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颂  张浩鹏 《风景园林》2022,29(12):55-59
建设与保护城市绿地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策略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多尺度视角全面认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分析其实现途径及其机理,有利于实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提升,助力城市“双碳”目标实现。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区绿地系统、市域生态空间3个尺度切入,剖析碳汇功能的实现途径及机理,总结各尺度促进绿地碳汇效应提升的关键途径。建议未来应开展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汇功能评估框架研究;进行城市绿地碳汇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探究城市绿地碳汇功能景观格局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体检在城市更新与治理中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既有城市体检的不足也日益明 确。既有工作框架一方面存在人本化考量不足 的问题,多为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且数据时空精 度受限;另一方面缺乏数字化的通用性架构,难 以适应新时期精细化的分析需求。本研究一方 面基于2022版住建部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探索 在多源时空大数据支持下,融入人民城市理念, 拓展和优化人本化体检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探 索数字化城市体检云平台建构,满足动态监测、标准口径和实时交互需求,从而实现城市体检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最后以徐汇滨 江某片区为例,展示该平台的应用。本研究为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数字化城市体检提供了新思路, 是数字技术促进城市体检范式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建设,需要切实平衡人与自然的空间发展矛盾,应用多源数据分析和判断如何建设一个体系更健康、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具有重要的规划探索和实践意义。选定目标鸟种,研究建立其潜在生境空间参数指标体系,运用多源数据分析潜在生境、廊道和踏脚石增设需求。构建以鸟类生境为代表的特定类型生境网络、指导城市绿色空间布局。随着多源数据获取成本的逐步降低和物种类群生境参数的逐步深化发展,该方法在研究城市生境网络构建和绿色空间布局上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风景园林规划的 技术革新以及规划设计参与主体的拓展,为 绿地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较为全 面地总结了大数据在绿地规划设计领域应用 的方式和思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 度分析绿地规划设计中大数据的应用:在宏 观尺度上,大数据可用于研究城市范围内不 同绿地使用的规律以及导致绿地使用空间差 异性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帮助决策绿地规划 选址;在中观尺度上,大数据可用于指导绿 道、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风景园林专类规划;在 微观尺度上,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在绿地 中的活动行为与空间喜好,以指导绿地设计 与改造。本文以期为在绿地规划设计中更科 学有效地应用大数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速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同时 也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品质下降等问题。当前,城 市建成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而慢行廊道的建设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城市慢 行廊道的规划建设多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缺少从人本尺度出 发的精细化空间识别与选线效能评估。基于此,以宜昌市旧城 区慢行廊道建设项目为例,结合市民出行特点与需求、城市物 理空间环境等因素,充分考虑其通行性、景观性、舒适性、经 济性,基于“5D理论”运用城市街景数据、POI数据、交通 数据和热力图数据等对城市建成环境品质进行系统性测度,实 现宜昌城市慢行廊道选线适宜性评估。并根据研究结论,从城 市慢行系统交通组织、空间构成及基础服务设施维度提出相应 设计策略。旨在将宜昌打造为通达舒适的标杆慢行廊道,为城 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实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和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具有强烈的需求和必要性。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方法交叉及结论耦合印证既可以提升数据的有效性,更可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采用POI、开源地图、手机信令、出行调查等多类型数据,对成都市金牛区城市发展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科学研判,为金牛区的总体规划奠定了科学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微博数据和POI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法与加权平均法测度武汉市蓝空间中微博用户签到点与设施兴趣点分布之间的空间拟合度,并基于此评价武汉市蓝空间的空间价值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蓝空间具有良好的潜在访客数量,但硬件设施未能满足访客需求,大多数城市蓝空间的访客对蓝空间期望值和喜爱程度与它们的实际潜力不匹配,武汉市蓝空间价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蓝空间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强丹  李恒佳  周子皓  叶宇 《新建筑》2023,(1):112-117
推动新城空间的成熟化、品质化转型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可以精准、定量开展新城空间形态成熟度评价的方法。研究立足量化城市形态学,在经典城市形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街景大数据和新分析技术,同时结合中国建成环境特征开展在地化指标调整,尝试构建适宜本土的城市形态成熟度的定量评价体系。以上海五大新城为例,对城市形态成熟度开展测度分析;并统计专家共识与分析结果相校核,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导则,为城市更新提供精准支持。此外,由于该方法主要基于开放易得的多源数据开展分析,后续可进一步支持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评估,为新城空间形态品质提升提供兼具全局视野和细节图景的研判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的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 的热点。如何准确测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合 理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是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关 键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 一步优化数据来源,采用2019年徐州市的房产 网站和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数据,构建以居住与 环境、交通与通信、教育与文化、生活与休闲、 医疗与健康为准则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并对徐州市主城区进行综合评价。