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K^ ,Na^ 离子浓度改变对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胞膜离子通道透性的影响。通过发酵过程采样点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软件分析和后期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结合电镜照片,源用胞膜基本理论阐述了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胞膜离子通透的透性对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胞膜通道的透性对黄原胶合成前体物质的运输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甘兰黑腐黄单胞茵对以蔗糖为碳源,谷氨酸钠、新鲜玉米为复合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液经微滤、超滤及喷雾干燥,制得优质的食品级黄原胶。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 ℃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菌黄素的存在使得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黄原胶发酵液呈现黄色,并显著影响了黄原胶的性状、产量及提取工艺。研究过程中得到一株自然突变的不产生菌黄素的黄原胶生产菌株XW,测序发现该菌株xanK基因的一处碱基突变使相应编码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为探究xanK基因突变对菌黄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回补试验将野生型菌株的xanK基因导入到突变菌株中,发现突变菌株的菌黄素合成恢复,说明该突变导致菌黄素合成受阻。此外,对两种黄原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产生的黄原胶在黏度和丙酮酸含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而分子量和乙酰基含量要低于野生型菌株,说明菌黄素对黄原胶的合成可能具有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黄原胶工业生产的2种实用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工业规模的黄原胶培养基连续灭菌和发酵成熟醪中黄单胞菌连续灭菌 2种实用新技术。前者能使碳源、氮源分开灭菌 ,有效地遏制褐变作用 ,灭菌不使培养基颜色变深 ,灭菌效果稳定可靠 ;后者以平板式换热器为主体 ,充分利用黄原胶剪切变稀流特性 ,高效快速杀灭醪液中黄单胞菌 ,并能使终产品流变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研究前期筛选获得一株多糖胶质高产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所产的黄原胶FJAT-10151-DTJZ的品质,为该黄原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浓度、剪切速率、p H、加热温度、时间、冻融处理等对FJAT-10151-DTJZ粘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并研究其与结冷胶、黄原胶、凝胶多糖、瓜尔豆胶、刺槐豆胶、魔芋胶、果胶和壳聚糖8种胶的协效性。实验结果表明,FJAT-10151-DTJZ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为非牛顿流体;当FJAT-10151-DTJZ的浓度为1%时,其粘度为343 m Pa·s;p H、冻融对FJAT-10151-DTJZ的粘度影响不大;FJAT-10151-DTJZ的最佳加热温度为75℃;粘度随加热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当加热温度为75℃,加热时间为150 min,1%浓度的FJAT-10151-DTJZ溶液的粘度为808 m Pa·s。FJAT-10151-DTJZ只与魔芋胶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壳聚糖、结冷胶、黄原胶、凝胶多糖、瓜尔豆胶、刺槐豆胶、果胶无协效性。 相似文献
9.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1%。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方法,考察了三种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种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为7500的XGO-B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能。而当丙酮酸和还原糖含量相近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可能与黄原胶寡糖的分子量有关;随着分子量的上升,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破坏增强,这表明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是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1%。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方法,考察了三种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种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为7500的XGO-B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能。而当丙酮酸和还原糖含量相近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可能与黄原胶寡糖的分子量有关;随着分子量的上升,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破坏增强,这表明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是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优化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及黏度。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改变实验条件,包括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复合氮源的组成及含量,无机盐的组成及含量,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含量等。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硫酸铵0.1%,豆饼粉0.3%,柠檬酸0.1%,硫酸镁0.01%,碳酸钙0.02%;培养条件为:500 mL摇瓶发酵装液量100 mL,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28.5℃,培养72h。进行了发酵罐发酵实验,黄原胶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25.02g/L,发酵液的终黏度5847cP。结论通过工艺优化,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原胶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原胶是由黄单胞菌属菌分泌的酸性胞外杂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被广泛用于多种行业。试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黄原胶产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在30℃,180 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72h,初始碳源浓度6%(蔗糖:淀粉=1:2),接种量10%。提取黄原胶时,加入2%(W/W)的硅藻土,充分震荡10min后离心30min(4 000 r/min),加入1%(W/V)的KNO_3以及3倍体积的混醇(乙醇:异丙醇=3:1)能有效提高提取率。在10L发酵罐中进行小试,产胶率为3.21%。 相似文献
17.
18.
Xanthan Gum Effects on Solubility and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he effect of xanthan gum (XG) on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 (SPI) was evaluated. The solubility of SPI was increased by addition of XG (p < 0.05). The emulsifying activity of SPI-XG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or XG alone (p < 0.05) and similar to that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P > 0.05). The emulsifying stability of SPI-XG dispersions was respectively 3 and 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and BSA (p < 0.05). The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PI-XG dispersions were stable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3.0 to 9.0), ionic strength (0.1 to 1.0M NaCl), and heat (85°C, 1 hr). 相似文献
19.
对皂荚胶及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耐盐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皂荚胶的耐盐稳定性较好,可单独应用于高盐食品中,而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耐盐稳定性较差,不能用于高盐食品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