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科学钻探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海区科学钻探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东部海区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根据地质预测和环境条件,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海上钻探施工的难点,提出了钻孔结构、钻进工艺、取心方法、冲洗液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方案思路,以指导和保障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3.
大洋科学钻探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洋科学钻探计划是通过钻探获取岩心来研究地壳结构、全球气候变化等地球科学,历时长达半个世纪,涉及地球物理学、板块构造学、海洋科学等多项学科,是国际影响较大的合作研究计划之一。我国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加入大洋钻探计划,以前只能通过各种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及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大洋钻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大洋科学钻探船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介钻掘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水平。重点概述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水井钻探、石油天然气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大洋钻探、极地钻探和外星钻探及掘进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差距,并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13000m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国内外科学钻探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对超万米科学钻探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考虑沉积岩和结晶岩2种地层条件,提出了13000 m科学超深井的钻探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科学钻探选区预导孔钻探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实施与随钻研究”作为深部探测项目五综合研究课题的专题,旨在配合地球科学研究,在现有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最大深度条件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钻探技术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地下信息,以满足科学目标的严格要求。该项目的实施主要以提高深部钻探效率和质量为目的,是在其他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方法基础上,分别针对条件成熟的选区6~7口先导孔的科学钻探展开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设计,包括对不同目标钻孔进行钻孔结构的优化设计、工艺优化设计以及对钻探成套设备进行科学配置,不断探索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孔内事故、提高岩心采取率。因而,其对地球科学研究目标能否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综述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并介绍了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用钻探技术和施工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外实施大陆科学钻探采用的钻探技术有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石油钻探技术、组合式钻探技术 ,以及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深钻技术 ,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 ,并介绍了科学深孔和超深孔的 2种施工战略 ,即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双孔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地质钻探设备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钻探设备主要伴随钻探工艺方法的发展而更新,而钻探工艺方法的发展又以钻探应用领域亦即钻探的目的和需求为背景。钻探作业条件,包括所在施工区的气侯、交通、能源和其他支撑条件,某些时候也影响钻探工艺方法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发展。和许多技术一样,钻探在不同发达程度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的技术层次,但总的趋势是在进步,要走向现代化。现代地质钻探应用领域迅速扩展,分钻探(Drilling)和施工(Construction)两大类。后者已不存在“探”的意义与目的,只是把原来钻探工艺方法扩展用于若干工程施工领  相似文献   

9.
科学钻探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科学工程,也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离不开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是科学钻探的技术基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必将促使科学钻探向更快更好更深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概况和其中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特点,对WFSD-1、WFSD-2和WFSD-3-P孔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借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探讨提出了对探索性强、地层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的科学钻探组织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质钻探技术与装备21世纪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1世纪初,我国地质钻探技术处于立轴钻机普遍使用、国产绳索取心钻杆只能满足1000 m以内孔深钻进要求、钻探器具相对落后、硬岩地层钻进效率低、复杂地层取心效果差的落后局面。近10多年来,在多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地质大调查专项等科技项目支持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了硬岩深井科学钻探技术体系和2000 m以内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体系,浅层取心(取样)钻探技术、新能源勘探开发钻探技术、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钻探技术、定向钻探技术、基础工程施工钻掘技术等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21世纪我国地质钻探技术与装备、关键器具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钻探工程实施总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工程实施情况,包括完成的钻孔情况、钻探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难题开展的钻探技术研发和钻探工程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科学钻探事业的开创从60年代开始,由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参与的深海与大陆科学钻探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大量科学资料,为我国地质钻探与地球科学家所关注。刘广志院士于1979年11月在探矿工程学术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超深井钻探发展概况与前景。此后组织译著了《科...  相似文献   

14.
组合钻探工艺是一种为了提高不同地层取样钻探施工综合效率的多用途钻探技术.该工艺方法将当今地质找矿钻探最先进和广泛应用的反循环连续取心(样)及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套器具,可实现多种工艺方法,并针对地层、施工环境及地质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钻探方法,达到优质高效的综合钻探目的.介绍了组合钻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试验过程及取得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赣州科学钻探NLSD-1孔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赣州科学钻探NLSD-1孔是大陆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项目6个钻孔之一,该孔地层复杂,自然弯曲严重,采用高粘度、高密度泥浆绳索取心钻进,全孔轨迹实现人工受控,施工难度大。详细介绍了该孔施工技术及创新成果,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深部钻探施工技术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反循环连续取芯(样)钻探技术被称之谓: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钻探工艺技术之一。顾名思义,反循环钻探技术是相对于正循环钻探技术而定名的。众所周知,传统的正循环钻探技术的应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发展,应该说它现在已达到了一个相当完善和成熟的地步。要想进一步在自身基础上提高钻探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其正循环方法本身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1991年以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进展,并就当前进一步作好选址、钻探施工、测井与必要的支撑条件等提出了急待进行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质钻探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技术支撑的地质钻探行业,资金投入显著减少,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下滑,常规钻探施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地质钻探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深部科学钻探,地热能及非常规能源勘查,海洋、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地外天体、极地方面的钻探等。如何应对地勘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钻探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钻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地质钻探工作量将进一步减少,新领域、新业态的钻探工程及先进钻探技术和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更加贴近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钻探中的钻进目的是为了取得岩芯样品从而获得岩层的各项力学、物理、化学参数,为地面的建筑设计或岩层矿物的钻探提供依据。常见的钻探方法可根据岩石的破碎方式分为冲击钻探、回转钻探、冲击回转钻探和振动钻探等,钻进技术一般又可分为浅钻、岩芯钻和地下钻等。  相似文献   

20.
极地钻探是获取极地冰层或冰下环境样品和在极地冰层或冰下布放科学观测仪器的最直接方法,是开展极地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手段。美国是开展极地钻探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极地钻探强国。相比美国,我国极地钻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美国冰钻委员会长期科学规划2021-2031》为基础,结合其官方网站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美国极地钻探科学目标和极地钻探技术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过去10年美国极地钻探的现场工作情况及其在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极地钻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