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广耀 《河南石油》2005,19(2):i004-i005
YJB油田是80年代末投入开发的老油田,受开发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井斜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油田构造不落实,开发效果不理想。通过应用陀螺测斜技术校正井身轨迹,为油田高效挖掘剩余油提供了地质依据,取得了很好的挖潜效果,并为同类油田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井斜资料在油气面积计算,确定井位,防止邻井套管打穿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测斜测量原理,和控系统的配接。通过与陀螺测斜资料对比实例,说明了仪器所测资料的真实性,最后介绍了在河南油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吴云桐 《测井技术》2003,27(2):166-168
现河油区的油藏类型多、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高度分散。介绍了动力式陀螺测井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在现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应用程序、测井成果应用方法,在油田老区调整挖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油田整体开发水平。为其它油田提供了现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陀螺测斜技术以动力调谐速率陀螺测量地球自转角速率分量和石英加速计测量地球加速度分量为基础,通过计算得出井筒的倾斜角、方位角等参数,绘制井身轨迹曲线。此项测井技术可用于井身轨迹复测、钻井定向和侧钻井开窗定向等。文章通过对近几年陀螺测井资料在江苏油田的应用情况分析,介绍利用该项技术在部署新井、井位校正、重新认识油藏剩余油潜力和油水动态分布,挖掘油藏潜力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DS39型陀螺测斜仪及其在坪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美国HUMPHRY公司DS39型陀螺测斜仪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与测量软件,探讨了陀螺测斜现场施工工艺技术,并给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坪北特低渗油田的应用实例。为今后测井朋友推广应用陀螺测斜技术,油田开发专家利用陀螺测斜资料复查落实钢套管井井眼轨迹、部署加密井、分析油井抽油杆偏磨问题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油机械》2020,(8):50-54
为了解决水平井段或大斜度井段无法实现陀螺复测和深层防碰风险高的问题,同时为上返补孔和侧钻创造条件,研究了陀螺测斜与测固井质量一体化技术。设计了专用陀螺挂接筒,实现了陀螺测斜仪器与测固井质量仪器的有效挂接,通过缆芯分配与信号传输方案设计,实现了两套系统独立工作。研究形成了陀螺测斜和测固井质量一体化技术方案。陀螺测斜与测固井质量一体化技术在现场应用中测井过程顺利,复测井段60~1 400 m,作业耗时14 h,比传统两趟作业节省12 h;测井效果良好,所测数据满足陀螺复测和固井质量评价技术要求;串联工具串比单独陀螺作业增加了电缆头张力及CCL等辅助信号,能够准确地判断井下仪器状态,降低施工风险,满足了大斜度井作业要求。该技术的开发成功为海上丛式井深层防碰提供了资料录取手段。  相似文献   

7.
马寨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及在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寨油田卫95断块沙三下1~7砂组油层进行了详细的单砂体划分与沉积微相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油田开发调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陀螺测井技术在油田中后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SRG陀螺测斜仪的原理、结构及数学模型。主要分析了应用陀螺测井技术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的钻井(含侧钻)井位部署及施工方案调整的意义。详细描述该技术对于地质增产措施的指导作用。统计了近年来中原油田SRG陀螺测斜仪推广应用情况,对陀螺测井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史晓锋  谢晋东  王鑫 《测井技术》2008,32(2):169-172
介绍了动调式陀螺测斜系统伺服控制再平衡回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选择了耐高温、实现简单、工作稳定的模拟再平衡回路,它由前置放大、交流放大、同步解调、带阻滤波、直流放大与补偿部分完成力反馈信号的处理,由采样器和A/D构成测量回路.给出了再平衡回路的数学模型,捷联系统的解耦方法,以及前置放大电路和陷波电路的设计方案.试验表明其方位角测量重复性绝对误差仅为0.12°,达到了石油测井的精度要求.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动调式陀螺测斜系统,其测量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油三厂侏罗系老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情况日益复杂。挖掘剩余油是侏罗系老油田目前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近年来侏罗系老油田调整和挖潜经验,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对该类油藏提高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埕北油田综合调整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埕北油田位于渤海海域,是一个已有20多年开发历史的稠油油田,其主要开发层系为古近系东营组上段和新近系馆陶组。该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以后,先后实施了东营组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东营组顶部油层上返补孔以及馆陶组新含油层系滚动开发等多项综合调整措施,已累积增油超过14万m3(截至2005年4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埕北油田综合调整实践为我国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后期综合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高效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的整体开发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整体处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产量自然递减高达20%以上。井网损坏严重、合注合采井多、地质基础研究薄弱、剩余油分布的定量认识程度不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指数递减模型预测,在目前开发方式下,2006年油田产量将降至80×104t以下,含水率上升至96%。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下步的挖潜措施:(1)重建、优化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效果;(2)细划流动单元,弄清剩余油分布;(3)由分注合采向分注分采过渡;(4)评价难采储量,尽快形成接替。  相似文献   

14.
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而确定剩余油和水淹层的分布是挖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产测井储层动态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目前饱和度动态监测的测井仪器在海上的应用情况,经过渤海、南海西部、东海共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实践证明:储层饱和度测井不仅能应用于老井,过油管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的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指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也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井,采用长短源距C/O方法和中子寿命PNC测井方法,能确定裸眼井测井难以识别的低阻油气藏或可疑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深度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H2层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从H2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划分出2个中期、8个短期旋回层序。讨论了短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关系,建立了以中期旋回层序和洪泛面为年代地层框架。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以短期旋回为等时编图单元,编制了H2层沉积微相图。应用相控储层建模技术,以短期旋回层序为建模单元,建立了火烧山油田H2层精细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江苏油田8a的捞油生产实践及29口套管开窗侧钻井的有关资料,对苏北盆地第三系复杂小断块油田提高开发水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套管、油管捞油及套管开窗侧钻能提高油井利用率及油田采收率,提高开发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套管开窗侧钻存在一定的风险,侧钻前要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17.
埕岛油田中二区长期采用一套层系开发,井网不完善、层间干扰、采油速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2009年以来进行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为主的综合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通过运用强化方案跟踪调整、优化射孔井段、推广应用水平井、及时实施老井归位、适时进行油井提液等技术手段,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综合分析认为现行的调整技术政策与做法能够满足中二区该阶段高效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隔夹层发育的海上L油田剩余油挖潜难点,通过提取典型井组地质参数,分别设计注入井单独钻遇隔夹层和生产井单独钻遇隔夹层2种情况下的6种注采井间隔夹层分布模型,对每种隔夹层分布模型均开展水驱和早期注聚实验,一共完成12个二维平板可视化模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井网下,对于注水井钻遇隔夹层和生产井钻遇隔夹层,其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2/3的布井模型的采收率指标均最高。注聚井组筛选应优先考虑2种情况:第一种为注水井钻遇隔夹层且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1/3的模型,注聚采收率增幅可达18.2%;第二种为生产井钻遇隔夹层且隔夹层相对长度为井距2/3的模型,注聚采收率增幅可达19.0%。  相似文献   

19.
吴琼 《特种油气藏》2012,19(4):73-76,154
针对吉林新立油田断层发育的特点,以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机理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断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模式;综合应用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了断层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断层附近现有井网类型和剩余油状况,优化确定了合理的高效调整井布井方式。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布井76口,平均单井日产液为11.8 t/d,日产油为6.5 t/d,其日产油是老井产量的5.4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潜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