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在调试期间推力外循环油泵及管道振动大,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通过现场试验对振动原因进行分析,对推力外循环油泵进行变频改造,大大降低了油泵及管道振动,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将低了油泵能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现糯扎渡水电站7~9号机组推力外循环油泵启动逻辑进行简要概括,提出启动逻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的问题对推力外循环油泵启动逻辑优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郑攀登 《红水河》2023,(1):140-144
针对乌江渡发电厂某台水轮发电机组在汛期长期满负荷运行后,出现推力轴承瓦温升高并接近告警值的现象,笔者从机组运行工况、振摆数据、推力外循环冷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推力轴承瓦温升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通过对比推力外循环冷却系统4台油泵不同组合方式运行时推力瓦温数据差异,确定出问题的根源。经对油泵进行处理后,机组运行中推力轴承瓦温恢复正常,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该处理措施可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在起动调试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推力轴瓦烧损事故,其原因主要是推力轴瓦支承结构设计不合理、推力轴承高压减载油泵选型不当、流量不足,不能满足运行的要求.在事故处理时采取了以下措施:更换高压减载油泵,增大喷油量;加大托盘支承面积减小瓦面变形;通过增大托盘与支座配合间隙、减小支柱螺栓球面半径等措施增大...  相似文献   

5.
开化齐溪水电站3号机、4号机推力瓦温偏高,且出现几次烧瓦。我们对设备各方面参数经过认真分析、计算,发现推力瓦的特性值(PV值)超过设计极限值;针对烧瓦情况分析,断定推力瓦受力不均;同时也查明油泵供油量的不足。我们调整了安装方法,革新油泵供油系统,从安装调试上球补了厂家的设计缺陷。图2幅。  相似文献   

6.
清远抽水蓄能机组启动频繁,为保证推力轴承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块推力瓦均设有高压油顶起用孔,开停机过程中强迫注入高压油在推力瓦和镜板间建立润滑油膜,清蓄电厂每台机组配备了一台交流注油泵及一台直流注油泵。在动态调试过程中,高压油顶起装置出现压力下降导致启动失败、跳机的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总结。  相似文献   

7.
某水电厂原机组推力瓦采用镜板泵外循环方式,但冷却效果不好。经分析确定改为外加泵外循环冷却系统,并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完善推力外循环油泵控制逻辑,同时确定泵组采用6主1备运行方式。经过改造后,机组满负荷运行时,推力瓦温冷却效果提升明显,达到了改善推力瓦冷却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推力轴承高压油顶起装置的组成,交、直高压注油泵的启、停程序及工作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国产300MW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是近年来电厂常见的一种故障。对此,根据油泵轴向受力情况,对其原因着重从安装、检修及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蔡征亮  杨立新  龙亮 《小水电》2010,(1):66-68,21
贵溪市白果树水电站2台水轮发电机组正常发电时推力瓦和推力径向瓦瓦温一直偏高(推力瓦夏季最高达65℃~68℃)。通过对机组设备各方面参数认真分析、计算,发现推力瓦的特性值(PV值)超过设计极限值,从10块推力瓦面磨损情况看,认定推力瓦受力不均;同时也查明推力轴承内油泵供油量的不足。调整了安装工艺、方法,修正了径向轴承上下分瓣面定位销,更新了径向瓦冷却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图1幅,表3个。  相似文献   

11.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厂每台机组配置2台高压顶轴油泵(以下简称高顶油泵),油泵流量为:15 L/min,配套电机功率为:16 k W,供电方式为三相交流380 V,正常工作时1台油泵工作,另1台备用,由PLC控制自动切换,电源取自电厂厂用400 V系统,在极端情况下,2台高顶油泵电源均消失,如机组当时正在停机,高顶油泵不能启动,将会对推力瓦造成损伤,此种情况不满足抽水蓄能设计导则第11.2.10条款要求,故黑麋峰抽水蓄能电厂需增装一台由直流电源供电的高顶油泵,电源取自主厂房直流系统,当厂用交流电源失电时,直流供电的高顶油泵仍可以正常启动,有效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介绍了黑麋峰抽水蓄能电厂高顶油泵改造中直流电机及油泵选型,直流斩波器在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整套系统的建立调试等过程,调试结果满足使用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1柴油发电机的启动负荷分类1.1厂内柴油发电机负荷分类1)厂内保安负荷,主要包括厂内渗漏排水泵、直流充电电源和通信充电电源、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灯等消防用电负荷、地下厂房部分通风及事故照明等;2)电站黑启动负荷,主要包括励磁、技术供水泵、调速器油压装置主油泵、进水阀操作系统工作泵、推力轴承冷却油泵、高压油顶起装置高压油泵、主变冷却负荷、GCB冷却风机、地下厂房部分通风及事故照明等。  相似文献   

