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推进剂燃烧特征化学基团方法预估了推进剂中小粒药的燃速和速燃粘结剂的燃速,将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相相似理论的方法建立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公式。 相似文献
2.
王珂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1998,(2):19-23
介绍丁羟高燃速推进剂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技术途径。重点阐述了已经研制出的燃速为80mm/s(6.85MPa)的丁羟高燃速配方。该配方不仅燃速高,而且综合性能良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研究了颗粒粘结高燃速固体推进剂药柱中粘结剂与小粒药之间的溶剂双向迁移现象,并利用计算机模拟估算了溶剂迁移量的大致范围。 相似文献
6.
7.
低燃速低燃温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调节低燃速燃温双基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燃速及压强指数),探索铅、铜盐和碳黑等燃烧催化剂在该类推进剂中的催化效果,从理论燃温在900~1700K的低燃速双基推进剂中选出4种作为基础配方,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铅盐、铜盐及碳黑等燃烧催化剂,改变催化剂的加入量及搭配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同时还研究了辅助增塑剂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的铅、铜盐和碳黑等催化剂在低燃速低燃温推进剂中仍能发挥催化作用,作用效果与催化剂的品种及加入量相关,特别是使用复合催化剂时,对燃烧性能的调节更为有效。不同品种的辅助增塑剂对燃烧性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燃速化合物提高双基推进剂燃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含有高燃速化合物的双基推进剂配方、制备工艺及燃速测试结果。高燃速化合物是三硝基间苯二酚铅、苦味酸铅和二硝基重氮酚。发现这些化合物都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双基推进剂的燃速,并随高燃速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而增高。利用所测燃速结果,导出了配方中二硝基重氮酚的含量与燃速的关系式。文章初步探讨了高燃速化合物提高推进剂燃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内弹道稳定剂对中高燃速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中高燃速改性双基推进剂配方为基础配方,添加不同粒度的Al_2O_3及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研究了6~20MPa下推进剂燃速和燃速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Al_2O_3后推进剂的燃速降低,且随着压强的升高,燃速降低的幅度减小;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对燃速及燃速压强指数降低和提高的幅度不同,TiO2提高了推进剂高压段的燃速,MgO几乎不影响推进剂燃速,而Al_2O_3、ZrO_2均降低了推进剂的燃速。添加不同粒度的Al_2O_3后,均使燃烧表面的催化剂含量(浓度)降低,改变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从而导致添加芳香铅A催化剂的推进剂中Al_2O_3粒径分别为10μm和2.5μm时,燃速相应降低0.25mm/s和1.25mm/s。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对燃烧表面催化剂含量、分散均匀性、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同,TiO_2、MgO的活性高于Al_2O_3和ZrO_2,从而表现出添加TiO_2、MgO的推进剂燃速高于添加Al_2O_3、ZrO_2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10.
11.
12.
硝胺推进剂和双基系推进剂燃速预估模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硝胺推进剂和双基系推进剂稳态燃速预估模型的最新进展,对下列6个模型的计算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HMX/AP(1:1)燃速计算模型、“双区”稳态燃烧模型、复合多火焰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自由基裂解模型和双基系推进剂半经验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高强度、高燃速丁羟推进剂配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高不挥发物质量分数、高强度、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进行了配方研究。采用了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黏合剂体系及STR增强剂的固化网络,选用SX-1助剂以改善工艺性能,通过优化AP级配、调节混合工艺程序等方法,使推进剂具有不挥发物质量分数88%、密度1.82g/cm3、20℃抗拉强度σm3MPa、65℃抗拉强度σm≥2.3MPa,燃速35mm/s的良好性能,并具有药浆初始黏度低,工艺流动流平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加速度对丁羟推进剂燃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加速度场中丁羟推进剂的燃速的加速度敏感性。另外从加速度力作用下燃烧区压缩导致热反馈增大角度出发,建立了加速度条件下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并编程计算、分析了影响推进剂燃速敏感性的因素,可为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朗缪尔单分子吸附原理和AP分解的质子转移机理,分别在AP晶体界面和气相混合区中确立物质守恒关系,分析了AP在不同分解速率下气相混合区中NH_3和HClO_4的气相分子浓度关系;将其与AP晶体气固交界面的反应强度进行关联,建立了一种能够分析压强变化状态对推进剂燃速影响的动力学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物理过程,通过实验将AP/降速剂(CaCO_3或NH_4C_2O_4)的TG-DSC分析结果与药条燃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降速机理能够解释降速剂对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多种作用,CaCO_3能够使AP的热失重分解温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前移,因此对控制推进剂的高压压强指数有利,而NH_4C_2O_4不具备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