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师安德生说“如果我必须总结我的设计“策略”,那有五个要素:收集尽量多的信息;发展一系列概念;从这些概念产生一个“完整资料”和一系列解决措施,知道什么时候将顾客引进设计过程以及使顾客成为设计过程中的共事者。  相似文献   

2.
一、包装设计中的“度” 在“适度包装设计”概念中,“比例”与“尺度”是很重要的概念。比例是指造型的前后左右、主体与附件、整体与局部的尺寸关系,而尺度则是根据人们的生理需要、感情唤醒和使用方式等因素所决定的合理设计。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可以是包装具体的尺度数值,也代表包装材料中的可降解成分数据从广义的角度,除了真实包装的大小比例以外,其中还包括了“心理尺度”、“审美尺度”等深层的尺度概念。  相似文献   

3.
陈楠 《包装工程》2023,44(10):12-23, 107
目的 立足设计学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美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兼具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功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程,旨在建立新的汉字设计史观,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研究体系,为汉字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厘清汉字设计相关学术概念,梳理汉字形态与呈现载体的演变以及汉字文化与国计民生的逻辑关联,全面、系统地考察汉字发展中的设计问题。将汉字形态与设计形式的历史演变作为横向发展轴线,挖掘其中潜藏的文化脉络;将汉字设计思维、依托技术载体、实践应用作为纵向发展轴线,探索汉字发展中内在逻辑要素间的关系。结果 首先鲜明地提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术概念,其次从横向与纵向梳理汉字设计史的主体结构,在设计学的视角下建构史论体系,最后将汉字设计智慧与方法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结论 以“汉字设计史观”发掘汉字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内涵,提升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的文化价值,拓展汉字设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实践创作场域,为构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卢鹏阳 《包装工程》2023,44(18):243-249
目的“词字”作为文字学领域崭新的术语和概念,通过对汉字“合文”中“词”的分析以及“六书”中“会意”造字法与“合文”的结合应用,挖掘设计学中“词字”的内在含义,探索“词字”“合文会意”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文字学中的“词字”概念出发,借助“六书”中的“会意”造字法启发设计思维并结合“合文”设计方法,针对所选“词”对象,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减“笔”共用、结构“意”变的创意方法和统一“合”谐的设计规范应用到“词字”的创意字体设计中。结论“词字”与“合文”分别作为内隐和外显相互融合,“合文”设计形式与“六书”中“会意”造字法的结合对于当下的创意文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词字”可作为传统“六书”造字法之外的解释及补充,同时也丰富了“合文”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歧义性交互设计模型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健  石民勇 《包装工程》2013,34(24):36-40
通过剖析“歧义性”在交互设计中的形成机制和设计模型,从设计者的设计表述、产品特征和人机交互关系3个方面,对歧义性交互设计方法进行分类和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歧义类型在设计实践的应用策略以及对用户体验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案例分析进一步阐明。最后,通过对歧义设计概念误解和应用误区的厘清与矫正,为歧义性设计方法提供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当代包装的视角深化对绿色设计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凌冰 《包装工程》2013,34(20):92-94,106
从包装材料的健康可持续设计、包装表达的简约原生态设计、包装产品的人文关怀精神设计、包装立法中的拒绝过度包装等4 个层面,解读了包装设计中的“绿色”概念,并提出“设计中应当博采众长,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才能使当代包装设计的绿色概念具有新意,更符合人性。  相似文献   

