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杰 《包装工程》2015,36(22):145-148
目的研究汽车座椅人机工程的舒适性。方法从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进行探讨,找到目前汽车座椅设计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的汽车工业不断向前发展。结论汽车座椅的设计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入手,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汽车座椅,才可以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除了座椅的造型之外,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成为了汽车座椅设计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赵丹华  景春晖 《包装工程》2015,36(12):78-82,122
目的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忽略设计师与用户的认知差异,导致造型评价可信度低的问题。方法以设计师和用户为研究对象,对造型意象认知和认知差异进行逻辑化与数学化表达,构建了汽车造型意象认知模型;以设计师与用户对标杆车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作为基准值,再以设计师与用户对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与该基准值对比,计算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与标杆车造型意象的认知差异;依此划分造型评价的可信区间,提出汽车造型可信性评价方法。结论最终以实验案例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汽车造型设计评价的可信性以及设计迭代优化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验证效果。此方法具有延展性,亦可以继续加入工程师、决策者等多角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池宁骏  于童安 《包装工程》2021,42(12):115-120
目的 为了解决设计师在传统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满足用户对医疗产品造型的真实需求,将心理学的基元识别理论应用到医疗产品设计领域中,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设计流程,开创新的产品造型设计思路.方法 以抗血栓压力泵为例,基于基元识别理论的思想,从平面几何离子和立体几何离子两个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使用调查问卷和图形感性语义建立图形感性语义库,并提取出用户所需的平面语义特征,运用产品解构学和功能分析得出立体基础形,并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对产品造型可能性进行造型推导演绎.结论 将基元识别理论应用于抗血栓造型的设计与创新中,可以帮助产品设计师改善设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使得原本随意、感性的产品造型设计变得顺畅高效、有据可依,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张小开  孙媛媛 《包装工程》2005,26(5):165-167
通过对正赝品紫砂曲壶从线、面、体、势4个方面的造型比较,分析其在造型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指出在设计过程中,细节决定一切.并通过分析、比较为设计师如何向传统学习提供了一种切实可用的方法,而且,设计师应该从多方面来分析问题,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彧 《包装工程》2007,28(11):113-115
通过对汽车造型原始创作设计起始点的分类得出"原点"设计分为形态起始"原点"和情感起始"原点"2大类.阐述了汽车造型设计"原点"设计的方法.阐明了设计师在设计汽车造型时应对原创起始点形态系统关系进行分析,把各元素变化的分析结果用于汽车造型设计,这才是汽车造型设计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人机工程理论及人体的生理学特征,结合汽车座椅坐垫和靠背的人机形态指标,探讨座椅造型设计与人机形态之间的对应规律。方法压力实验采用VERSION Tekscan压力测量系统7.60-21C和CONFORMat Research软件对压力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共选取6名被试者,分别对三款座椅进行乘坐实验,并结合问卷访谈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统计得出每款座椅靠背与坐垫部分的接触面面积、平均压强、峰值压强等值,进一步数据挖掘,显示出符合人机形态的新型汽车座椅在舒适性方面明显优势。结论人机形态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怡  刘丽君 《包装工程》2021,42(14):179-184
目的 针对当前设计师囿于已有经验和当前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导致设计师不能完全把握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易出现设计雷同和侵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等技术,研究基于产品图像数据库的智能造型设计方法,为设计师开发新产品提供灵感,优化产品设计流程.方法 首先利用爬虫技术从购物网站上抓取产品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去除重复、背景杂乱的图像.然后分析图像包含的客观特征,利用多标签学习技术对图像进行分类标注,形成一个可以实时更新、带有标签的多层次灵活分类的产品图像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方便设计师利用标签检索.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技术进行风格迁移学习,生成与原图像类似但是有不同的新图像.最后经过有经验的设计师参与设计,得到新的方案草图.结论 基于数据驱动的造型智能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为造型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川菜餐具的造型形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立足于具有川菜识别特征的餐具开发,以造型形态设计作为着眼点,对当前餐具造型形态设计所具备的特征与造型手法进行分析,了解川菜餐具在造型形态设计方面的特色性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符合川菜餐具造型形态设计的造型手法,为设计师在后续川菜餐具设计实践中完成设计目标打下基础,同时为川菜菜系文化独特性的构建开辟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提升纺织机械造型设计的理性化和客观性,量化设计纺织机械的造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纺织机械造型设计方法,并以针织横机的造型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和验证.