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产品是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其质量安全一直被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海洋污染越发严重,也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本文对海产品无机砷的含量检测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海产品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沿海海产品无机砷污染调查及食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光明  严国  常家琪  孟春英  顾捷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18-223,22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浙江沿海地区采集的38个品种共679个海产品样本中的总砷及砷形态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在掌握浙江省主要海产品砷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水产品消费数据对因海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带来的无机砷摄入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海产品中总砷平均含量为0.36~35.91 mg/kg,但主要以低毒或无毒的砷甜菜碱或砷糖等有机砷形态存在,有机砷占总砷含量的90%以上;66.4%的样品有无机砷检出,检出值范围为0.012~0.380 mg/kg,中位值为0.024 mg/kg,第95百分位数值为0.14 mg/kg,均低于GB 2762-2017中对水产品的无机砷限量值要求;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居民食用一般海产品引起的无机砷安全风险较低,每周因水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引起的无机砷摄入值均低于JECFA推荐的人体无机砷每周可摄入值,但长期过多食用无机砷相对含量较高的海产品(如海藻、贝类)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市售海产品进行砷质量安全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分别对广州10种市售海产品中总砷和5种砷形态化合物:亚砷酸(arsenictrioxide,As(III))、砷酸(arsenicacid,As(V))、一甲基砷(monomethylarsenic,MMA)、二甲基砷(dimethylarsenic,DMA)和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的含量进行测量,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海产品中砷含量的要求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利用危险熵数(hazardquotient,HQ)和致癌风险概率(carcinogenicrisk,CR)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海产品中总砷含量为1.45~42.54mg/kg,所有海产品中均能检测到5种砷化合物,其中无毒的AsB比例最高(93.45~99.96%)。在所有海产品中,贝类总砷含量最高,无毒的AsB所占比例较高;鱼类总砷含量低于贝类, AsB含量和比例较高,无机砷含量和比例较低。海产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均低于限量值,在国标要求的允许摄入范围内。海产品中无机砷的HQ均1, CR1×10~(-4)。结论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含量处于安全水平,日常消费对人类不会造成致癌风险以及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4.
海产品中砷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海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所以海产品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海产品特别是食用海藻含砷量较高,但是海产品中的砷大部分以低毒性的有机砷形态存在,而且不同种类的海产品所含有的砷形态各不相同。所以,对海产品中的不同形态砷化合物进行精准分析检测,对于科学、客观评估海产品中砷污染的健康风险以及保证海产品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海产品的砷形态分析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第一在不改变砷形态的前提下把海产品中所有形态砷化合物完全提取出来;第二把各形态有机砷和无机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基线分离、并对各形态砷化合物进行高灵敏检测。近十多年来,有关海产品中砷的形态分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方法学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近十多年来有关不同海产品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食品检测机构或食品安全研究或评估人员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海产品的总砷含量,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检测海产品5种砷形态含量。在被检测的180份海产品中,168份海产品的总砷含量高于0.5mg/kg,所占比例为93.3%,均值为9.43mg/kg。该168份海产品的砷形态(As B、AsⅢ、AsⅤ、MMA、DMA)检测结果为无机砷(AsⅢ与AsⅤ)含量均低于定量限0.06mg/kg;检出含量高于0.5mg/kg的砷甜菜碱(As B)124份(73.8%),均值为7.05mg/kg;二甲基砷(DMA)49份(29.2%),均值为0.25mg/kg;一甲基砷(MMA)未检出。结果显示,无毒的As B含量明显高于低毒的DMA(P0.05),含量高于0.5mg/kg的As B检出比例也明显高于DMA(P0.05),表明本地区海产品安全风险较低,食用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嘉兴市经营环节海产品中砷的形态分布情况,评估食用海产品暴露的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对嘉兴市经营环节中采集的5种共105份海产品样品总砷及砷形态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结合嘉兴市居民水产品消费数据,对食用海产品带来的无机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 105份样品中,5种海产品中总砷平均含量范围为0.85~41.85 mg/kg,主要以无毒的砷甜菜碱或砷糖为主,有机砷含量占总砷的90%以上。无机砷的检出率为45.7%,检出浓度范围为0.015~1.169 mg/kg,中位值为0.011 mg/kg,含量较高的海产品主要为海藻类、甲壳类,其中1份样品高于GB 2762—2022的水产品限量值,超标率为0.95%。暴露边界比值(MOE)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市居民食用海产品的健康风险较低(MOE值均远大于1),城市居民风险程度略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风险程度略高于男性。结论 嘉兴市居民食用一般海产品暴露的无机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较低,但要避免长期大量摄入无机砷较高的海产品(海藻类、甲壳类)。  相似文献   

7.
