话公司将支付费用的33%,即6900万美元;香  相似文献   

12.
对于陆地和海下传输系统的各种应用来说,具有很长中继间距的光纤传输系统是很有吸引力的。本文介绍在1.2——1.6μm波长范围内用低损耗光纤的传输实验结果。在1.27μm处折射率分布最佳的渐变型光纤已被制成光缆。平均带宽是1.275MHz-km,平均光损耗为0.6dB/km。采用InGaAsP/InP LD和Ge-APD在100Mb/s和32Mb/s传输,分别实现了52.6km和62.3km的中继间距。用1.2μm和1.5μm的LED在32Mb/s传输,也分别实现了21.5km和12.0km的中继间距。  相似文献   

13.
日本NTT公司继1985年2月全线开通纵贯日本的F—3400km光纤传输中继系统之后,已经转到该系统的扩展扩容工作方面。据报道,到1987年年底,整个系统将扩展到9千公里,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用光缆连接起来。关于扩容,该公司已拟定把400Mb/s的光端机换成1.6Gb/s的光端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批光通信试点、示范工程,即武汉—荆沙34Mb/s长波长多模架空光缆通信实验系统,扬州—高邮34Mb/s长波长单模架空光缆通信实验系统与成都—灌县34Mb/s长波长单模架空光缆通信系统,已相继连成并通过邮电部验收,为我国通信新技术的开发作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德、英国、法国的九个公司生产的光纤传输设备性能作一个综合,认为它们均己掌握了长波长(1.3μm)单模光纤传输设备的生产技术。数字设备方面己能生产140Mb/s以下各种设备,而565Mb/s的设备在1985年可供货。同时介绍了模拟传输设备的情况。最后介绍了1.2Gb/s设备及光纤相干传输设备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19日,法国和英国之间开通了第一条光纤海底电缆。这条海底光缆连接法国的迪耶普和英国的布赖顿,距离为150 km,无增音机。目前,此光缆含有6对140 Mbit/s系统的光纤,预计今后每对光纤将开通565 Mbit/s的系统。这条海底光缆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的最长的无增音国际性海底光缆。全工程的费用约  相似文献   

17.
长波长1.3 μm、560Mb/s单模光纤数字通信实验系统于1985年5月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成功地进行了连通试验。试验光纤是单模光纤,它的长度为1公里。 该系统主要包括560 Mb/s随机码发生器、发送、接收和判决再生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英国British Telecom公司宣称,他们在一根长达32km的单模光纤上进行了2.4Gb/s码速的数据传输。不同于以往几次的实验室演示,这次成功的试验是在一根现存的光缆上实施的。试验表明,现有的一些光纤系统可以升级改性而不必替换光缆。将来仅以新型的终端电子设备就可扩展光缆的传输容量而不必替换整个传输系统,因而能节省相当数量的资金。这次试验采用了2.4Gb/s数据速率,较之现有的140Mb/s系统,其传输容量增加了15倍,相当于在同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不少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光缆通信网,并相继宣称今后不再发展同轴电缆系统而建设新兴的光缆通信系统。出现这种新潮流是有其一定原因的。光缆通信具有非常宽的传输频带、非常小的传输衰耗和完全不受电磁干扰的特点。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一根头发般粗细的光纤不需中继站可传送420 Mb/s的信息达161.5km,同轴电缆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对于同样的信息,同轴电缆只能传送2km左右的距离。由于光缆不怕电  相似文献   

20.
海底光缆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光缆通信具有大容量、通信质量稳定可靠,隐蔽性好,抗毁、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成为现代洲际通信的主力.从介绍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组成入手,分析了影响海底光缆传输线路安全和光缆所传输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光缆质量与施工、故障定位与排除和加强信息传输安全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