7.
论中庸思想与慢设计理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明朗  郭峰  刘贺 《包装工程》2013,34(6):84-87
以慢设计理念的出现为启示,论述了中庸思想“中”、“和”、“度”、“时”4 个核心概念和慢设计理念本真性、整体性、平衡性、时代性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庸思想与慢设计理念所追求感知状态的共通之处,进而阐明了中庸思想的核心概念与慢设计理念的特征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设计应注重产品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给产品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才能为中国的慢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赵正江 《安装》2001,(Z1):1-1,21
叙述了“三边”工程的概念 ,“三边”工程承包的组织机构 ,“三边”工程从设计、设备与材料选型申报、施工的程序以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明朗  万紫薇 《包装工程》2013,34(12):21-24,33
从打造与医院自身定位相吻合的视觉体系出发,对图形符号在医院视觉识别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静、动态符号在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图形符号在医院视觉识别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举例论证视知觉交互化中的“视-物态美感”和“知-精神体验”,以及民族文化元素、自然元素在图形符号中的展开运用,从而为医院视觉识别设计开拓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视觉需求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对美的定义,黑格尔的其它美学思想都是从这个概念中滋生出来的。本文从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概念的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中国绘画创作中的贯通与运用以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意义和缺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变琴  刘卓 《包装工程》2018,39(10):260-262
探究和分析平面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方式,认识意境营造对于平面作品内涵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意义。基于意境的内涵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界定及作用,结合实例探讨其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标志设计中"艺术夸张、融汇传统、空间构成"的意境营造方式;招贴设计中"整体环境的协调、象征寓意的创新、空白空间的营造"的意境营造方式和书籍设计中"封面和封底的寓意、插图和内页的互补、材料和风格的统一"的意境营造方式。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意境营造,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文化寓意,凸显精神内涵,提升整体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熊兴福  戚朋 《包装工程》2019,40(16):244-248
目的 本文尝试从艺术、文化、社会和商业等角度挖掘“生态?健康”理念文创产品的创意资源及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 从“生态?健康”主题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探讨相关基础内涵、关键问题及实现途径等内容,以期形成理论支撑,然后通过设计、开发基于“生态?健康”主题文化创意产品的实践验证相关理念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中的实际效果。结论 从“生态?健康”与文创产品的关系之中掌握所谓“设计”行为,并由此更进一步,融汇贯通文创产品设计各领域,指出“生态?健康”是符合时代大方向和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对文化设计行业本身健康有序发展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汉字设计之意境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燕萍 《包装学报》2015,7(3):83-88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表意文字,其以独特的音、形、意共存的优势,越来越被平面设计者所重视。汉字具备千变万化的视觉形体,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在汉字设计中,营造意境美可提升汉字设计的信息与文化内涵,有助于实现与受众的心理情感共鸣。汉字设计意境美的实现方式有二:一是进行书法艺术再设计,二是图文交替设计。  相似文献   

14.
论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意境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潇 《包装工程》2013,34(12):108-111
分析了展示设计的空间环境和意境,提出根据造型设计传达设计意念,从而进行信息传达。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形的意境传达,并分析了形的传达方式是各种感官在空间心理上的传达,提出了展示设计的空间形态、“形”和“态”的意境传达以及综合传达。  相似文献   

15.
包装设计中意境的营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研究包装设计所传达给消费者的整体视觉感受和情感反应出发,将营造意境的设计观念引入包装设计中。以包装设计的心理功能和消费者心理需求及消费行为基础,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受众的自我认同、情感期许和精神追求,论述了包装设计意境的营造是把握包装整体设计风格的重要手段。提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以意境的营造为设计切入点,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沉浸感才是塑造产品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秋丽  郭琼 《包装工程》2019,40(10):283-287
目的白居易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引茶入诗的诗人,其茶诗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探索白居易茶诗意境,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和背后的营境规律,是对现代茶室家具及其空间设计的一种新思路探究。方法将白居易茶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茶诗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将具体茶诗意象分析总结探寻规律,得到茶诗意境组合方式为3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和"名词+名词"的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茶诗中的色彩,形成设计方法,最后进行茶室家具和空间的设计实践。结论茶诗是茶文化的精髓,白居易茶诗数量众多,可作为研究茶文化的样本,也有益于探究寻找茶诗意境规律。将白居易茶诗意境运用到茶家具及空间设计中,是对茶文化的探索,也是茶家具及空间设计回归传统文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游春图》山水画意境空间的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研究,为目前中国山水画的数字化开发和交互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参考。方法 首先对山水画意境空间的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论证了山水画中蕴含着“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并将其作为交互维度;其次基于“具身认知”和“意象图式”理论,提出山水画的交互认知层次模型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模型;最后将展子虔《游春图》作为研究案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三维意境空间。结论 创新性地将具身理论、虚拟现实和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和探索,将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进行了三维交互式的实现,为同类型的传统山水画与虚拟现实结合及交互设计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雷 《包装工程》2018,39(6):84-88
目的从意境表现方式与特征、意境创意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意境创意设计情况,指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策略。方法以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艺理论、书画理论为基础,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为案例,利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此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情况的研究。结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体现在图画、色彩、留白、文字等各项元素中,视觉上表现出文化审美的特征,情感上呈现出思想高远的特征,而内容上则彰显出书画一体的特征。有效解决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字与画面风格不协调、封面意境脱离书籍内容、缺乏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原则与设计技法的重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立足于书籍内容与思想,结合现代设计原则和手法,整合设计封面中的各项元素,由此呈现出完美的书籍封面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中的空白意境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郑娟 《包装工程》2003,24(5):72-74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载体,设计的艺术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审美因素。意境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意境是艺术设计语言所表达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未定性与空白使艺术设计作品表达出情生意、意生境,虚实相间的形态。采用“有形有意”“无形有意”“无形无意”的空白理论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20.
以数据库设计理论为指导,以某化工厂乳化炸药乳化器安全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为应用背景,设计开发了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给出了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实现过程,并结合乳化炸药乳化器安全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给出编程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实践表明该数据库完全符合现场实际需求,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