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光皮树果实不同部位油脂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光皮树果实中果肉、种核、种仁3个部位的油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肉中油脂占全果总合油比例为66.95%,种核中油脂占16.96%,种仁中油脂占16.09%.3部位油脂均含有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只是相对含量不同,其中果肉中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4.41%)、亚油酸(32.46%)、油酸(30.07%)、硬脂酸(1.64%)、花生酸(3.09%);种核中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2.48%)、亚油酸(54.79%)、油酸(26.93%)、硬脂酸(2.18%)、花生酸(1.63%);种仁中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6.61%)、亚油酸(58.80%)、油酸(22.32%)、硬脂酸(2.03%)、花生酸(0.65%).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西康扁桃的利用价值,以甘肃迭部林区野生分布的西康扁桃种仁油为材料,测定了西康扁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西康扁桃种仁油酸值1.30 mg KOH/g、碘值98.00 g I/100 g、皂化值189.10 mg KOH/g、过氧化值3.80 mmol/kg、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0.26%、不溶性杂质质量分数0.04%、相对密度0.915 5、折光指数1.471 0,主要理化指标符合生物柴油用木本油脂标准和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西康扁桃种仁油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芥酸10种脂肪酸,碳链长度在C16~C22之间。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其中饱和脂肪酸(SFA)质量分数(6.62%)低,以棕榈酸(4.68%)和硬脂酸(1.75%)为主,不饱和脂肪酸(USFA)质量分数(92.47%)高,以油酸(72.10%)和亚油酸(18.60%)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接近14∶1。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72.88%)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相似文献   

3.
用正己烷对使君子仁中的粗脂肪进行提取得使君子仁油,其含量为25.3%,再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0%,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6.2%;饱和脂肪酸占36.0%,主要是豆寇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使君子仁油属优质植物油,该分析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巫山竹贤3个海拔(1 300、1 600、1 800 m)处的核桃果实表型、油脂品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巫山竹贤核桃平均含粗脂肪62.70%,其油中亚油酸48.33%、油酸25.90%、棕榈酸21.21%、硬脂酸2.41%、亚麻酸2.09%,以不饱和脂肪酸(76.37%)为主;海拔间果实质量、核果质量、仁质量、出仁率、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在10%以上,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海拔1 600 m以下时,海拔升高有利于核桃果实的果皮增厚、果壳增多、果实和核果增重,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增加,而海拔增至1 800 m时,核桃的生长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受到抑制;果实表型和油脂品质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可根据果实表型初步推断油脂品质。3个海拔中,1 600 m处产出的核桃果实表型和油脂品质均最优,可作为进一步育种和栽培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选取4个四棱豆品种的种子,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油脂,并用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四棱豆油中主要含有28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38.20%,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34.88%,主要为亚油酸、α-亚麻酸和EPA;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5.76%,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6.
烟台大樱桃仁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分析烟台大樱桃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旨在为开发新型功能性油脂——烟台大樱桃仁油以及樱桃仁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对烟台大樱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该油脂中分离出10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39.14%),油酸(36.09%),棕榈酸(7.79%),硬脂酸(2.96%),花生酸(1.49%),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76.2%,属于高油酸-亚油酸型油脂;烟台大樱桃仁油含油率为27.8%,其主要理化指标为:酸价1.87 mg KOH/g,过氧化值8.95 mmol/kg,碘值118 g I/100 g,皂化值184 mg KOH/g,不皂化物1.67%。烟台大樱桃仁油作为油料新品种进行开发,必将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考察添加不同复合天然抗氧化剂(生姜-迷迭香、甘草-迷迭香、VE-迷迭香)后广式腊肠热风干燥和储藏期间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并以BHT与空白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广式腊肠中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式腊肠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和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为硬脂酸与棕榈酸;在热风干燥过程中,广式腊肠中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与棕榈酸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油酸、亚油酸变化比较明显;而在储藏期间,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油酸和亚油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糜子中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4 种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6.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8 种(64.533%),主要有亚油酸(12.371%)、油酸(44.157%)、亚麻酸(1.173%)等。可见糜子中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优质脂肪酸。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糜子中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00.261、165.309、23.402、52.181、17.516 mg/100 g。通过与其他杂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糜子和小米、高粱、小麦、燕麦、水稻一样均含有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本研究可为糜子品质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相似文献   

