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荧光粉LaPO4∶Ce,Tb的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2003,24(3):16-19
合成了细颗粒灯用绿色荧光粉; 对各稀土离子分别进行光谱和发光性能研究, 发现Ce3+、Tb3+、Gd3+离子的浓度对荧光粉的亮度有较大影响; 该粉主发射峰是545nm,发光亮度高; 颗粒较细且粒度分布均匀, 平均粒径为3μm~4μm.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细颗粒灯用绿色荧光粉;对各稀土离子分别进行光谱和发光性能研究,发现Ce3+、Tb3+、Gd3+离子的浓度对荧光粉的亮度有较大影响;该粉主发射峰是545nm,发光亮度高;颗粒较细且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μm~4μm。  相似文献   

3.
以MgMoO_4为基质,Eu~(3+)为激活剂,NH_4Cl为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白光LED用MgMoO_4:Eu~(3+)红色荧光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DSC/TG)研究合成荧光粉的最佳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荧光粉的结构,并用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发光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NH_4Cl作为助熔剂,合成MgMoO_4:Eu~(3+)荧光粉的最佳温度为900℃。添加NH_4Cl后,MgMoO_4:Eu~(3+)荧光粉的结构得到优化,颗粒呈椭球形,粒径约为0.5~1μm。395 nm和465 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尖峰组成,分别位于592 nm(~5D_0→~7F_1),615 nm(~5D_0→~7F_2)和699 nm(~5D_0→~7F_4)处,其中615 nm处的发射峰强度最大,属于Eu~(3+)的超灵敏电偶极跃迁。添加NH_4Cl可明显提高MgMoO_4:Eu~(3+)荧光粉的激发与发射峰的强度,最佳添加量(n(NH_4Cl)/n(MgO))为1%,此时发射光谱的强度是未添加NH_4Cl时的7倍左右,395 nm激发的发射光谱对应的最佳Eu~(3+)浓度为0.1,465 nm激发的发射光谱对应的最佳Eu~(3+)浓度为0.15。  相似文献   

4.
《稀土》2015,(1)
为了探索Eu3+在晶格位置中占据不同对称中心时的发光性质,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M2ZnO5∶Eu3+(M=La,Gd)系列红色荧光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PL)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000℃烧结后可得到BaM2ZnO5(M=La,Gd)纯相,荧光粉的颗粒大小分布较均匀,粒径大约为3μm~5μm;BaM2ZnO5∶Eu3+(M=La,Gd)荧光粉可以被395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BaLa2ZnO5∶Eu3+在595 nm处的发射峰为最强峰,对应于Eu3+的5D0→7F1(595 nm)磁偶极跃迁。Ba Gd2ZnO5∶Eu3+在627 nm处的发射峰为最强峰,对应于Eu3+的5D0→7F2(615 nm,627 nm)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LaPO4:Eu3+,同时研究了不同的Eu3+浓度、煅烧温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及形貌;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衰减曲线来表征荧光粉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未煅烧时前躯体主要是六方晶相LaPO4·0.5H2O,煅烧温度在900℃时,所制备样品为单斜相LaPO4:Eu3+;SEM图像显示5 at.%Eu3+掺杂LaPO4呈椭球形,颗粒长约为500 nm,宽约为300 nm.最大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分别为592 nm和393 nm,发射光谱中592 nm和612 nm的发射峰对应的是Eu3+离子的5D0→7F1和5D0→7F2跃迁.其荧光寿命为3.32 ms.  相似文献   