研 究发现:徐州市主城区人居环境呈中间高、四周 低的空间格局,形成明显的高质量与低质量集聚 区;高质量集聚区包括老城中心、新城中心、铜 山副中心、云龙副中心、响山社区;低质量集聚 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分为老旧小区、安置 房小区、工业区配套小区、新开发居住区四种类型;高质量集聚区仍存在居住与环境质量低的短板,是规划提升的主要方向;低质量集聚区的规 划提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休闲、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共与生活服务设施。论文创新评价了 徐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促进人居环境评价精细化发展,丰富了中国现有城市对人居环境质 量的评估维度和评判方式,能够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理论引导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据种类、来源日趋多样化,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的多源数据已成为分析城市交通发展及规划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型数据对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进行评价,并提出基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所需的多源数据类别、提纯方法及信息化流程。在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与方法步骤。以上海市松江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为例,对T1/T2线进行分析评价,为未来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来源  李佳彤 《室内设计》2023,38(2):8-16
多尺度的城市健康囊括了身体生理、精神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状态,涉及规划、医学、卫生、建筑、心理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居民活动与人口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健康风险暴露等多种城市健康因素息息相关。基于居民活动的城市健康研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并呈现出多尺度、多源数据融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的城市智慧化建设,多尺度健康数据资源的丰富为基于多学科的健康研究与城市规划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场景。本文从居民活动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地点、社区与城市三个尺度下已有的城市健康数据融合计算研究,并对数据资源、监测技术、研究方法与应用场景进行了整理。面对当前城市健康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人本尺度、缺乏数据融合等问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数据驱动城市健康的途径。通过结合多种数字化技术、融通多尺度分析方法、推广多主体实施参与,促进多源、多尺度数据在城市健康研究中的融合计算分析,以期指导未来的城市健康研究与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邵明  李方正  李雄 《风景园林》2021,28(1):60-66
随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准确掌握宏观尺度中的城市群绿色空间的服务特征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前提.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INVEST模型识别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Z-Score标准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匹配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宜居、居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发展途径。本文以中国12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数据在宏观层面全景评估中国城市绿化水平。本文通过融合政府统计数据、街景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包括街道绿视率、增强型植被指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构成的城市绿化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功效函数法、CRITIC方法测算“多源城市绿化指数(MUGI)”对2020年城市绿化水平进行评估。同时,运用全局Moran’s I和局域Getis-Ord Gi*法识别城市绿化特征水平的地理分布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源城市绿化指数(MUGI)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的城市占比为42.5%。其中,城市间街道绿视率和增强型植被指数差异相对较大。地理分布上城市绿化水平具有集聚特征,长江以南地区城市绿化水平整体较高,东北、华北地区绿化水平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  相似文献   

18.
徐佳慧  于涛方 《规划师》2021,37(20):5-12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及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巨型城市工业空间成为转型矛盾及未来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通过多方面概念的比较,文章分析了在新时期对工业及工业空间进行重新认知的原因和必要性,总结梳理了北京这一巨型城市逐渐搬迁疏解传统制造业空间并发展新型产业空间的过程,并通过多源数据分析进一步展现了巨型城市传统工业空间与新...  相似文献   

19.
石鑫 《市政技术》2020,(S1):11-14
在顺应赤峰市城市治理体系创新过程中,通过建设赤峰市中心城区地理信息平台对城市管理所必需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应用及共享,形成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依托保障。总结分析海量地理信息数据与系统平台应用对城市管理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快速城镇化与机动化,不断完善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意义重大。面对复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供需关系,需对公交系统进行针对性、分阶段的重点改善。以公交系统的供需矛盾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API数据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寻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锁定优化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公交评价指数模型及相关算法,确定公交系统改善的具体方向与排序。通过案例分析,对基于数据融合的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同时对实际城市(四川乐山)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需求选择、优先等级排序等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