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9,(9):53-58
研究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食用品质的差异。以羔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贮藏条件下,宰后不同时间(1、6、12、24、72、120、168 h)羔羊肉中心温度、菌落总数、pH值、肌节长度、剪切力、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和蒸煮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羔羊肉的pH值从宰后1 h的6.45下降到宰后120 h的5.40左右;宰后1 h和6 h羔羊肉的肌节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宰后12 h最短,宰后24 h后开始变长,而宰后120、168 h变化不显著(P0.05);羔羊肉亮度值(L*)随宰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红度值(a*)和黄度值则先升高后降低,且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与a*变化规律一致;羔羊肉剪切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宰后12 h达到最大;宰后1 h羔羊肉的蒸煮损失最低,随后不断增加,168 h时达到最大。综上,宰后6 h前的羔羊肉处于僵直前期,宰后6~24 h时处于僵直期,宰后24~120 h处于解僵期,宰后120 h时解僵过程完成;僵直前和解僵后羔羊肉的食用品质存在差异,僵直前羔羊肉的保水性较高,成熟后羔羊肉的嫩度较高,L*和a*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宰后肌肉的生化为肉品科学的基础之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方面的知识,令人注目的进展,关系到食品科学、动物科学或冷藏事业.宰后肌肉的生化和肉品质间的关系肉在刚宰后时期的品质结局:1.由于肌原纤维性ATP—酶活性的结果,肌肉纤维发  相似文献   

3.
将宰后4、12、24和48h的分割猪后腿肉进行常规冷冻,经0~4℃解冻后制成肉糜,于0~4℃存放1W,测定蒸煮损失、系水力、pH值等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状况,以确定不同宰后时间冻结对肉糜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宰后冷冻时间肉样所生产的肉糜在1W的存放过程中,总体来说蒸煮损失显著上升,系水力显著下降,pH值显著升高。这说明长时间存放对于肉糜品质的保持不利。通过对同一存放时间不同宰后时间冷冻的比较来看,采用宰后4h和12h冷冻的原料肉生产的肉糜其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宰后24h和48h冷冻的原料肉所生产的肉糜。存放试验进行过程中宰后12h冻结肉样生产的肉糜系水力始终保持较大。这提示宰后12h冻结的原料肉可能更适合进行肉糜生产。  相似文献   

4.
宰后不同时间冻结对猪肉保水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宰后45 min和宰后4 h冻结肉样在冻结损失、解冻汁液流失、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蛋白溶解度、pH、剪切力和组织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宰后45 min冻结的肉在总的冻结和解冻损失、解冻汁液流失和蒸煮损失方面均显著小于宰后4h冻结的肉样(P<0.05)。宰后45 min冻结肉样在加压失水率和冻结损失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肌浆蛋白溶解度宰后45 min冻结的肉显著高于宰后4 h冻结的肉(P<0.01)。而总蛋白溶解度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则都是宰后45 min冻结的肉低于宰后4 h冻结的肉。(3)宰后45 min冻结肉样的pH显著高于宰后4 h冻结的肉样(P<0.01)。(4)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未冻结肉样的肌细胞外空隙面积明显增大。(5)宰后45 min冻结的肉样比宰后4 h冻结的肉样的冰晶分布更均匀,相对来说其冰晶也较小一些。  相似文献   

5.
宰后糖酵解作用在肌肉宰后变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糖酵解系统的各组分,如肌糖原,糖酵解酶等,以及糖酵解潜力和糖酵解速率都是影响宰后肉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的变化影响极限pH值(pHu)或受极限pH值(pHu)影响,进而影响色泽、嫩度、持水性、多汁性、风味等直接反映肉品质的指标。本文针对宰后糖酵解对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嘉定县安亭食品站,为了更好地贯彻郊县副食品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八三年一月起建办了一个小型肉食品厂,利用地宰的瘦肉.生产“广式香肠”、“大仓肉松”等肉制品,增加  相似文献   