6.
微波场作用下La2O2S:Tb绿色荧光粉的快速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La2O2STb绿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La2O2S的相同.颗粒的形貌多为六边形,分散性很好,尺寸在2μm左右.发射光谱由498nm、547nm、590nm、624nm等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归属于Tb3+从5D4到7FJ(J = 0~6)的跃迁.主发射峰位于547nm,对应于5D4→7F5的能级跃迁,导致一种绿光发射.研究发现Tb的掺杂浓度对样品主发射峰的发光强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7%(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加Tb的浓度,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稀土》2017,(2)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系列Ba_(1-x)Al_2Si_2O_8:Eu_x~(3+),Li_(0.03)~+,并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变化。合成的试样均为BaAl_2Si_2O_8晶体,均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m(12)。Eu~(3+)取代Ba~(2+)格位进入基质BaAl_2Si_2O_8晶体,造成了基质晶胞参数a,b,c和晶胞体积V相应地减小,只引起了基质晶体结构轻微的畸变。试样的激发光谱位于220 nm~550 nm,由一个宽带激发谱和一组锐线峰带构成,激发光谱中的最强峰为393 nm(~7F_0→~5L_6)。通过393 nm波段对系列试样进行有效激发,收集到发射光谱均位于550 nm~750 nm,且由发射光谱中出现多条锐线峰,在614 nm(~5D_0→~7F_2)处发射峰最强,Eu~(3+)的595 nm(~5D_0→~7F_1)发射峰劈裂产生了590 nm、595 nm和599 nm处的三个分裂峰,而614 nm(~5D_0→~7F_2)发射峰劈裂为614 nm、617 nm、619 nm、622 nm和627 nm处的五个分裂峰,Eu~(3+)取代Ba~(2+)进入基质晶格BaAl_2Si_2O_8中,与其临近的氧配体形成了C2的点群对称性和Eu~(3+)主要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格位。系统研究了该系列荧光粉发光性能与掺杂离子Eu~(3+)浓度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当掺杂离子Eu~(3+)浓度x≤0.03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掺杂离子Eu~(3+)浓度x的增加而增加,当x0.03时,随x的增加而减小。试样的色坐标不随掺杂离子Eu~(3+)浓度改变而改变;该系列荧光粉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稀土元素中,镥的特性比较突出。例如金属镥的原子半径最小(1.734(?)),比重最大(9.842克/厘米~3,熔点最高(1663℃)镥原子的4f电子层又处于全满状态,故镥比其它稀土元素稳定。金属镥可做成镥铝探测片,用 于核反应堆的中子探测;用铼镥合金制成的铼镥热电偶,它的抗氧化性能及使用寿命均高于铂铑热电偶;镥还可做荧光粉激活剂、钇铁或钇铝石榴石添加剂及用于活化分析;镥和硅锗的化合物可做成低温下的超导材料。  相似文献   

9.
《稀土》2021,(1)
以Gd_2O_3、Eu_2O_3和NH_4HSO_4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Gd_2O_2SO_4∶Eu~(3+)发光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所得发光材料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30 min可以合成纯相Gd_2O_2SO_4∶Eu~(3+)发光材料,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与Gd_2O_2SO_4结构相同;其形貌不规则,存在团聚现象;Gd_2O_2SO_4∶Eu~(3+)发光材料呈红光发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铕离子的~5D_0→~7F_j(j=0,1,2,3,4)能级跃迁的尖峰组成,激发光谱主要由处于200 nm~350 nm的宽激发带和位于397 nm和466 nm的窄激发带组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红色荧光粉La2O3:Eu3+,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及掺杂Eu3+浓度对La2O3:Eu。’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及形貌: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衰减曲线来袁征荧光粉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00℃时,所制备样品为六方晶系La2O3:Eun;SEM图显示掺杂Eu0+含量为5%的La2O3颗粒直径为15μ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分别为626nm和396nm,发射光谱中596nm和626nm的发射峰对应的是Eu3+离子的0D—F1和5D—F2跃迁,其荧光寿命为0.754ms.  相似文献   

11.
李兆  曹静  王永锋  王亚楠 《稀土》2021,(2):25-2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G,d(WO4)2∶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合成的NaGd(WO4)2∶Sm3+红色荧光粉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激发光谱中,位于405 nm和420 nm的激发峰分别归属...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_(1-1.5x)MoO_4∶xEu~(3+)和Ca_(0.5)MoO_4∶0.25Eu~(3+),M~+(M=Li,Na,K)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属于四方晶系,颗粒接近八面体形状,大小为2~3μm。激发光谱显示,样品的激发中心分别位于364 nm、386 nm、396 nm、419 nm和466 nm,最大激发峰值位于396 nm。在396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中心分别位于596 nm、616 nm、656 nm、704 nm,特征发射峰为616 nm,Eu3+离子掺杂浓度为25%(体积分数)时发光强度最强,引入的3种电荷补偿剂M~+(M=Li,Na,K)中,Li+对发光强度的提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a1-xMoO4∶ Eu3+(0.05≤x≤0.09)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荧光光谱仪、SEM、XRD测试和表征了该荧光粉的荧光性能、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当Eu3+掺杂量为0.07,烧结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3h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荧光粉,在395 nm和465 nm波长激发下,在616 nm处出现了很强的发射峰,对应于Eu3+的5D0→7F2的跃迁.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沉淀法制备的荧光粉发光强度高于高温固相法所制备的荧光粉,适合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辐射法合成Y2O3:Eu3+红色荧光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升温速率20℃/min,煅烧温度1 240℃,保温时间60 min,此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相对亮度达107.0%.对样品进行物相、粒度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单一纯相Y2O3,粉末粒度均匀,D50为3.28μm,其最大发射光谱峰位于607 nm处,色坐标为x=0.653 3、y=0.342 4.  相似文献   