10.
发酵条件对发酵性丝孢酵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研究了温度、摇瓶转速、碳源种类和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m fermentans)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发酵温度能提高菌体油脂的脂肪酸饱和程度,此条件下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9.1%:摇瓶转速高有利于菌体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木糖浓度为100g/L时菌体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0.4%;木糖比葡萄糖更容易被转化生成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脂。菌体脂肪酸组成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魏丽萍 《食品科学》2016,37(22):107-111
采用溶剂回流法及气相色谱法,分析全西藏范围内9 个种源的光核桃仁出油率、油脂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征。结果表明,9 个种源的光核桃仁出油率差异显著,均值为44.96%;光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高,均值为90.901%,主要由油酸和亚油酸组成,油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280%~71.360%,最高值为芒康县的光核桃;亚油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8.010%~44.340%,最高值为亚东县光核桃;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值为9.09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硬脂酸,棕榈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829%~7.354%,最高值为亚东县光核桃;硬脂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00%~3.034%,最高值为察隅县光核桃。基于11 种脂肪酸相对含量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米林县、左贡县、波密县、八宿县光核桃仁油脂相对含量特征相近,芒康县则与其他种源光核桃油脂特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熔点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和SFC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七种不同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及在0℃~25℃(5℃间隔)温度下固体脂肪含量(SFC)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熔点降低,棕榈酸含量有逐渐降低趋势,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则逐渐上升;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逐渐升高;低熔点棕榈油营养价值要比高熔点棕榈油高;在不同温度段,SFC值增加幅度有所不同。该试验为棕榈油进一步深加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开发新油脂和提高经济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乌榄仁油的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压榨温度下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乌榄仁的含油量高(65.71%);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色泽加深,气味更加愉悦;脂肪酸组成共有10种,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3.47-67.15%,随着压榨温度升高,除亚油酸外其他脂肪酸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油脂脂肪酸的对比中发现其优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结论:乌榄仁的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好,亚油酸含量略有优势,具有开发前景,可为乌榄仁油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特性及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 从全国11个省(区)收集21份文冠果材料, 对其形态特征和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 进一步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文冠果籽油,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的横径和纵径差异不大, 但千粒重、种仁重和种仁出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 山东省临沂市所产的文冠果种仁含油量为最高, 达50.49%。文冠果籽油中共检测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等7种脂肪酸。不同产地籽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5.06%~55.96%之间,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32.60%~64.64%之间,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还含有少见的功能性神经酸,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木本油料作物。综合分析种子形态和脂肪酸组成, 发现内蒙古赤峰和山东临沂地区的文冠果种子千粒重、种仁出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7.
Cottonseed oil has a 2:1 ratio of polyunsaturated to saturated fatty acid. Linoleic acid is an essential fatty acid, but in large amounts it contributes to a short shelf‐life due to rancid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germplasm from various countries for oil and fatty acid content, to identify parents that can be used in hybridisation to increase stearic and oleic acids and reduce palmitic fatty acids. Oil content varied from 13.6% to 24.7%. Linoleic acid ranged from 51.5% to 63%, palmitic from 19.2% to 25.6%, oleic from 14.2% to 18.5% and stearic from 2.1% to 2.8%. Stearic and palmitic acid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stearic and linoleic acid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refore breeding for increased stearic acid and reduced palmitic acid as well as breeding for increased stearic and linoleic acids at the same time might be difficult through conventional breeding. CIM70 and Cyto 12/74 had high values for stearic and oleic acids and Stoneville had high values of stearic and oleic acids and low palmitic acid. These can be used as parents to improve these two fractions.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以3种高油玉米为授粉者,与2种普通玉米品种杂交,研究其籽粒形成过程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成熟,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断下降,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升高.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成熟时含油量平均增加35.41%,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1.99%,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自交的籽粒含量.说明高油玉米花粉的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洋葱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新疆洋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洋葱籽油由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9.92%,其中油酸为13.11%,亚油酸为65.90%,棕榈酸为10.47%,硬脂酸为4.97%.  相似文献   

20.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