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MnO2纳米棒-还原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MnO2 NRs-ErGO/GCE)用于苋菜红的检测。采用SEM和XRD分别对修饰电极材料进行微观形貌和成分结构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苋菜红在裸电极、ErGO/GCE和MnO2 NRs-ErG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测定条件如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nO2 NRs-ErGO增大了GCE电化学活性面积,提高了苋菜红的电化学氧化响应。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MnO2 NRs-ErGO/GCE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苋菜红线性范围为2.0×10-8~1.0×10-5 mol/L和1.0×10-5~4.0×10-4 mol/L,检测限为1.0×10-8 mol/L。MnO2 NRs-ErGO/GCE用于真实饮料样品检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Fe3O4复合材料的分散程度,利用三苯基膦(PPh3)对GO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P),然后采用共沉淀法一步合成GOP/Fe3O4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SEM、高分辨TEM、XRD、FTIR、Raman和VSM对GOP/Fe3O4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NA)测试了GOP/Fe3O4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模拟计算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显示:GOP/Fe3O4复合材料的最大电磁波吸收强度值达到-25.4 dB,有效吸收频宽为6.0 GHz,较未改性GO/Fe3O4复合材料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浸渍还原法将Pd-Sn-Co纳米粒子固载到氧化石墨烯(GO)/CuBi2O4载体上,成功获得Pd-Sn-C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uBi2O4复合催化剂,并用于碱性介质中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通过比较单金属Pd、双金属Pd-Co、Pd-Sn及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四种负载型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发现,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展现出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抗毒能力,其正向峰电流密度达到186.54 mA·cm?2,是商用Pd/C (29.57 mA·cm?2)的6.3倍。这种优良的电氧化性能归功于载体GO/CuBi2O4独特的三维结构为负载金属提供了充足的界面和活性位点及良好分散性的Pd-Sn-Co三金属纳米粒子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此外,将GO引入到CuBi2O4中有利于多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并吸附更多的含氧物种,提供优良的电子转移并增大与乙二醇分子的接触面积。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为发展高效Pd基电催化氧化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FeCl2.4H2O和FeCl3.6H2O混合共沉淀,合成平均粒径为6 nm和10 nm的Fe3O4纳米粒子。然后将两种Fe3O4纳米粒子分别与经HNO3氧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置于乙醇水溶液(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1)中,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Fe3O4/MWCNT复合材料。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对所制备的Fe3O4/MWCNT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6 nm和10 nm Fe3O4纳米粒子所制备的Fe3O4/MWCNT复合材料中,Fe3O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6.65%和29.3%,相应的磁饱和强度分别为16.5 emug-1和7.5 emug-1。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以氧化石墨烯(GO)与Co2+、Fe3+为原料制备疏松多孔的纳米CoFe2O4-还原氧化石墨烯(CoFe2O4-rGO)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HRTEM测试表征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结构。自组装的多孔CoFe2O4纳米球粒径约为200 nm,在rGO上均匀分散,解决了CoFe2O4易团聚的问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及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为1 262 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42 mAh·g-1;并在2 000 m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具有221 mAh·g-1的比容量。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拥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原因在于CoFe2O4纳米球在rGO上均匀分布。三维结构增加了Li+储存的活性位点,有效缓解了电极的体积收缩/膨胀效应,提高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8.
9.
