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昆 《数码摄影》2012,(7):14-15
前几年热闹的"私摄影",也是一个舶来的概念。这种体裁的摄影,首先来自美国的南·戈尔丁,1986年她的《性依赖的叙事曲》开启了这种摄影类型。其实这种倾向,在更早的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中也能看到影子。另一个案例,是这些年被美国和中国台湾印刷商们捧起来的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拍摄了大量暴  相似文献   

2.
《数码摄影》2009,(6):134-139
用手中的相机真实、生动地纪录周围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百态.为历史留下一份真实可信的影像档案,是纪实摄影的首要职责。那么,纪实摄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呢?从题材上看,人物、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风景等对象都是可以摄取的,在技术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创作天地可以说是自由广阔。但是,真要拍好纪实摄影作品,有三个要点还是应该掌握和遵循的。  相似文献   

3.
《数码摄影》2014,(12):104-105
在摄影艺术中,纪实摄影常常备受争议,人们往往纠其美学价值的存在,而这种被定义为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其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它是记录和保存历史的最好手段,是独一无二的社会见证者。著名摄影家王文澜,30多年摄影人生,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时代走过的印迹。奥林巴斯OM—DE—M1作为全新的见证者将追随他继续捕捉那些意味深长的生活瞬间和社会面貌,尽显纪实摄影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编辑词话     
《数码摄影》2011,(12):8-8
编辑部主任:王飞wang_fei@chip.cn面对摄影我们总有疑惑,例如本期聚焦栏目所关注的,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私摄影?私摄影呈现的底线是什么?或许从微单时代更多人拿起相机开始,在经历了网络新锐摄影大讨论之后,私摄影会成为摄影发展路上的另一个爆发点!对此,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本期策展人栏目采访的荣荣,他和妻子映里就是把自己和家庭作为记录对象,而作品已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5.
《数码摄影》2012,(3):62-65
邓登登有人把刘铮《国人》中的部分影像传播到互联网上,于是招来骂声一片,BT,SQK,LJ等评论几乎呈一边倒的局势。其实这种现象早有出现,荒木经惟的影像始现于互联网的时候也曾被无数卫道者痛骂。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光线,采用中规中矩的视角,拍摄出最真实的生活照片,这是纪实。而利用不同的拍摄手段,呈现非同寻常的影像,那就是创意摄影了。前几期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利用构图、透视错觉等手法的创意摄影。其实,摄影是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画笔,巧妙利用光的不同特性,有时能达到令人惊异的创意效果。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光线,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再造真实     
黄凯  许坚  朱钢 《数码摄影》2008,(8):42-47
摄影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录、再现真实无疑是摄影史上最深刻的一笔。对于表现真实,创意摄影能起作用吗?创意摄影通过后期处理,表现的是非“真实存在”的场景。那么,这种表现一定不真实吗?本期对创意摄影师黄凯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他通过创意再现的“真实”:通过后期制作的创意作品,己不再是“现实的翻版”了,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会比纪实作品更接近于“真相”。  相似文献   

8.
荒木经惟,1940年作为长子生于东京台东区三轮的一个普通市井家庭。母亲名金;父亲长太郎是位制作木屐的匠人。江户时期新吉原附近的净观寺成了他幼年玩耍的地方,据说那里葬着许多生前无亲无故的艺妓。  相似文献   

9.
《数码摄影》2009,(6):26-31
如果不算新闻报道,近30年来,中国纪实摄影界批判性最强的摄影家,李晓斌应属其一。尽管他从不说自己是“摄影家”,更决不把自己定位于“摄影界”。假如非要把他和摄影扯上一些联系,他更愿意黎自已是“以照相机为工具,记录社会资料的人”。  相似文献   

