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锦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珍宝,而且在侗族的众多织锦中,也是最为显著的工艺制品,充分体现了侗族的生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如何让侗锦艺术与旅游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梳理了侗族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图腾纹饰,结合现代审美需求,探索了侗锦纹样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提升旅游纪念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通道侗族地区造物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设计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通道侗族建筑、织锦、剪纸和银饰等四类代表性人造物,从地域文化再造与复兴的角度探讨了从通道侗族造物文化中发掘艺术资源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道侗锦是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织锦之一,是通道地区独特侗族文化的结晶,其图案丰富、做工优良、形式不拘一格,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通道侗锦纹样集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不啻为一种理想的设计元素。将侗锦纹样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过程当中,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审美意识同侗族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在推进传统特色民族工艺传承和创新的同时,又能够体现现代设计与特色文化融合的魅力,对于探索侗族特色现代家具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包装工程》2019,40(4):277-282
目的 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造型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并以现代丝巾设计为例,将侗族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形式应用在丝巾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创作出了具有三江侗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不仅为之后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给现今的大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借此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调研、分析了三江侗族地区的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社会的设计主流审美与市场需求,将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探索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对提升其文创产品价值、增强大众对三江侗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以湘西苗绣中蝴蝶图腾为创作主题,以茶艺茶道文化作为表现形式,将传统刺绣与新型材料结合,增强艺术感染力。2.以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为创作源泉,将祈福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再设计,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3.提取侗锦中辨识度较高的纹样作为产品图案的主要内容,选择现代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同侗族织锦元素混合编排,获得新的侗锦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湘鄂川黔四省的边境地区,世代居住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创造了独特的织锦艺术,西兰卡普.通过织锦图案展示自然,并将这种视觉形式发展为特定的审美文化.正是这种图案代替文字的艺术使土家织锦与文化产生了特有的联系,展示了土家人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一、生产生活中的图形艺术 源于土家族生活的图形让西兰卡普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色彩,这些传统的图形是土家人的生活历史,也是习惯风俗的载体,让人非常感叹土家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8.
倪春洪  纪浏洁 《湖南包装》2023,(1):73-77+98
为让土家织锦这项非遗技艺以新形式进行传承发展,实现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推广和织锦产业发展,亟需深入研究土家织锦并进行设计探索。通过文献检索法整理土家织锦发展现状,并归纳土家织锦的艺术特征,使用基因提取法与形状文法,完成对土家织锦纹样的形态、色彩及内涵基因的提取与衍生设计,最终结合案例为土家织锦文创产品提供设计方法策略。以实践案例例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土家织锦文创产品提供设计支撑,实现对土家织锦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作品纹样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松  吴卫 《包装学报》2016,8(2):66-70
粟田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代表性传承人,其织锦作品纹样丰富,主要有动物、植物、几何纹以及文字、器物、人神纹等纹样类型,这些纹样凝聚着侗族民众对祖先、神祇、自然、土地、生命等的崇敬与爱戴。其纹样造型,象形表意、由意生象;其纹样色彩,无论是彩锦或素锦都设色和谐、冷暖相宜;其纹样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粟田梅的侗锦艺术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韵,使得通道侗锦在中华民族的织锦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文霜  崔鑫龙  郑文俊 《包装工程》2022,43(22):231-240
目的 基于侗族文化原真性保护视角,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溯源并构建模因数据库,探索非遗视觉元素原真性设计的客观流程。方法 利用符号学指导数据的采集、提取,应用模因论对符号进行分析、重组,实现侗族传统元素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和图谱表现,再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侗族符号进行判断矩阵赋权。结果 通过构建完整的侗族传统元素模因图谱评价体系及后续应用流程,有效地将传统元素运用于导视系统设计,实现传统元素的原真性与在地性设计,形成基于侗族文化创新设计深度思考的设计模式。结论 以侗族聚落文化模因为指导的导视系统设计,使导视系统既实现了自身功能性,又大幅提升了文化附加值,扩大了侗族文化的传播途径与传承价值,增强了对侗族聚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节庆文化进行标准化研究,并对节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侗族地区节庆文化进行品牌化发展,同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新媒介等手段,通过对广西侗族节庆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进行侗族节庆文化数字化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广西侗族节庆文化资源各个方面的研究,利用当前最新的媒体技术和网络数据库与数字智能技术的优势,结合节庆文化数据库平台的共享机制,实现侗族地区节庆文化的品牌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影响侗族造物形态的传承和保护危机的因素展开论述,从侗族的火塘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色中精炼设计元素,并借助建筑造型和结构设计以及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手法,探究运用侗族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家具设计的方法,对保护侗族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顾函珏  范文捷  王鑫 《包装工程》2023,(S1):103-111
目的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用户消费行为模型探究佤族传统织锦技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活化路径。方法 借助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总结佤族文化特点,采用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解读佤族织锦纹样符号,抓住佤族传统文化内核,绘制服务蓝图梳理织锦技艺体验流程,分析互联网时代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基于SICAS模型构建佤族织锦技艺线上体验服务系统。结果 以手机移动APP为载体,基于SICAS模型的5个用户消费行为环节,构建集传统知识、创新交互、沟通互动、商品销售和社区分享为一体的佤族织锦技艺线上体验服务系统,线上交互体验带动线下产业经济,整合利益相关环节及人员,实现佤族织锦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佤族传统织锦技艺活化需在兼顾文化传承、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佤族织锦技艺线上体验服务系统,加强消费者与非遗文化的交流互动,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保持文化原真性,拓宽非遗文化发展路径,为传统手技艺活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制作工艺、色形和审美3个方面阐述了湘西苗族织锦的艺术特征。面对湘西苗族传统织锦技艺传承的式微现状,从数字化采集与整理、数字化保存与复原、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以及数字活化与开发4个方面,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郑阳  谭湘琳 《包装工程》2013,34(20):103-106
通过对侗族文化的详细研究与分析,提取侗族特色元素并结合设计方法对侗族玩偶进行设计,将民族玩偶创新设计的原则概括为多元化、实用性原则,以期对民族玩偶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为面临危机的民族文化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苑运祥  陈勤学 《绿色包装》2023,(12):195-198
侗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随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侗族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本文将从侗族文化背景出发,以侗族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IP形象为研究对象,介绍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和推广策略,提出了在包装设计中推广侗族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用相关例子进行说明,对于推广侗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宁彤彤  季铁  闵晓蕾 《包装工程》2018,39(10):34-39
目的以侗族鸟图腾文化为研究依据和切入点,探索地域文化数字创意产品开发的设计流程,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法从地域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侗族鸟图腾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建立知识资源框架;以"手工艺者创业+学生创新"的双创模式为途径,以智能硬件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为手段,探索侗族鸟图腾文化数字产品设计的新模式。结论通过智能硬件技术的运用,能创造寓意多元文化丰富性与生动性的侗族鸟图腾文化产品;通过与当地手工艺者合作,能帮助树立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激发其对新技术的学习兴趣,有效建立当地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创造就业,促进侗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丁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3,(22):287-287
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民族文化教育缺失、政府职能定位偏差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与发展侗族文化需要从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反思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设计说明"侗茶"系列包装对当地的建筑符号代表——鼓楼进行了元素提取,用图形设计的方式将其进行处理,设计出总体标志并将其进一步变形,组成纹样并应用于整体设计之中,赋予产品系列感。以侗族鼓楼作为包装设计元素,既能融入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达到宣传侗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侗茶"系列包装设计积极响应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给予了侗族人民美好的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