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北方磷矿厂的选矿成本,提高浮选指标,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常温磷灰石捕收剂DN-6。为检测DN-6的浮选性能,进行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Zeta电位检测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该捕收剂在磷灰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7.6,矿浆温度28 ℃,DN-6用量为166.7 mg/L的浮选条件下,捕收剂DN-6对磷灰石单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7.59%。Zeta电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H<4时,DN-6在磷灰石表面发生键合吸附。  相似文献   

2.
ZL捕收剂浮选分离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ZL捕收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及ZL捕收剂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某钨矿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ZL捕收剂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强, 白钨矿次之, 萤石较弱;当硅酸钠用量较高时, ZL捕收剂可在pH=11.0的碱性条件下实现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 而且采用该药剂制度, 原矿含WO3 0.36%的实际矿石经常温粗选可获得品位7.45%、回收率92.35%的钨粗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ZL捕收剂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 而物理吸附于萤石表面;硅酸钠的添加几乎不影响ZL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 却可以强烈抑制ZL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用胺类捕收剂分离白钨矿和方解石的可能性,采用动电电位测量、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吸附—解吸试验和浮选试验等研究了白钨矿和方解石的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4.
单矿物试验表明,以化工废料为原料合成的新型捕收剂D16-4对白钨矿的选择性、捕收能力强于传统药剂氧化石蜡皂(731).表面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pH=11.0的强碱性矿浆中,水玻璃和捕收剂D16-4均以化学作用吸附在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在大量水玻璃的作用下,D16-4在白钨矿表面仍有强烈的化学吸附,而在方解石和萤石表面的吸附减弱.与常规药剂731相比,用D16-4可更有效地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5.
在磷灰石浮选过程中传统捕收剂存在矿浆需加温及用量过多等问题。通过合成一种新型磷灰石常温捕收剂DYX,并以此为捕收剂对磷灰石单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温度为26℃,矿浆p H值为10.0,捕收剂DYX用量为400 g/t、抑制剂水玻璃用量400 g/t的条件下,磷灰石的浮选回收率达到94.58%,说明该新合成的捕收剂具有常温下捕收作用能力强、用量少的特点。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在磷灰石表面以氢键和化学键合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
对萤石、方解石和白钨矿进行了单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并通过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研究了矿物与捕收剂TAB-3和调整剂水玻璃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Na2CO3调介质pH为8~11时,有利于白钨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用NaOH调介质pH≥11时,有利于白钨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捕收剂TAB-3在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均发生化学吸附,但加入水玻璃后,捕收剂TAB-3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减弱。因此,添加水玻璃有利于白钨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更有利于白钨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阿仑膦酸钠对萤石与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考查阿仑膦酸钠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仅添加油酸钠时,萤石与方解石在pH值7~12区间内都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难以分离。在添加阿仑膦酸钠后,萤石与方解石的可浮性出现差异,可以实现两者浮选分离。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少,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小,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大。阿仑膦酸钠中的两个磷酸基团与方解石表面的钙原子结合,阻碍了油酸分子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使得方解石被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硅孔雀石浮选回收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异戊基黄药与水杨羟肟酸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药剂与硅孔雀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的作用效果好于单一捕收剂,可以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提高了18.82个百分点;组合捕收剂会使矿物表面接触角增大,负电性增强,使得药剂在矿物表面产生更强的化学吸附,从而提高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脂肪酸对赤铁矿的捕收性能,在脂肪酸的非极性基上引入新的键合原子对其进行改性,制成新型常温捕收剂DX-1,通过赤铁矿和石英的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DX-1对赤铁矿的浮选性能。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DX-1较月桂酸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强,且矿浆pH、矿浆温度对DX-1对赤铁矿的捕收性能影响较小;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表明,矿浆pH=3.9~7.0,DX-1用量为250 mg/L时,DX-1对赤铁矿的捕收性能较好。Zeta电位检测表明,pH为3.9~7.0时,赤铁矿吸附DX-1后,赤铁矿表面Zeta电位下降幅度大,并改变了赤铁矿表面电位的符号,捕收剂DX-1与赤铁矿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X-1与赤铁矿表面主要发生了静电吸附,此外还存在部分分子间作用力及化学键力。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硝基苯胲铵盐为捕收剂分别对锡石和方解石进行了介质pH、捕收剂用量和搅拌强度的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完全有可能用浮选分离锡石和方解石。通过ζ—电位、红外光谱的测定表明,捕收剂在锡石和方解石表面产生化学吸附,并在矿物表面生成螯合物。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矿石反浮选过程中药剂使用时所需矿浆温度高,开发了适合捕收细粒级石英的阳离子捕收剂。通过一系列浮选试验及接触角、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考察了此阳离子捕收剂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和两者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温度为18℃和p H=9.45时,阳离子捕收剂DBA-2对38μm粒级石英有很高的浮选回收率;在此条件下,对74~38μm粒级石英浮选效果不佳,阳离子捕收剂DBA-2更适用于微细粒铁矿反浮选中应用。接触角测量结果说明,添加DBA-2使石英表面接触角增大,可浮性增强,在20~30°之间,接触角发生的微小变化会对回收率产生巨大影响。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在纯水中石英的零电点为p H=2.26,与DBA-2作用后,零电点偏移至9.47,说明DBA-2在石英表面有吸附作用的发生。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分析,DBA-2在石英表面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2.
