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初水利部提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河北省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三大水问题,要真正实现水利部提出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必须准确掌握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研究供用水统计现状与用水水平,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利天地》2011,(3):22-23
大庆的水资源状况:一是"水少"。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9立方米,十年十旱,属西部重干旱区;二是"水多"。两面临江,是松辽盆地的"盆底",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外洪内涝;三是"水脏"。油田开发初期由于生产条件差,  相似文献   

3.
"水多、水少、水脏"已成为制约米东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严重制约米东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对米东区管水、用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文章在分析米东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架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多水源并举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并从落实水权、政策法规、组织和管理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构建米东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德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点及存在的地下水超采、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三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水库、河道、坑塘"三域"联网运行;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三水"联合调度;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合理配置,并提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72亿立方米,按人口和耕地平均,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过去,由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缺少对全省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全省工程控制能力仅70多亿立方米,大量的地表水资源白白流失;一些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哈尔滨和大庆两城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别达到200和4000多平方公里,有些地方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全省每年的废水排放量达  相似文献   

6.
高峰 《水利天地》2013,(8):24-26
这些年,当中国人说起"水"这个字的时候,嘴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苦"。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28%,水资源分布又严重不均衡,北方常旱,南方常涝。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京津地区尤其严重。中国的江河湖海,又因为或轻或重的污染,而纷纷响起痛苦的哀号。中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地下水,而据相关部门调查,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就是中国的基本"水情"。  相似文献   

7.
程静 《中国水利》2012,(Z1):4-6
面对北京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的实际和1999年以来持续干旱的局面,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北京市成功应对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考验。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三要水"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措施,为"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丽 《水利天地》2012,(12):10-11
大庆有油,尽人皆知。大庆缺水,却知者寥寥!大庆市区境内无江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69立方米,城市供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及远距离外引嫩江水。2005年时,大庆市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接近7.4亿立方米。由于局部过量开采,形成区域性的东西两大漏斗,最大影响面积达5560平方公里。一方面是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排污量的逐年增加,这个曾经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奇迹的大庆油田,难道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要受制于水吗?不,"铁人"的后代怎能让困难吓倒!  相似文献   

9.
当前,邯郸市的水资源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紧缺;二是水管理体制不顺;三是水环境恶化,包括:水体严重污染,地下水超采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雨洪水、过境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邯郸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强,且特别集中于七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0.
1水资源现状滨州市水资源贫乏,全市水资源由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省内河客水、黄河客水4部分构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5·70亿m3,地下水5·82亿m3,省内河客水5·80亿m3。除去内河和黄河水,当地水资源量仅为11·5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0m3,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属于资源型缺水区。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2·1水环境问题突出滨州市地处鲁北诸河下游,地势低洼,洪涝灾害始终是心腹之患;市境内河污染严重,多为超五类水质;北部沿海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上游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推进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超采,修复地下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技术总负责单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三个河北",促进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1.迅速行动打响超采治理攻坚战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2014年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以来,沧州市18个县(市、区)先后成为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沧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围绕"水从哪里来、向哪里放、往哪里用",以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目标,着力做好引、蓄、节、治、管5篇"水文章",确立了"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实施情况3年来,沧州市共实施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咸阳市供水总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54%,地下水超采严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实施4年多,地下水开发利用仍达不到"采补平衡",严格贯彻地下水双控管理已刻不容缓。分析了咸阳市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管理现状,提出了强化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及水环境污染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大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大庆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大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宝鸡市降水量、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现状,分析了宝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取水许可,开源与节流并举,多水联合调度,完善有偿用水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水利天地》2011,(11):31-32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母,没有人否认水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水,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淡水资源本来就少。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中人们浪费水的坏习惯仍然难以改变。尤其是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自然水体的举动,证明了人们仍然没有真正把珍惜水资源落实到行动上。本文"漫谈地下水资源",意在让人们通过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加强珍惜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1河长制中"忘记"了地下水在《关于全面推广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中,没有专门提及地下水。从理论上讲,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文件提出的"加强水资源保护",这个"水资源"当然包括地下水。但毕竟文件中没有出现"地下水"一词,这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照搬这一提法,甚至具体做法中忘记地下水。目前已经出台的全国多个省级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中,有的提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地域内,天然降水落于地面,称为当地"水资源".通过地表汇集形成地表水,入渗土壤产生土壤水,再渗入地下产生地下水,各水之间再经水平和垂直运动互相转化.这种水资源转化关系的分析计算,是将以往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计算综合在一起,建立"完整的水文体系".我们在做哲盟东南部科左后旗坨甸区的水资源规划时,就"三水"转化做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水资源总量贫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境内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对天水市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舆论宣传、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加强水源保护、推广节水农业、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推行用水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初步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