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考察公共自行车使用行为特征和机制的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前后人们的出行行为变化以及影响其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原因.发现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后,出行频率略有增加,出行距离长于预期,但是时间节省效果总体不明显.多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将公共自行车作为步行、公交以及私人自行车的替代方式;仅少量出行转换自小汽车、助动车/摩托车或者黑车.人们转换到公共自行车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方便,其认可度远高于节省时间和锻炼身体.以包含和不包含公共自行车的出行链为备选项的选择模型映证了公共自行车特征要素对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力显著,而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与出发点和目的地的接近程度也是重要的因素.应用模型估计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效用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2.
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钱俭  郑志锋  冯雨峰 《规划师》2010,26(1):71-76
在考察杭州市城市中心区、商务区和一般居住区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杭州市提出的公共自行车解决一公里内出行问题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和站点设置,建立科学的等级分布,健全公共自行车交通换乘体系,完善管理程序,逐步、有序的实现自动运营等改进建议,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考察该系统自实施以来对闵行区居民出行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闵行以及我国的公共自行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研究以使用者的刷卡数据样本以及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样本为数据基础,首先总结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公共自行车网点的运行特征。接着以居民为对象,总结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频率变化、网点使用时空分布、出行方式转换、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原因以及使用模式。最后分析在虚拟收费和费用返还的情景下,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意愿变化。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6)
公共自行车在各大城市的建设运营为完善交通体系、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对南京浦口、桥北两个组团2015年1~9月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进行了时间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出行目的下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时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研究发现,以通勤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耗时更短,在路径选择上偏向于快速通过性强的道路,而以生活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则耗时更长,路径选择多元,并注重骑行活动的多样性;公共自行车站点紧凑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可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基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以不同区域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结构为基础,充分考虑站点布局与用地功能、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满足不同出行目的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公共自行车系统.国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成果集中在公共自行李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效果方面.而西方国家对公共自行车以及私人自行车的研究涵盖广泛的研究问题,摸索出了若干成熟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在自行车系统设计规划过程.尤其是在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方面探索深入,而这些方面正是可以反映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效果及作用机制的最根本方面.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已有的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运营,自行车出行行为的基本特征,使用者的出行方式、路径的选择及出行行为差异等方面内容进行总结;介绍用于解释行为和决策的模型方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指标系统打分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等,以及研究在规划及其他实践领域的应用,以期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和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因其方便快捷、绿色环保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拥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在社会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前提下,以自行车出行为代表的绿色出行方式得到了大力发展,政府也积极引导,不少城市在街道旁增设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更好地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公共自行车管理,尤其是让人们在不同的租借点方便地  相似文献   

7.
章天宏  王卡 《建筑与文化》2021,(12):131-132
近年来,我国地铁站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自行车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补充方式,也给地铁站出入口带来了乱停乱放、干扰交通等一系列问题,自行车停放区设置导则在各大城市相继出台.另一方面,地铁站口自行车停放的主要区域为街道,其规划设置也应符合街道设计导则的导控要求.文章以杭州市三坝站作为案例,从两类导则中提取观察要素,对自行车停放区的设置现状进行调研,总结自行车停放区的规划设置问题,并为导则的构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无车日,浙江省杭州市划定交通管制区,对小型客车实施交通管制,加大了公共交通的保障力度.不少市民则主动选择了绿色出行,践行环保理念. 22日8点30分至17时,杭州市交警部门加大了交通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车辆进入管制区.同时,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运小型客车除保留应急公务用车外,要求全部车辆入库封存,禁止上路通行. 为了保障市民无车日能顺利出行,杭州还加大了公共交通的保障力度,如进一步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加大市区主要线路、风景区热点线路的运力配备,延长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时间,增加公共自行车投放量等.杭州公交集团出车7300辆,比平时多出车338辆,运力增加10%以上.新开通125、302路,5条快速路公交通勤线,8条社区支线,20条通勤特快巴士.富阳公交还开展“免费公交、无车出行”活动,城区所有公交线路都可以免费乘坐,倡导公交出行.  相似文献   

9.
出于满足城市内短途出行的需求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目的,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也因此迎来新一轮高潮。本文通过对西直门交通枢纽核心地区的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对比共享单车出现前后的自行车使用情况,比较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私人自行车之间的区别,总结共享单车的使用特征及应用提升空间,旨在为自行车回归城市提供可行思路,并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绿色出行找到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出行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而当下的中国,由于快速机动化,各级城市的自行车出行的比例急剧下降.荷兰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最高、最安全的国家.在其历史上,自行车出行也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研究其自行车出行的演化历史及规划设计对于当下中国的自行车交通具有较强的实践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将荷兰自行车交通的使用历史划分为:开始使用自行车到高潮阶段、被小汽车出行压缩阶段和有意识规划引导阶段;进而分析了在此过程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及实施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城市为案例,分析了荷兰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所进行的各种规划设计.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对中国自行车使用政策及设计的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