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4.1,反应温度150 ℃,反应时间4.5 h,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2%。在此条件下柠檬酸三丁酯的酯化率达到99%以上,产品纯度经色质联用仪(GC/MS)检测在99.5%以上。  相似文献   

2.
江涛  杜迎春 《广东化工》2009,36(10):67-69
研究以催化树脂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比摩尔比=1:35,反应温度不超过140℃,催化剂用量8g,反应时间4h,搅拌速度400r/min。在此条件下,经液相色谱检测,柠檬酸三丁酯酯亿率足96.32%以上,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强酸性树脂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5.5∶1,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1%,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小时4 h,此条件下酯转化率达到91%以上。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反应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酸醇的摩尔比为1∶6.5、催化剂的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柠檬酸的酯化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5.
应用一步水热碳化法合成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合成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活性。系统的考察了酸与醇的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重用情况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催化合成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催化剂能够高效的催化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反应,并且具有转化率高,重复使用性好,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当酸与醇摩尔比为1:4.5,催化剂用量为0.3g/1mol酸,180℃反应4 h,转化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何林  杜广芬  高敬芝  顾承志  王卫  代斌 《应用化工》2013,42(7):1217-1219,1223
采用泥浆浸渍法制备了6种负载型Mo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一水合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绿色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酸醇比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以MoO3/活性炭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8%(w/w),酸醇摩尔比1∶4,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为3.0 h,酯化率可达到99%以上。另外,催化剂可以循环利用5次以上,酯化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醋酸锌为催化剂、丙烯酸与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材料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羟值测定及IR分析,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4%、反应温度180~185 ℃、反应时间4 h、酸醇物质的量比3.3∶1.0,在此工艺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纳米Y_2O_3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文忠  刘美华  肖旺钏  李增富  周文富 《应用化工》2007,36(10):951-953,956
用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纳米Y2O3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Y2O3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5%,反应温度114~153℃,反应时间2.5 h,酯化率可达90.06%,产品纯度>98.88%。  相似文献   

9.
固体酸催化剂A104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自制的固体酸催化剂A104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制A104催化合成TBC的最佳工艺参数:催化剂用量6%,n(柠檬酸)∶n(正丁醇)=1∶4,苯用量10mL,反应时间1h,转化率99.8%,产品纯度>98%。催化剂经重复使用5次,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纳米ZnO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纳米ZnO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110—140%,酯化率可达97.23%,产品纯度〉99%。  相似文献   

11.
以邻、间、对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盐酸存在下分别与双氰胺合成了中间体邻、间、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分别研究了邻、间、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对革兰氏菌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邻、间、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抑制作用,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邻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4mg.mL-1和0.032mg.mL-1,优于间、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  相似文献   

12.
陈颖  丁浩  孙思佳 《硅酸盐通报》2018,37(6):2073-2078
以白炭黑(无定型SiO2)为载体,采用水浴加热搅拌法,通过白炭黑负载Zn2+制备抗菌剂前驱体和前驱体焙烧固化制备了白炭黑载锌无机抗菌剂,并将其在涂料中添加制备了抗菌涂料.对Zn2+浓度、白炭黑固含量、混合液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抗菌剂制备条件进行了试验考察和优化,对白炭黑载锌无机抗菌剂和抗菌涂料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白炭黑载锌无机抗菌剂和抗菌涂料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其中,白炭黑载锌无机抗菌剂最小抑菌浓度为:对大肠杆菌19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6 mg/mL;添加8wt%白炭黑载锌无机抗菌剂涂料抗菌率为:对大肠杆菌90.4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98.77%.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YIM31249发酵液萃取物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勇  李铭刚 《化工时刊》2004,18(5):45-46,48
从云南洱源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YIM31249,进行摇瓶发酵,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对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实验。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HIC)为0.2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88mg/mL;对灰霉和黑曲霉的MIC和MBC均为0.022mg/mL。因此,放线菌YIM31249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且抗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姜挥发油,然后以溶剂结晶法制得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表明,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这5种常见皮肤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5,1.25,2.5,2.5和10.0 mg/mL。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勇 《广州化工》2011,39(21):93-95,124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和吴茱萸的醇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对藤黄微球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柠檬酸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杀菌效果较好,其中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抑菌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同浓...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甲醇浸膏中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化合物SL1、SL2,9个不同极性的组份分别为Fr1~9。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E.coli和S.aureus对2个化合物和Fr1~9的药敏性,并测定了它们作用于E.coli和S.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显示,在鼠尾草的甲醇浸膏中,用正己烷和丙酮比例在10∶1以上提取的有效成分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两种溶剂的比例为5∶1时提取物抗菌活性最强。因此,Fr8对E.coli和S.aureus的抗菌性最强,其MIC值均为0.235 mg/mL。  相似文献   

17.
柴凤兰  宋晓寒  赵彬  王向宇 《陕西化工》2012,(10):1741-1744
利用二茂铁甲醛分别与1,2-乙二胺、1,3-丙二胺和1,4-丁二胺缩合,合成了3种双二茂铁基希夫碱,进行了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双二茂铁基希夫碱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1,3-丙二胺双缩二茂铁甲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生物效价为210 U/mg(与四环素盐酸盐相比较);1,4-丁二胺双缩二茂铁甲醛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能力最好,生物效价为1 058 U/mg(与四环素盐酸盐相比较)。3种双二茂铁基希夫碱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能力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镧-磺基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采用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手段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三元配合物对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织物经该配合物的整理后,也具有了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optimize extraction using evolutionary operation-factorial (EVOP) design technique to elici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erilla frutescens var. acuta leaf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6538. High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achieved at higher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over a longer extraction tim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not affected by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the extraction solvent. The maxim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 frutescens leaf against S. aureus was obtained at 75 °C (R = -0.7904(**)) extraction temperature, 24 h (R = -0.7273(**)) extraction time, and 45% (R = -0.0635)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 population of S. aureus was decreased from 7.535 log CFU/mL in the initial set to 4.865 log CFU/mL in the third set by EVOP factorial design technique, as well as to 2.600 log CFU/mL by extraction with ethyl acetate. Further,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revealed the highest phenolic contents (111.3 ± 8.6 mg% of dry sample)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extracts. Also,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ic study of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P. frutescens revealed potential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of S. aureus.  相似文献   

20.
用抑菌圈法考察了田基黄总黄酮浓度、pH和处理温度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6.25,1.562 5 μg/mL.总黄酮浓度为12.5 μg/mL的田基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在pH为8,7~8和5抑菌活性最大.总黄酮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能,在20℃和80℃加热处理30 min后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2.8,10.2,11.3 mm和12.0,10.0,10.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