13.
《大坝与安全》2012,(2):4-4
据瀑布沟总厂近日,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顶转子油泵”成果喜获国家专利,实现了该厂国家专利零的突破。水轮发电机在停机备用达到一定期限后,为了防止机组转动时发电机推力瓦与镜板之间发生干摩擦,出现烧瓦事故,在开机前利用油泵向转子下方的制动闸中注入高压油,使发电机转子向上升起一定距离,并保持一段时间,使推力瓦与镜板脱开,让润滑油进入形成油膜,以保证轴瓦在机组转动时不至于磨坏。这一过程就是水电行业所说的“顶转子”。目前,国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常用的老式DSY系列电动试压泵和改良后3DY系列试压泵都存在着油箱与泵分离,需要单独搬运油桶;油泵电机无电源及电流显示,无法判断油泵电机工作状况;油泵无压力过高保护和无运转时间过长保护,顶转子过程中无法判断顶转子系统管路是否有堵塞或泄漏,阀门状态是否操作正确等诸多缺点,在给生产带来不变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顶转子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4.
英戈布水电站装有3台机组,总容量为880千瓦。其中3号机的水轮机是HLl23-WJ-50型,其推力瓦和导轴瓦系采用外加油泵的注油方式,即在轴承的上下各设有油箱,用两套油泵维持两油箱之间1.5~2.5公斤/厘米0的压力差。这种润滑系统在没有改进之前,机组从1974年4月投入运行后的7年中,曾出过  相似文献   

15.
三峡ALSTOM机组下机架及推力/下导轴承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家莲 《中国三峡建设》2003,10(12):25-26,28
三峡左岸电站8台ALSTOM发电机组,其推力轴承及其承重机架的结构设计较为独特,ALSTOM专利技术两项:下机架斜支臂和自泵式下导瓦。其它显著特点有:推力瓦为厚薄瓦两层结构设有推力负荷测量和调整传感器,油冷却方式为外循环,不需要外部动力,未设循环油泵,依靠自泵式下导瓦,通过机组的旋转运动,自动形成冷热油交换回路。现场安装下机架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推力负荷的测量和调整,高压油润滑系统的高压油流量调节,抱下导瓦,即现场加工下导瓦键。  相似文献   

16.
安康联营电站机组推力轴承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推力轴承油箱容积设计偏小等原因,瓦温一直处于偏高状态,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夏季出力不能满负荷运行。电站为提高机组夏季汛期出力,曾经先后将外循环管路改造、油泵换型、板式换热器换型等改造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达不到机组夏季高温天气运行要求。高温季节机组加大至额定负荷时,曾发生过推力瓦轻微烧蚀等故障。安康联营电站经过调研分析采用在推力轴承镜板下加装隔油装置改造,该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应用,运行效果比较明显。相似工况下同比推力瓦温降低7.7~9.8℃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机组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顶管施工是一种暗挖施工方法,是在顶管工作井内安装千斤顶,采用高压油泵供油,提供水平推力,将待顶管节一节一节由工作井(起点端)顶推至接收井(终点端),从而达到非开挖暗敷管道的目的,在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应用较多。随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开展,近两年水利工程中顶管施工也较多,借此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18.
向家坝水电站机组调速系统油压装置优化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压装置是调速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向家坝水电站调速系统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对水轮机组调速系统的油压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用一台小油泵取代一台大油泵作为机组运行期间的主油泵持续运转,补充系统用油,而其他3台大油泵作为备用油泵;对油泵出口组合阀进行了改进,油泵的卸载压力油通过改造后的组合阀后不经冷却器直接进入集油槽。这些改进措施使得机组调速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给机组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飞来峡发电厂主要辅助设备自动控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主要介绍了飞来峡发电厂机组辅助设备(调速器油泵控制、轴承油泵控制、轴承油阀控制、高压油泵控制、漏油泵控制、冷却水泵)的自动控制回路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某电厂1000 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3台电动油泵出口窝空气形成气阻,造成油泵无出力和汽轮机烧瓦的事故,对油泵经过2次改造才成功解决气阻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