7.
刘金  徐昌艳 《肉类工业》2000,(11):35-35
红膘肉是指屠宰猪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血管充血、出血或者血红素浸润而呈现粉红色彩。在宰后检验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 ,红膘肉的产生主要是非传染性因素所致 ,如长途运输、屠畜过度疲劳、宰前未得到充分休息而立即屠宰、宰前未充分饮水和沐浴以及背部受冷、热空气或机械刺激等。另外 ,还可能与感染急性猪丹毒、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剧烈腹泻有关。这就要求检疫检验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依据宰后猪的各种病理变化正确判定红膘肉产生的原因 ,从而正确处理红膘肉。下面分类介绍红膘肉的宰后检验要点。1 冷热刺激引起的红…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三季度以来,随着猪肉价格的上升,猪肉市场涌起一股股黑色的潮流。 一 宰杀公母猪 由于公母猪每头售价仅几十元、百把元,故一些个体户专门收公母猪自宰自卖,以次充好出售。甚至有少数食品部门在本地不能宰杀就偷运他地交售或宰杀。 二 公母猪肉当肥猪肉卖 见利忘义的小刀手低价购进公母猪,剔下瘦肉交售给收肉点,肥膘炼成化油,以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宰前运输、禁食、静养及致晕方式对畜禽宰后肌肉pH、肉色、持水力及嫩度等肉质特性的影响。宰前处理产生的应激反应会改变畜禽宰前体内糖原含量,改变宰后肉中糖酵解和蛋白质降解程度。宰前处理也可能通过应激激素和宰后肉pH变化来影响肉中内源蛋白酶活性,从而导致肉质差异。其中宰前处理造成的宰后糖酵解改变是影响肉质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不同畜种的宰前处理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宰前处理操作规范,可以避免宰前处理对肉质造成的消极影响,为优质肉的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屠宰加工业近些年来由于各方配套管理不当,出现了百家屠宰经销,多方插手的混乱现象。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屠宰加工业荡起了污泥浊水。堵不住的偷税漏税,无证乱杀乱宰、不经宰前宰中宰后检验的肉混入肉市,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由于职业性关系,笔者偏重观察、思考屠宰加工业的前景。就我市而论:一个近二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经国家允许屠宰加工只有市肉类加工厂和下设的十二个基层站及五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新疆地产绵羊宰后不同部位肉的pH值、色泽、剪切值、挥发性盐基氮等理化品质及宰后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今后新疆肉用绵羊的品质研究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新疆地产绵羊宰后4h后腿部肉pH值为5.57、肋部肉pH值为5.42;前腿部肉色泽L值为33.69、A值为13.39、后腿部肉L值为31.41、A值为10.53、肋部肉L值为30.48、A值为9.29。前腿部肉剪切值8.39kg、后腿部肉3.08kg、肋部肉5.63kg。畜体宰后室温(25~27℃)放置4~8h过程中,肋部肉和后腿部肉处于肉的成熟阶段。后腿部肉颜色鲜红,前腿部肉其次,肋部肉色泽较暗。在6d冷藏过程中(4℃)后腿部肉成熟缓慢,颜色鲜红,pH值从5.57升至5.70,比较稳定,肋部肉不稳定,pH值从5.42升至6.39,相比后腿部肉腐败变质较快。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可以改变肉的品质,不论高压电刺激还是低压电刺激都对肉的嫩度有重大改善,虽然改善嫩度最好的处理是在宰后20分钟时用高压电刺激,然后速冻,但失水多、外观品质下降大。宰杀后20分钟低压电刺激也改善了肉嫩度,并且不影响肉的外观,失水量也没高压刺激多。宰后立即低压电刺激则增加了水损失。因此,宰后20分钟低压电刺激对肉品质改善是最佳的。电刺激后的肉在第3天或第10天嫩度进一步改善,而不经电刺激的肉一直坚  相似文献   

13.
食用动物的宰后检验吕自治(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肉联厂056200)食用动物必经正规屠宰加工和宰后卫生检验,提供食用才有保障。宰后检验是宰前检验的继续与补充。顺着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采取洞体或离体的头蹄、内脏及肉尸等各个环节的检验叫做宰后检验。宰后检验是...  相似文献   

14.
肉精本来是指将肉类用热水浸出后料液经干燥而得到的成分,现一般是以畜、禽的肉、骨等为原料而生产出的调味品。肉精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独特,在食品生产中广为应用。现就肉精的开发与应用介绍如下。一、肉精的生产 1.原料处理:选择新鲜的经兽医检验合格的精瘦肉、边角肉、内脏、骨、筋、皮等为原料,并按一定的数量、用自来水或热水清洗除去附着的血液及污物,然后将原料破碎。  相似文献   

