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永生 《建筑创作》2007,(2):124-124
杨永生,中国当代建筑界资深建筑学编审。仅在他离休的十多年间,全身心担当起守望中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文化的使命,由他策划主编的“口述历史”类建筑学著作已有十多部。新年伊始,本刊收到杨永生编审的“短论”,虽仅仅是提出问题,但相信读者能从中联想到许多,或许这才是本刊立即刊发该文的意义。敬请业内人士,尤其是建筑学长就这些问题赐稿。  相似文献   

2.
薛晨玺 《山西建筑》2010,36(36):17-18
以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顺序,阐述了中国木构架建筑穿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及特点,从而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5)
简要梳理1861—1965年间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语境下现代建筑是如何被建构和再建构的,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当前中国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历史书写中存在的盲点,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重新想象现代建筑。中国主流近现代建筑史虽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不少还处于无视建筑现代主义的建构性的状态,对现代认知体系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在建筑实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需要补上反思经典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北京国际政治学院二系黄勇同志给本刊编辑部来信问:“建筑的年代是如何划分的,从何时至何时为古褚键筑、近代建筑、现代键筑和当代建筑?贵刊上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称60年代甚至70年代建筑为‘现代’的。但是按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划分,应算是‘当代’的。是否建筑学方面另有划分标准?此问不解,耿耿于怀,望能予以答复。”为此,我们请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  相似文献   

5.
1962年10月,我毕业分配到著名的青岛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在设计科当了一名产品的美工设计师。在这片交大毕业生的乐土上,我曾幻想过回归建筑设计队伍,却从来没有想到,能与中国现代建筑史结缘,我学习中国现代建筑史,纯系偶然,是误入史林。回头想来,却也有点滴征兆,把我往这条路上点化。  相似文献   

6.
黄窈逑 《山西建筑》2010,36(6):21-22
指出伊东忠太与梁思成两者的《中国建筑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早期国内外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成果。对二者进行比较式阅读,旨在辨析两者所运用的不同研究方法下的不同视角,从而对于当今建筑史研究方向做出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所用的史料类型与运用方式的特殊性,及其所导致的不同研究取向,根据笔者所见、所用的史料,结合学科特征及研究现状,对所用的一手资料按其呈现形式,分为实物与图像、档案、报刊杂志、其他文字史料和访谈口述5类。论述分类的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文献获取路径,再分别举例说明运用之法与所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繁荣创作与对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现代建筑史进行一次再认识,这对繁荣创作是十分有益的。借用一句1500年前文学家陶渊明一句话:“觉今是而昨非”,在这里引用这句话不是同一个意思,他是从政不随心,满腹牢骚。这里指:我们建筑师们建国以来在进行建筑创作旅程中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作出了成绩,有些人也受过这样那样的委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史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省 《南方建筑》2004,(5):46-48
笔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中国建筑史的教学要点,提出“点、线、面”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探索建筑史教学方案的引子。  相似文献   

10.
玄峰  蔡军 《华中建筑》2007,25(2):188-190
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玄峰  蔡军 《华中建筑》2007,25(8):227-228
文章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漫谈—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玄峰  蔡军 《华中建筑》2009,27(12):199-199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科学内容及其特点结合教育实践,就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手段提出几种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玄峰 《华中建筑》2006,24(6):132-134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玄峰  蔡军 《华中建筑》2009,27(9):190-191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内容及其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形式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玄峰  蔡军 《华中建筑》2009,27(11):166-167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内容及其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形式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建筑师凡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一书中写道:“建筑师再也不应被正统现代主义建筑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所吓服了。”从此以后,对于所谓正统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批评便日见增多,许多人纷纷以“背离”正统现代主义为荣。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布莱克出版了一本新著,从原来对现代主义建筑热烈赞颂的立场转为对之进行全面攻击和彻底否定。他写道:“现代主义教条流行了将近一百年之后,现在过时了。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就要结束、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刻。”这本书的名字是《形式跟从惨败》,付题为“现代主义为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8.
19.
王文清 《华中建筑》1989,(3):33-34,30
不久前,在由汪坦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上,不少代表的发言涉及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可分纵横两方面来论述。纵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的断限;横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或内容。这两方面即构成了近代建筑史的时空框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与断限,一方面应该考虑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建筑史不同于政治史的某些特点。在前一方面,建筑史学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上下断限定为1940年到1949年,这是正确的。至于近代建筑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在研究地方史时取不同的断限,但从整体上看,从全国看,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中国三大阶梯的地理特点和近代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的四次传播入手,构筑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时空框架:历述了中国近代轮船运输体系的建立与条约——租界制度及洋务运动;铁路运输体系的建立与帝国主义资本与民族资本及官方企业;公路运输体系与西北经济开发的三大经济阶梯的形成。并在对经济、文化等部类历史背景透视下概括了建筑历史在规模上、深度上及思想上的不平衡性。最后,文章在文首对以往各种史学观点的总结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