在水介质中以羧基取代度为1.2的羧甲基-β-环糊精对Fe3O4磁性纳米颗粒直接进行包覆修饰制备了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对制备颗粒的形态、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为近球形,粒径在15~20nm之间,修饰上的羧甲基-β-环糊精约占颗粒总重的8.2%,颗粒为超顺磁性,质量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8.7emu/g,在水中分散良好,载药的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在4h内具有较强的药物突释效应,随后呈现长达26h以上的药物缓释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纳米尺度的尖晶石结构金属氧化物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Fe2O4复合还原氧化石墨烯(MnFe2O4/r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FTIR、XPS、拉曼光谱(Raman)、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光谱漫反射(UV-vis DRS)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结合能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nFe2O/rGO复合材料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形貌呈不规则的椭球形,颗粒大小比较均匀。rGO表面所负载的MnFe2O4纳米粒子被石墨烯部分包裹,颗粒尺寸小,分散性好。MnFe2O4/rGO复合材料的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效率降低,其中石墨烯具有较多缺陷,无序程度较高,含氧基团被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部分还原,数量大大减少。MnFe2O4/rGO复合材料的带隙小于纯MnFe2O4带隙,发生了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协助悬浮聚合法以高氯酸根(ClO4-)为模板制备了Fe3O4@离子印迹聚(苯乙烯-3-(2-氨基三乙基四胺)-2-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二乙烯苯)(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通过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TGA、XRD、元素分析(EA)、FTIR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交联剂DVB用量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平均粒径为500~2 000 nm,随DVB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磁化强度为9.77~12.78 emu/g,随DVB用量的增加而减小;DVB的加入有利于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离子印迹空腔的形成和稳定。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ClO4-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条件下Fe3O4@ⅡP(St-HPMA-DVB)吸附水中ClO4-的性能,发现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对ClO4-的吸附效果,pH为3.0时效果最佳;不同DVB用量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对ClO4-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有影响,当DVB用量为0.5 g时,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最佳;吸附机制以离子交换和静电引力为主。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饱和吸附量(qm,c=76.9~111.1 mg/g)高于非离子印迹材料Fe3O4@非离子印迹聚(NI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qm,c=62.5 mg/g)。吸附过程可在10 min内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能高选择性地有效吸附水中ClO4-,对ClO4-的印迹因子α为1.8,对几种常见共存离子的选择性因子β>5.8,是潜在的高选择性吸附和回收ClO4-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微粒的合成过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Fe3O4纳米微粒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调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其表面形态、成分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其磁性能;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乙二醇(PEG)用量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200℃、PEG含量1 mmol为最优合成条件;在该条件下制得的产物尺寸均一、形态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主体粒径在400 nm左右,且具有良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4.
薄、轻、宽、强是人们对高效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追求。用食品级柠檬酸铁与蔗糖经过水热反应,高温煅烧制备Fe/Fe_(3)C/Fe_(3)O_(4)@C磁性微球,并通过改变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探究柠檬酸铁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调控电磁参数,从而优化阻抗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为5∶3时,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2.5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50.17 dB,小于-10 dB的有效吸收频宽为3.52 GHz,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主要得益于微球丰富的界面、孔状结构和Fe/Fe_(3)C/Fe_(3)O_(4)磁学性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改善CNTs与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的分散性及界面结合程度,从而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提高其在传感器、致动器和储能方面的应用性能。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CNTs表面修饰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将Fe3O4-CNTs加入PVDF中,采用流延工艺制备出Fe3O4-CNTs/PVDF复合薄膜。采用SEM、TEM、XRD和DSC研究了Fe3O4-CNTs/PVDF复合薄膜的结构和结晶行为,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宽带介电谱测试系统和交流击穿场强测试系统研究了Fe3O4-CNT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及击穿场强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CNTs的引入促使PVDF形成了β晶相,同时抑制了Fe3O4-CNTs/PVDF复合材料结晶度的下降;提高了弹性模量,抑制了阻尼特性下降;提高了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抑制了介电损耗升高。 相似文献
16.
S. Vangelista R. MantovanS. Cocco A. LampertiO. Salicio M. Fanciulli 《Thin solid films》2012,520(14):4617-4621
A possibl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Fe3O4, Fe, and Fe/Fe3O4 bi-layers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by employing the same Fe3(CO)12 carbonyl precursor is presented. The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s-deposited thin single films and bi-layers is perfo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ay reflectivit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depth profiling. We present the possibility of performing the deposition of pure metallic Fe and Fe3O4/γ-Fe2O3 by adjusting the deposition pressure from 10- 3/- 4 Pa to 1 Pa, respectively. The integration of Fe3O4 thin films in a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stack fully synthesized by in situ atomic layer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es is also presented, showing good stack stability and marginal interdiffusion. 相似文献
17.
阴极材料的开发对于可充电水相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牺牲模板法和碳包覆法相结合制备了碳包覆介孔Fe3O4纳米阵列阴极材料(Fe3O4@C MNAs).得益于包覆碳层、介孔结构和纳米阵列结构的优异特性, Fe3O4@C MNAs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优秀的循环稳定性.在组装的Ni/Fe电池器件中, Fe3O4@C MNAs表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在能量密度为213.3 W h kg-1时功率密度为0.658 kW kg-1和在功率密度为20.7 kW kg-1时能量密度为113.9 W h kg-1)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约5000次循环后保持8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