15.
22头商品牛经屠宰后,用SAS统计软件建立了以胴体第6肋后缘截面客观测量指标为参数的胴体产肉率数学方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半胴体重、皮下脂肪厚、眼肌面积、肋肉厚为参数的回归方程对后躯分割肉产率的预测力最大,其次是瘦肉产率,对全部分割肉产率的预测力最小.眼肌面积是主要分割肉产率、瘦肉产率、后腿分割肉产率和后躯分割肉产率最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肋肉厚对全部分割肉产率、可食肉产率的独立预测作用最大.本试验筛选出两个最佳方程:方程 1 瘦肉产率=55.35 0.73×眼肌面积(cm~2);方程2 后躯分割肉产率=13.71 0.25×眼肌面积(cm~2) 0.89×肋肉厚(cm).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研究猪肉宰后正常肉与PSE肉的肌间线蛋白(Desmin)和钙激活酶(μ-calpain)与持水性的关系,旨在为分析猪肉持水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宰后正常肉组与PSE(Pale,Soft,Exudative)组的Desmin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降解,到宰后3~5 d,RFN(Reddish-pink,Firm,Non-exudative,正常肉)组的Desmin的降解量与PSE组的Desmin降解量差异显著(p0.05)。RFN组的Desmin在宰后5 d出现明显降解(p0.05);PSE组在宰后3 d出现明显降解(p0.05)。宰后猪肉样品的汁液流失率与在宰后3、5 d Desmin完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μ-calpain与宰后Desmin完整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中76 ku亚基与宰后5 d的Desmin完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μ-calpain活性越高,Desmin降解越多,汁液流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PSE肉和正常猪肉在宰后不同时间的pH、持水性指标和细胞空隙面积率。结果显示:滴水损失与宰后4h和8h的肌束内肌细胞间隙面积比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和0.835;贮藏损失与4、8、12h的肌束内肌细胞间空隙面积比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4h和8h,PSE肉的细胞间隙显著大于正常肉(p<0.05)。对2种肉样而言,宰后早期抑制Calpain酶,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细胞间隙的面积,但宰后12h,抑制Calpain酶对减小PSE肉的细胞间隙的效果并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PSE肉的低持水性与肌原纤维网格结构收缩使细胞外空隙形成过早、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猪宰后正常肉(RFN肉)与PSE (Pale,Soft,Exudative)肉的踝蛋白(Talin)的变化进行测定,并且分析宰后两种肉样的pH、温度以及踝蛋白变化与持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宰后正常组的pH高于PSE组,但温度低于PSE组。宰后45 min与24 h的pH与汁液流失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宰后45 min与3 h的温度与汁液流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说明宰后早期低pH是导致PSE肉的产生的重要因素。宰后两组肉样的踝蛋白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解,宰后9 h,正常肉样与PSE肉样的踝蛋白相对光密度值差异显著(p < 0.05),而在其余的测定时间点(45 min、3、12、24 h)两种肉样的踝蛋白相对光密度值无显著差异(p > 0.05)。宰后各时间点(45 min、3、9、12 h)踝蛋白的相对光密度值与汁液流失率呈不显著正相关(p > 0.05)。研究表明:正常组的踝蛋白降解程度低于PSE组的踝蛋白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组织学微观测量技术测定猪宰后正常肉和PSE肉(Pale,Soft,Exudative)中整联蛋白(integrin)降解情况和肌肉组织微观结构变化,并分析integrin对肌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integrin在宰后逐步降解,正常肉和PSE(Pale,Soft,Exudative)肉样integrin的降解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组内比较,正常组在宰后第24 h出现明显降解(p0.05);PSE组在宰后6 h出现显著降解(p0.05)。宰后2 d的integrin完整度与汁液流失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宰后两组肉样的肌肉细胞间隙面积呈显著性增加(p0.05),PSE组细胞间隙显著高于正常组的细胞间隙面积。宰后猪肉样品在宰后1、6、24 h的细胞间隙面积与汁液流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实验结果表明:宰后integrin降解越少,细胞间隙面积越小,汁液流失率越小,肌肉持水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肉品质是人们对肉类多种质量特性的综合评价。畜禽肉品质的改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全盘考虑。宰前及宰后处理是生产中改良肉品质的重要途径。畜禽在宰前进行短期特殊饲养并改善驱赶、转运和运输的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宰前动物的应激反应,提高肉的品质;宰后电刺激胴体、注射品质改良剂、合理冷却降温、适当的成熟过程以及特殊嫩化处理等多种技术也能使肉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