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对易切钢Y12(成分%0.09~0.13C,0.81~0.90Mn,0.10~0.13P,0.12~0.17S)轧制过程劈头和缠辊问题进行分析,生产试验表明50 t DC EAF-LF冶炼时,当Mn/S≥6.2时Y12易切钢成材率可提高2.08%. 相似文献
2.
对半镇静易切钢与镇静易切钢做了工艺性能比较,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半镇静易切钢的力学性能,并同国家标准、日本及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5.
6.
低碳铅硫复合易切钢加铅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冶炼含铅易切削钢的难点问题,比较了四种加铅工艺的优劣,提出了理想的加铅工艺—钢包喷呗加铅法。对含铅与不含铅易切钢易切性能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铅对钢易切性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渣对含硫易切钢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硫易切钢中硫含量高达 0 .2 5 %~ 0 .35 % ,氧含量高达 (15 0~ 30 0 )× 10 - 6 ,结晶器内钢水弯月面处硫、氧含量更高 ,使得保护渣容易形成熔化不良的“絮状”渣团 ,导致铸坯出现严重的夹渣、横裂纹、皮下裂纹和气孔缺陷。针对该问题 ,研究了保护渣对增大结晶器弯月面处钢渣界面张力的作用途径和效果。工业化试验表明 ,在保护渣中添加金属还原剂和提高粗石墨含量 ,可有效抑制“絮状”渣团及其引起的铸坯缺陷 ,以获得表面质量优良的铸坯。工业化生产中含硫易切钢铸坯合格率达到 99.87%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YF45V(CaS)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状、分布、数量、大小以及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发现了Mg,Al,O,Mn,Ca,S元素及Mg,Al,O,Ca,Si,S元素所组成的单层包裹及双层包裹的复合易切削夹杂物。提出了YF45V(CaS)钢切削加工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为复合夹杂物的包裹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摘要:易切削不锈钢中硫化物的类型和形貌对切削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扫面电镜分析、热力学计算、锻造实验、切削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氧含量和锻造比对易切削不锈钢中硫化物的类型和形貌的影响,以及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态钢中氧含量的增加,MnS包裹(Mn,Cr)O等氧化物的复合硫化物数量增多,第Ⅰ类硫化物的比例上升,硫化物数量减小,尺寸和面积比增加。在锻造过程中,高氧含量(TO质量分数0.021%)钢样中复合硫化物沿锻造方向变形较小,平均长宽比小于3,钢中硫化物呈纺锤形或球形均匀分布。切削实验发现,高氧含量钢样(TO质量分数0.021%)比低氧含量钢样(TO质量分数0.007%)具有更小的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刀具使用寿命增加了44.1%,切削性能整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炼钢过程中夹杂物控制的热力学模型预测钢包精炼和钢液凝固后钢中氧化物夹杂的成分,在模型预测指导下进行了自润滑易切削钢工业生产试验,并对开发的易切削钢进行了切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钢中氧化物夹杂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用无涂层P10刀具进行的切削试验结果也表明,与传统含铅易切削钢相比,自润滑易切削钢在高速(v≥200 m/min)切削条件下,后刀面磨损降低200%;切削速度v=100 m/min时,二者相当;v=200 m/min时,前刀面月牙洼磨损降低200%,且月牙洼离刀刃较远。说明在高速切削条件下,开发的新一代自润滑易切削钢的切削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含铅易切削钢,完全可替代传统含铅易切削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