10.
3月的主题摄影"我身边的老建筑物"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和广泛参与。下面讲讲古建筑的拍摄技巧以及本期优秀作品的点评。3月的主题是"我身边的老建筑物",也就是建筑摄影。建筑摄影主要包括写实和写意。写实要求忠实表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建筑功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透视和室内装饰等情况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临时演员》、《人工剧团》等作品来看,张巍很重视对人性的洞察,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有关。他的这些看似客观记录的摄影人像,其实经过了大量的电脑后期处理,呈现出一种微弱的荒诞感。因为貌似客观记录,这种介于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微弱荒诞感,在感觉上更加牵动人心。张巍曾经是画家,但这几年选择了摄影。与其说张巍是位摄影者,不如说他是一位以摄影的方式制造虚拟图像的人。再纪实的摄影或录像,都不是客观物象本身,因为镜头充满着机器和人的种种局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种‘框’,用心去体会就是一种‘宽’。这是柯锡杰在他各类摄影画册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也是他将摄影美学的理解浓缩后的艺术哲理。尽管柯老师在肖像、纪实、商业乃至时尚摄影领域都有颇多建树,但最能代表他艺术理念的还是云游四海,信手拈来的片片风景。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与新中国同岁,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出生的一批纪实摄影家,见证和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他们是中国新纪实摄影的开拓人和中流砥柱,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影响着中国纪实摄影,甚至影响着中国。《数码摄影》杂志在新的一年开启了这个崭新的栏目——流金岁月,通过访谈和回顾,我们希望让读者系统地了解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和现状,以及这些影像作品折射出的一个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4.
《数码摄影》2009,(3):30-35
与新中国同步,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出生的一批纪实摄影家。见证和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他们是中国新纪实摄影的开拓人和中流砥柱,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影响着中国纪实摄影,甚至影响着中国。《数码摄影》杂志在新的一年开启了这个崭新的栏目——流金岁月,通过访谈和回顾,我们希望让读者系统地了解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和现状,以及这些影像作品折射出的一个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田中義久(Yoshihisa Tanaka),198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空间设计系。不过,他在设计上的探索远不止步于空间设计,还涉及到书籍设计、字体设计、导视设计、雕塑装置等。他为著名摄影师荒木经惟设计过影集和书籍。田中義久在设计与艺术领域中生长出的执著与好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6.
摄影人不需要在照片中裸露身体,但应该坦露内心;摄影人不需要在作品中炫弄技艺,但应该流露真情。摄影创作需要灵感和情感,摄影作品是有温度和使命感的。而摄影体现的不只是形式,更多地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摄影既是生活的纪实,也是精神的纪实,经典的照片总有一种撼人魂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梦幻景色     
《数码摄影》2015,(3):100-105
对于摄影师杰里米·沃克来说,拍摄风光作品是他选择坚持摄影的唯一目的,他从未失去过拍摄风光的热情。这一切也证明了是值得的,他被认为是最好的景观和自然风光摄影师之一,并举办过多次摄影展。沃克说:"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把很多过错都归咎于学校没有教好,不过我必须承认,我的艺术老师是激发我对摄影兴趣的启蒙人。在我14岁那年,我在一艘轮船‘乌干达’号上参加一个教育环游。一个同学给了我他的照相机,我当时特别高兴,也是那时候第一次有人对我说我很有摄影的天赋。"  相似文献   

18.
正"生命是如此美妙!舞动、跳跃、飞翔、欢笑、流逝!我希望用令人满意的影像截取一个瞬间、一块时间碎片,以示生命之永恒。"法国摄影大师雅克·亨利-拉蒂格就是如此理解人生的,而他也确实做到了。拉蒂格一辈子没有过"正经"工作,即使在偶尔入不敷出的窘迫时刻,也照样有朋友请他们夫妇俩在巴黎皇家大街的马克西姆餐厅吃饭。拉蒂格风度翩翩,谈吐优雅,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天资聪颖,1905年拍摄的《我的房间,我收藏  相似文献   

19.
《数码精品世界》2011,(11):146-149
舞台摄影是对舞台艺术的影像再现.它需要通过摄影特有的表现方式,观察、发掘、重现、强化舞台演出效果,从而把稍纵既逝的瞬间发现并定格下来,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舞台摄影不单纯的对舞台表演的简单纪录.它可以包括有人物特写、后台纪实、创意拍摄、动静结合、现场场景等多个创作手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才能更完整更充分地表现出舞台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曾为坂本龙一、森山大道、荒木经惟、草间弥生等众多音乐人、摄影师、艺术家设计出版物、唱片与展览视觉的日本平面设计师中岛英树(Hideki Nakajima)将350余件平面设计作品带到了中国,时间跨度从1990年至2017年。回顾中岛英树27年以来的平面设计历程,电影杂志《CUT》可以说是他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989年,中岛英树在清水正己设计事务所参与了《CUT》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