15.
李其华  雷春华  汪萍  张帆  张家英 《稀土》2012,33(1):11-1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2O2S∶Tb3+、La2O2S∶Tb3+,RE3+(RE=Dy,Gd,Ce,Sm)荧光粉样品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为六方晶系;荧光粉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片状;发射光谱由494 nm、545 nm、587 nm、622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研究发现Tb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主发射峰545 nm的发光强度影响很大,且在摩尔分数x(Tb3+)=0.02时达到最强。稀土离子Dy3+、Gd3+对La2O2S∶Tb3+荧光粉的发光有明显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NaCl和K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La,Ce,Tb)PO4绿色荧光粉.利用XRD、SEM、激光粒度仪、光谱分析仪等测试和分析荧光粉物相、粒径、形貌及发光性能,主要考察了复合熔盐用量、合成时间及合成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复合熔盐与前驱体的摩尔比为2.5~3.5,在900 ℃保温3 h,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La,Ce,Tb) PO4绿色荧光粉,其发光亮度优于高温固相法.   相似文献   

17.
《稀土》2017,(4)
通过了高温固相法制备NaSrB_5O_9:n%Dy~(3+)(n=0.5,0.8,1.0,1.5,2.0)系列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器、荧光光谱仪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XRD测试结果表明,掺Dy~(3+)量不应超过2%。荧光光谱图显示,在582 nm监测波长下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41 nm,在341 nm波长激发下有476 nm(B)和582 nm(Y)两个主要特征峰,其中582 nm处的特征峰最强。随着Dy~(3+)浓度的增大,发射峰Y和B的强度比值Y/B没有明显变化,荧光粉表现出较好的发光稳定性。从发射光谱可知,当掺Dy~(3+)量超过1.5%时发生了浓度猝灭,说明最佳掺杂浓度为1.5%。激发波长取341 nm时,NaSrB_5O_9:1.5%Dy~(3+)的CIE色度坐标为(0.407,0.423),色温为3691 K,发光为暖白光。  相似文献   

18.
硼酸盐体系绿色荧光粉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色纯、烧结温度低、合成简便、粒径适中等优点,广泛用于等离子彩色电视机.应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In0.98Tb0.02BO3荧光粉,并研究其中Tb3 的光谱性质及能量传递现象.发现激发光谱中Tb3 在274nm处有一最强4f→5d激发峰,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发射光谱在550nm处有一最强峰,属于Tb3 的5D4→7F的跃迁,发绿光.发射峰高而窄,说明荧光粉In0.98Tb0.02BO3发光强度高,且只有一个峰,说明发光颜色纯,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还研究了几种因素对In0.98Tb0.02BO3荧光粉相对亮度的影响并得出了合成In0.98Tb0.02BO3荧光粉的最佳实验条件: 焙烧温度1300℃,焙烧时间4h.  相似文献   

19.
Sr2CeO4的微波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宏格  王继业  宋会花 《稀土》2007,28(1):41-44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Sr2CeO4粉末,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和加热时间对Sr2CeO4合成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法合成Sr2CeO4的最佳反应条件,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Sr2CeO4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r2CeO4属正交晶系,产品颗粒形状比较规则,分散性较好,粒径在0.6μm~1.2μm之间。荧光光谱测试表明,用eλx=270nm激发样品,其发射光谱为一宽带,最大峰位于468nm。以=λ468nm激发样品,得到的Sr2CeO4激发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峰位于283nm,这个宽带来源于C e4 -O2-的电荷迁移。Sr2CeO4的荧光强度随辐射功率和时间不同发生变化,其中以功率560W、反应时间60m in时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BaMgAl10O17∶Eu2+(即BAM∶Eu2+)蓝色荧光粉。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BAM∶Eu2+蓝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微波合成法制备的BAM∶Eu2+蓝粉样品属六方晶系,具有P63/mmc空间群。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峰值波长为450nm,对应于Eu2+的4f65d→4f7(8 S7/2)宽带跃迁,色品坐标x=0.146 3,y=0.069 3,相对亮度为106.8%。粒度分析显示,样品的中心粒径D50=7.00μm,且粒度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