方法 运用焦点小组法确定针织横机的造型意象,结合形态分析法构建针织横机形态部件的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主要部件对整体形态的造型贡献值,并通过对代表性样本的形态特点分析,获取各意象维度的造型设计建议并指导设计实践;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和判断矩阵,经过评估得到3个设计方案,优选出最佳方案.结论 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有效地量化分析出设计对象主要部件的造型贡献值,为纺织机械造型设计提供方向和建议,并同时为评估和优选设计方案提供有效的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理性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汽车造型描述手段是谈论汽车造型方法的前提之一,已有的汽车造型描述手段并不适合艺术设计师使用。通过论述各种成熟的汽车造型描述手段的优劣性,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征与汽车设计流程特点,建立新的汽车造型描述手段。并尝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适合艺术设计师使用的汽车造型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能给予设计师在进行汽车设计时予以参考并发挥其主观性,而非通过计算机等手段衍生出最后的汽车造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安全带静态拉伸工况以及行李箱动态碰撞工况是汽车座椅安全法规中的2个重要工况。在满足安全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为实现汽车座椅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工况的座椅骨架轻量化设计方法。以汽车座椅安全法规为设计准则,以座椅骨架质量最小为设计目标,综合考虑静、动态工况,对座椅骨架关键构件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建立座椅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并以座椅骨架的质量为响应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座椅骨架关键构件尺寸优化的设计变量;然后,建立座椅骨架关键构件尺寸优化的数学模型,实现座椅骨架的轻量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座椅进行静、动态工况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以验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座椅,优化后的座椅在满足安全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减重7.89%,验证了所提出的轻量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分析和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平顺性的建模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汽车振动源和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利用模拟技术,建立了十三自由度人-椅-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给出了振动形态、传递函数、车轮的动载荷、座椅加速度等参量,并利用已有的汽车数据,对汽车行驶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发动机与轮胎刚度、减振器阻尼对后排座椅处的振动影响不大;后排座椅的垂直刚度增加很大时,对垂直方向振动影响比较大;后桥刚度、阻尼对后排座椅处的振动影响较大,后轮胎刚度增加,则振动加强;后桥刚度对汽车平顺性有一定影响,后桥的刚度减小,则后排座椅处垂直加速度相应减小,使用该模型可对汽车行驶平顺性进行预测或评估。  相似文献   

13.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9,40(16):43-61
目的 探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和设计研究的基本范式,帮助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有效处理汽车内饰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方法 研究以汽车内饰造型演变历史为设计研究的史论基础,提出汽车内饰的技术雏型、汽车内饰空间的形式意义、汽车内饰设计观念的变迁;探讨汽车内饰的审美与意象风格研究问题,提出汽车内饰审美的整体与局部(部件)关系;探讨汽车内饰的设计研究取向,提出内饰空间的人车交互、汽车内饰的品牌调性、汽车内饰的感知品质和汽车内饰造型的情感意义;探讨汽车内饰设计研究的复杂性,提出内饰的显性特征、隐性特征和用户需求与设计价值。结论 智能互联时代,汽车内饰的设计价值、品牌、情感塑造、场景和功能等,意味着全新的设计构架和全新的秩序,需要更具探索性的设计研究。设计作为一种架构,可以起到构建领域概念的知识框架作用,从而促进设计师解决当前问题,必须推进汽车内饰的创新设计和概念涌现,踊跃探索更大的设计边界和设计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多自由度汽车电动座椅出厂位姿调整过程中的耦合问题,消除座垫不规则表面对调整过程的影响,实现座椅位姿的快速调整,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变量法的座椅位姿调整方法。首先,根据座垫表面的拟合曲线和座椅的几何结构,建立参考坐标系并分析座椅外部轮廓上的点与当前运动关节的转角或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计算出座椅的当前位姿并给出调整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座垫不规则表面和关节耦合对调整过程的影响,同时能提高调整的准确度和效率。研究结果对改进汽车电动座椅出厂位姿调整方法和提高座椅调整效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d the utility of estimating rates of automobile seat belt use with selfreport measures. Self-report measures overestimate belt use rates compared to observational surveys of the same population. Laws mandating seat belt use did not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degree to which self-reports are upwardly biased. We found self-report measures overestimate observed belt use by 8.9 to 19.4 percentage points or by a factor of 1.2 to 2. Our best estimate is that self-reported seat belt use rates be discounte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 to estimate actual belt use rates.  相似文献   

16.