海产品中砷的形态分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认识海产品中无机砷的来源,科学评价产品质量.介绍了海洋生物中砷的存在形式、化学形态、背景值、无机砷的测定及存在的问题.为修订海产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保健食品原料中砷污染情况,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对来自16个产地14种保健食品原料中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砷和无机砷浓度与信号强度在0~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0~2.52%之间,精密度良好。所检测保健食品原料中,总砷含量在(0.0004~0.3900)mg/kg之间,未超出保健食品限量标准;无机砷的含量在(0.0003~0.1962)mg/kg之间。河北金银花的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最高;吉林的人参、新疆的大枣、云南的核桃肉、安徽的白芍、山西的山萸肉及福建的猴头菇等6种原料的砷含量较低,其中人参、大枣、核桃肉的总砷含量相同,且为最低,为0.0004 mg/kg,无机砷含量亦相同,为0.0003 mg/kg。本研究给出了多种保健食品原料不同产地的砷残留数据,扩充了保健食品原料砷含量数据库,为砷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云南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云南省110份茶叶样品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测试,并就产地、包装、流通环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对采集的110个茶叶样品进行总砷检测,最高0.152 mg/kg,均值0.0325 mg/kg,仅1件检出无机砷,检测值为0.0591 mg/kg,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总砷残留量在生熟茶和包装形态上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不同原料来源地和不同品种上总砷残留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总砷和无机砷残留量在分布上无相关性。结论云南省茶叶中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属于较低水平,说明云南省茶叶生产有环境优势,砷含量整体控制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海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食用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含有砷化合物,这一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方式进入人体。而砷是一种公认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果在人体内得到不断的累积,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癌症、白血病等,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使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对海产品中的砷化合物进行有效的检测,尽可能地降低海产品中砷化合物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鱿鱼、银鱼、沙丁鱼、虾、牡蛎、蛤蜊、紫菜、羊栖菜、海带、浒苔10种干海产品中的砷总量,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ICP-MS联用测定亚砷酸盐As(III)、砷酸盐As(V)、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和砷胆碱(AsC)六种砷形态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除了浒苔其余干海产品中砷总量均超出了无机砷允许限值(GB 2762-2005),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干海产品中主要是有机砷,萃取液中无机砷含量仅占砷总量的0~15.2%。该方法简单方便、快速,样品消耗量少,而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砷形态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不同建立保健食品原料的砷风险无机砷含量数据库,研究不同浸提条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无机砷迁移率的影响。方法 以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为依据,收集50批保健食品中草药 原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对其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常见原料香菇、竹荪、黄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不同浸提条件对无机砷迁移率的影响。结果 对不同种类、批次和产地的保健食品原料无机砷含量进行了检测,无机砷浓度范围为0.0050~0.2673 mg/kg,建立了保健食品原料无机砷含量数据库。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0(m:V),浸提时间为1 h时3三种原料的无机砷迁移率均相对较低;而浸提温度对3三种原料的无机砷迁移率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香菇和竹荪在121 ℃时无机砷迁移率最低,黄芪在80 ℃时无机砷迁移率最低。结论 不同种类、批次和产地保健食品原料无机砷含量差异较大,浸提条件对无机砷迁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近海海带中砷含量、砷的存在形态及其毒性、国内外相关标准中砷的限量、砷检测方法及脱砷技术等5方面的问题,综合阐述并分析前人对海带中有害元素砷的研究状况。据此,并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关于海带脱砷研究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前景:根据砷的价态、形态及毒性机理,海带中具有毒性的砷的形态为无机砷;我国国标(2005版)对干海藻无机砷的限量(≤1.5 mg/kg),而国产海带无机砷含量已超国标;提取分离技术是海带深加工产业的基石,此过程实际上富集了提取物中的砷,在国内外少有海藻提取物砷限量的背景下,建议参照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中特定海带提取物中无机砷限量(≤3 mg/kg)。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广西区内100份籼稻谷作为实验材料,将籼稻谷脱壳分别制成糙米和精度一级的大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LC-AFS)检测技术分别检测总砷和无机砷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总砷的检出限为0.0030ng/mL,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139ng/mL;总砷和无机砷在糙米和精米中的分布不同,糙米总砷含量约是精米总砷含量的1.5倍,糙米无机砷含量约是精米无机砷含量的1.8倍,可见砷元素在稻谷中的分布主要富集在皮层中;而糙米中总砷含量约是糙米无机砷含量的1.6倍,可知糙米总砷含量高,其无机砷含量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盐酸为介质,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产品中的砷含量.以该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总砷含量,包括有机砷和无机砷.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仪器的工作参数,探讨硼氢化钾浓度、介质浓度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仪器的检出限为0.011 ng/mL,线性范围0~10 ng/mL,RSD为2.29%~4.12%(n=6),回收率为96.0%~104.0%.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 ,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最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最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有毒元素的形态和毒性是当下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砷是常见的有毒类金属,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形态,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远大于有机砷,有机砷仅为低毒或无毒。但是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有机砷也存在较强的毒性。文章重点阐述海产品中砷的形态、分布特征、毒性评价以及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砷形态在化学、生物学、预防医学、毒理学等学科交叉下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砷的形态、毒性以及安全性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甲醇溶液和三氟乙酸(TFA)溶液对海产品中砷化合物的提取能力,提出海产品中无机砷测定方法,为修订GB/T 5009.11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溶液和2mol/L TFA溶液为提取剂,超声提取或热浸提后,以正己烷萃取除去脂质成分,萃取液以N2浓缩或减压旋转蒸发至近干,以超纯水溶解残渣,过滤后进样。以20mmol/L磷酸二氢铵(pH6.0)为流动相,以Hamilton PRPX-100离子色谱柱分离,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测定。结果不同比例的甲醇溶液和2mol/L TFA溶液对海产品中砷化物的提取能力存在差异。2mol/L TFA溶液热浸提对无机砷的提取效果优于50%和90%甲醇溶液,且在提取过程中保持样品中主要砷化物形态稳定。采用2mol/L TFA热浸提海藻样品,其无机砷测定结果的FAPAS国际比对考核Z评分为0.3。结论以2mol/L TFA溶液为提取剂,热浸提2h后,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无机砷含量,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采集94个北部湾沿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海产品,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铅、汞、镉、铬、锡、锑、铜、铝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广西北部湾海产品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测定结果表明,海产品中镉含量平均合格率为55%,应是污染所致,无机砷、铅、汞、铬、铜、铝含量平均合格率在89%~96%之间,受污染程度较轻,而锡、锑含量合格率为100%,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