新型捕收剂EA-715浮选分离白钨矿的行为及 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 详细考察了新型捕收剂EA-715对白钨矿、方解石、萤石和石英的浮选行为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 在适当的药剂制度下, EA-715可有效分离白钨矿与脉石矿物。人工混合矿一次浮选可获得WO3品位61.82%、回收率88.63%的白钨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 EA-715在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 在石英表面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3.
白钨矿常温浮选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可浮性试验、动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以及溶液化学分析,对白钨矿的常温浮选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用CaO+Na2CO3(以1∶3的质量比添加)调节矿浆pH=11.0、硅酸钠为抑制剂、733氧化石蜡皂为捕收剂,可以实现常温下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的有效分离。用CaO+Na2CO3调浆后,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Ca2+浓度大于白钨矿表面的Ca2+浓度,加入硅酸钠后,萤石、方解石表面动电位显著负移,而白钨矿表面电位变化不明显。吸附量测定及溶液化学计算表明:硅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即3种矿物表面生成硅酸钙的难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黄锑矿体相、(001)表面以及水分子在其表面吸附的结构性质,利用 XPS 和表面电位分析了黄锑矿单矿物表面特性,讨论了黄锑矿晶体结构、表面性质与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黄锑矿中氧原子的活性较强,锑原子的活性较弱,水分子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导致常规阴离子捕收剂难以吸附于黄锑矿的表面,而需要通过金属阳离子活化。黄锑矿在 pH>2.4 的范围内带负电,阳离子捕收剂通过静电作用,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单矿物浮选试验中,铜离子活化后的黄锑矿可以很好地被油酸钠捕收,十二胺离子也可以很好地浮选表面荷负电的黄锑矿。矿物表面基因特性与矿物可浮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硅酸钠(水玻璃)、阿拉伯树胶和 Na_5P_3O_(10)。对矿物表面ζ-电位和以油酸钠浮选方解石、磷灰石和白云石的影响。所有三种药剂对矿泥均有分散剂和抑制剂的作用。Na_5P_3O_(10)。通过吸附于矿物表面的阴离子上并提高了负的ζ-电位使矿物分散。在油酸盐存在下,它降低捕收剂的吸附,引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RO-X系列捕收剂浮选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等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RO-X系列药剂对萤石、白钨矿有较强的捕收能力,而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弱,对石英不浮.用RO-16为捕收剂从萤石-石英和萤石-白钨矿(1:1)混合矿中浮出萤石得到好结果。用ξ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RO-X浮选萤石和白钨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量及红外光谱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辛基异羟肟酸钠对独居石的浮选特性及其表面吸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辛基异羟肟酸钠浮选体系中,独居石在pH值5~9可浮性较好。独居石与辛基异羟肟酸钠作用后,表面动电位降低,说明该阴离子捕收剂在独居石表面发生了吸附。当独居石表面荷负电时,吸附仍可继续,说明辛基异羟肟酸钠阴离子可克服静电斥力吸附于荷负电的独居石表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该吸附作用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与酸值165、碘值110的脂肪酸组成的复合捕收剂,从红外光谱、矿物Zeta电位测定、接触角的角度对复合捕收剂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白云鄂博磁选铁矿高氟低硅的矿物特点开展了一粗二精一扫闭路试验,得到品位66.25%的精矿,比现场提高0.63个百分点,精矿含氟量0.38%,比现场降低1.93个百分点。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捕收剂中C—O键可以稳定地与活化后的萤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矿物Zeta电位测定表明,脂肪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生成疏水的脂肪酸钙吸附于萤石表面,促进矿物上浮;接触角测定表明,吸附复合捕收剂后萤石的接触角由50.50°增大到77.43°,表明疏水性增强,有利于萤石上浮。研究结果证明复合捕收剂对萤石有较好的捕收效果,可为磁铁矿低温反浮选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岳华  王淀佐 《矿冶工程》1990,10(2):20-23,53
本文通过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定,浮选实验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脂肪酸钠浮选盐类矿物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钠在盐类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或表面反应,使盐类矿物表面负ζ-电位显著增加,油酸钠在盐类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与金属油酸盐生成的溶液化学条件有一致关系,磷灰石、萤石、重晶石、白钨矿、方解石浮选回收率显著上升所需捕收剂浓度,对应于表面脂肪酸钙(钡)沉淀生成所需脂肪酸钠的浓度。这表明,脂肪酸类捕收剂与盐类矿物的作用机理是表面化学反应生成金属脂肪酸盐沉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阶段磷灰石浮选采用的脂肪酸类阴离子捕收剂需在较高矿浆温度下使用,造成生产能耗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磷灰石新型、高效、常温捕收剂DCH-1。试验研究了该捕收剂浮选磷灰石纯矿物的工艺技术条件,并对DCH-1在磷灰石表面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DCH-1捕收磷灰石的最适宜矿浆pH=7.50,最佳用量为200 mg/L,最佳温度范围为16~30℃。(2)DCH-1用量从50 mg/L增至200 mg/L,磷灰石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磷灰石回收率上升,这是由于磷灰石表面与DCH-1的极性基相互作用,而DCH-1的非极性基暴露在外,使磷灰石表面的亲水性降低,亲气性增强所致;DCH-1用量从200 mg/L增至250 mg/L,磷灰石表面接触角降至100.5°,DCH-1在磷灰石表面形成了多层吸附,从而使磷灰石的回收率降低。(3)在弱酸性至碱性条件下,DCH-1与磷灰石间没有发生静电吸附,而是键合吸附和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