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酸钴纳米晶体的制备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FeSO4.7H2O、CoSO4.7H2O为原料,首先制备出晶粒细小的盐渍化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500℃焙烧1小时后,制备出CoFe2O4纳米晶体材料,经XRD和TEM检测,粒径为40nm。粒度均匀。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尝试制作钛酸钡包覆镍复合粉体.用来解决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中的镍电极和介质材料在烧结过程中会出现的收缩率不同,以及镍电极容易氧化的问题.以乙酸钡和钛酸丁酯为原料,应用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制作了钛酸钡包覆镍复合粉体.具体分析了加水量和醋酸对溶胶-凝胶黏度的影响.包裹后的镍粉的烧结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O衬底上制备了BiFeO_3/CoFe_2O_4复合薄膜,通过CFO、BFO、BFO/CFO薄膜的物相分析以及微观形貌分析,与BFO/CFO复合薄膜的多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引入CoFe_2O_4层后,对薄膜晶体结构造成影响使上层BiFeO_3出现畸变特征,三方结构R3m:R空间点群实现从三方结构R3:H空间点群进行转变,BiFeO_3层在BiFeO_3/CoFe_2O_4复合薄膜表面呈现很多气孔以及较大的尺寸晶粒。有比较突出的界面存在于CoFe_2O_4以及Bi FeO_3二者之间的位置上,固相反应未在其中发现,76.4emu/cm~3是Bi FeO_3/CoFe_2O_4薄膜的饱和磁化值,40.3emu/cm~3是其剩余值;13500 Oe是其矫顽场的强度;磁性薄膜CoFe_2O_4为Bi FeO_3/CoFe_2O_4复合薄膜提供了很强的磁性。 相似文献
4.
<正> 微观渗透、宏观叠层的复合材料(microinfiltrated macrolaminated composite,MIMLC)是由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韧性的硬质材料(一般为陶瓷或者难熔金属)和具有低密度、低模量、低硬度和高韧性的物料(一般为纯金属、合金或者塑性金属 相似文献
5.
6.
硅拥有理论比容量高、锂化电压低和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其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的性能快速衰减和高成本的复杂合成工艺,仍是阻碍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因此,我们通过将纳米硅嵌入到钴-铁双金属有机骨架(MOFs)中,制备得到多孔硅基复合材料(Si@CoFe/NC)。该结构兼具MOFs衍生材料的高导电性和独特的多孔特性,能有效的减缓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的体积效应,因而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所制备材料具有高达832 mAhg~(-1)(1Ag~(-1))的初始可逆比容量,且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依然维持在598mAhg-1。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硅基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8.
9.
以工业生产氯化钴溶液为钴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法制备碳酸钴。系统研究了沉淀过程碳酸氢铵用量、碳酸氢铵浓度、保温时间、陈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母液钴浓度和钴沉淀率的影响,得到优化沉淀工艺条件:碳酸氢铵单耗3.173g/g、碳酸氢铵浓度250g/L、保温时间10min、陈化时间30min、反应温度33℃,在优化条件下,母液钴浓度为0.045g/L,钴沉淀率达99.92%。碳酸钴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D50=1.428-1.488μm,形貌为小颗粒球形团聚体,物相纯度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反应制备出V_2O_5/R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V_2O_5/RGO纳米复合材料中V_2O_5晶型为斜方晶相,复合材料中V为V+4、V+5两种价态,且V_2O_5/RGO的形貌为片状结构,该纳米复合材料在0.5mol/L K2SO4电解液中以5m V/s进行CV测试时,比电容可达208.04 F/g,而且其电化学窗口可以达到1.6V(-0.6~1.0V),表明V_2O_5/RGO纳米复合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纳米铁酸锌粉末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铁酸锌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催化、环保等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有关产品向小型化、轻质量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制备技术已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加速这一研究的进程,文章作者简明地介绍了纳米铁酸锌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比较详尽地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铁酸锌制备方法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机械化学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冲击波合成法、低温燃烧合成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共沉淀法等,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优点、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粉浆浇注制备铁基梯度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粉浆浇注-熔渗法制备Fe-WC-Cu复合材料,研究球磨时间、pH值和(NaPO3)6含量对粉浆流动性的影响.利用浇注方向上等距离位置硬度的变化,定性地研究WC的分布,并用金相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为24 h,pH值为11,(NaPO3)6含量为0.5%时,粉浆具有最好的流动性;粉末装载量(质量分数)为75%时,样品具有最高的生坯密度;WC沿粉末沉降方向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重力场和Clogging效应引起的颗粒偏析是导致梯度分布的原因;加入(NaPO3)6能提高浆料稳定性,阻止WC梯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氧化钴(Co_3O_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中Co_3O_4的纳米结构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水热法来制备Co_3O_4/rGO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Co_3O_4/rGO纳米复合材料产生了至少两种不同纳米结构。在整个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其比容量一直衰减较快,最后比容量趋于稳定在350mAh/g。本实验工作将为制备Co_3O_4/rGO纳米复合材料和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记忆材料等。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控制一直是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最近几年其制备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综述了钛酸钡粉体的合成方法,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以硝酸亚铈和原钒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和模板导向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晶形规整的钒酸铈纳米棒。探讨了模板剂、pH值和水热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用XRD,SEM,TEM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纯净的单一体心四方结构的钒酸铈纳米棒,其长度为1~2μm,径向尺寸分布为30~50 nm。制备钒酸铈纳米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EDTA为模板剂、水热温度为180℃、pH值为9、水热时间为24 h。模板剂、pH值和水热反应时间对制备CeVO4纳米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EDTA的加入能够促进钒酸铈纳米微粒的形核;pH值影响粒子的聚集状态;水热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制备结晶性能更好的钒酸铈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电催化剂材料导电性差、活性位点易堵塞等问题,采用高导电性和优异亲水性的二维碳化钛钒(MXene)作为催化剂负载基底,在此基础上与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磷化钴结合制备电解水制氢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复合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特征、活性位点电子结构和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配体中的碳氮元素能有效调节电极材料中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善吸脱附动力学条件;二维MXene进一步降低了电极材料电荷转移电阻,所制备的催化剂在10 mA/cm2电流密度时仅需要114 mV的过电位,且长时间工作后依然保持稳定。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性能非贵金属析氢催化剂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