Automobile seat backs and head restraints play a key safety role during low-speed rear-end collisions, yet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 of collision variables on seat respons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vehicle speed change and seat belt use on dynamic seat back and head restraint response during low-speed rear-end automobile collisions were examined. Four human subjects were repeatedly exposed to vehicle-to-vehicle rear-end collisions with speed changes of 2, 4, 6 and 8 km/h. Seat back force and deflection, and head restraint force were measured. The point of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ant force applied to the seat back and head restraint were determined. The magnitude and time of peak kinematic and kinetic response parameters were used in a two-way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for speed change and seat belt 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of the 24 seat back and head restraint response parameters varied with speed change and none of the parameters varied with seat belt use. Head restraint forces, seat back forces and seat back deflection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speed change, whereas time to peak response, direction and moment arm of the forces remained either constant or varied only slightly over the range of speed change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工况下对试验样车车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噪声测量和分析,研究车内噪声的分布规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车速度每升高10 km/h,频率范围在125~200 Hz和800~2 000 Hz,车内噪声增加4 dB;噪声在前后排座椅处存在差距,风噪声会使左右耳噪声值产生差距,差距会随着车速产生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三厢车后排座椅噪声状况比两厢车要好。该研究结果对汽车减振降噪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永锋  陈则言 《包装工程》2021,42(6):98-105
目的 提升老年人汽车界面满意度,设计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汽车界面.方法 提出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的研究方法,首先成立会议小组进行SHERPA分析,绘制汽车界面层次任务分析图;随后运用FMEA找出汽车界面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数值;接着选取风险优先数值高的失效模式,运用FTA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对其以图形化表示;再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故障树的最小切集和失效事件发生概率,找到失效发生的核心因素;最后对失效事件进行改良并对改良后的结果进行验证.结论 以老年人汽车界面为例进行研究,该方法可以有效发现老年人操作汽车界面发生错误的原因,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改良的重点,还可以使老年人获得良好的驾驶体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工业工程》2010,13(1):97-100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世博  王子健  解芳 《包装工程》2024,45(4):123-130
目的 挖掘《红楼梦》探春人物形象与现代女性的共通点,以探春人物坐具图像为研究点,并结合用户分析进行现代女性坐具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分析探春人物形象及文化象征;其次广泛收集探春坐具图像并整理挑选出代表性坐具样本,分析归纳图像中坐具形制、图像含义、设计理念,再通过创建用户角色模型分析用户审美喜好、消费需求和意向;最后衔接各关键点设计出体现传统美学和探春人物形象的坐具,且符合现代独立女性的使用喜好。结论 以探春刚柔并济的人物形象投射现代女性,其相关坐具图像研究和创新适合现代女性用户群体的个性和情感价值需求,为当代设计师提供新的文化灵感,也为现代女性家具设计创新开辟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