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量电压时,在被测试的两点间连接适当的电阻后,对两点间的电压值和该两点间电路的等效电阻影响较小;而测量电流时,在被测试的两点间连接适当的电阻后,对两点间的电压值和该两点间电路的等效电阻影响较大。该结论对实现I/U的自动识别和自动测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两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中H桥电压利用率低和双H桥结构复杂、经济成本高的问题,对两相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器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六开关逆变器的两相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对两相无刷直流电机的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利用PSo C对该系统中两相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性能和逆变器的电压利用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两相无刷直流电机速度和电流的快速控制,提高母线电压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锻造操作机在抓取和锻造两个阶段的工作流程以及操作机在上述两个阶段需要完成的锻造动作。然后,根据基于机构的几何约束条件建立了操作机在此两阶段的位置模型,求解得到了在该两阶段各液压缸所需输入位移,为液压缸的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操作机在抓取和锻造两阶段的静力学模型,分析了操作机三个液压缸的驱动力和两处关键铰链的受力,为液压缸的选型以及铰链和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机构1、机构2两个新型8R两平移空间并联机构,并对两个并联机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出了两个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解和反解,并基于符号正解对两个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对这两个机构分别进行了刚度建模与动力学建模,分析了两个机构的刚度性能,并求得相同负载下两个机构的驱动力矩;最后对两个机构进行运动学、刚度和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机构2为优选机型。  相似文献   

5.
工业用4/20mA两线制变送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上对低耗能和远距离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两线制仪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文章通过比较说明了两线制变送器的优点,并介绍了两线制变送器的结构,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由压力桥、调理电路和两线制V/I变换电路构成的两线制压力变送器,并对如何增强稳定性和安全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解是无机元素测定中使用的两种传统处理方法。番茄粉样品使用此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消解液,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铜的含量。将两种处理后的测定结果使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了检验,经F检验和T检验的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是相一致的,即两种前处理方法对番茄粉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介绍散货抓斗卸船机和链斗式连续卸船机的使用情况,两种卸船机的结构、原理,两种机型的比较,并分析了两种机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研究叉车电能和液压能回收系统,对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区别,设计了两种回收系统的测试装置。通过试验测试和软件分析计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两种系统的能量回收率,然后从回收率的角度指出了两种系统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用两根细丝测量双轴台的轴线相交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双轴台的内环轴框架的对径上安装两根细丝 ,用经纬仪测量两细丝在外环轴和内环轴分别处于 0°和 180°位置时两细丝的水平角的变化量。根据经纬仪和两细丝的安装位置和水平角的变化量 ,推导了轴线相交度的计算公式 ,并对双轴台的轴线相交度进行了实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国实践两化融合的关键一年,国家级试验区建设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各省级两化融合主管机构改革相继完成,试点示范成为各地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方式,两化融合成为众多企业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因素。2010年,地市级两化融合主管机构改革将陆续进行,各级政府两化融合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增加,各地将以发展规划引领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将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双腔串联两阀与三阀压电泵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双腔串联两阀压电泵与三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分析了这两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得出:三阀泵输出性能优于两阀泵。设计制作了两阀泵与三阀泵实验样机,并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别对两阀泵和三阀泵进口腔和出口腔独立工作时流量输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把进口腔和出口腔独立工作时输出流量相加之和,与两腔一起交叉工作时进行了比较。实验测试表明:两阀泵和三阀泵样机在200 V交流驱动电压下,最大输出流量分别 为972 ml/min和1 035 ml/min,最大输出压力分别为28.7 kPa和40 kPa,最大自吸高度分别为0.41 m和0.43 m水柱高。  相似文献   

12.
液固两相流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两相流压降作为重要的流动参数,有助于流动建模及流态分析。建立液固两相压降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超声多普勒及超声透射衰减的液固两相超声压降测量方法。搭建液固两相流动实验平台,对两相压降规律进行研究。两相混合流速和固相体积分数升高时,液固两相压降均逐渐增加。在固相体积分数为0.28%~1.37%,两相混合流速为0.9~1.65 m/s时,根据液固两相压降测量模型及Churchill模型的超声法得到的两相压降与差压传感器测量的压降平均相对误差为4.93%和5.10%,验证了测量模型的准确性。针对非均匀分布的两相流态进行压降测量,进一步拓展了压降测量模型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工作为非侵入超声法测量液固两相压降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车辆四轮转向和两轮转向的不同特点,比较了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应用于整体车辆时车轮转向角度关系和车辆转弯半径。分析总结了两种转向系统的优缺点,指出它们分别适合于哪种整体车辆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中国两化融合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是中国实践两化融合的关键一年,国家级试验区建设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各省级两化融合主管机构改革相继完成,试点示范成为各地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方式,两化融合成为众多企业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因素。2010年,地市级两化融合主管机构改革将陆续进行,各级政府两化融合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增加,各地将以发展规划引领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将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扣合点。为应对我国两化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综合集成"尚未突破等共性问题,缓解两化融合发展中关键技术、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两化融合通用参考架构,系统描绘了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产业界深入认识和有效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两化融合通用参考架构,进一步构建了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给出了标准建设路径及重点,提出了以标准引领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阐明了对产业界以标准化为路径协同推进技术与产品创新、解决方案研制和制造业新模式推广,加速实现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机电伺服系统经常在零位附近频繁正反向加减速,通过牛顿定律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对小行星轮外啮合WWW型差速器(或称外啮合正齿轮差速器)分析了此种情况下的刚体动力学,用ADAMS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齿轮之间的切向力、行星架和两套行星轮之间的作用力与两输入转矩和两输入角加速度有关;两个输入的角加速度与两个输入转矩和一个负载转矩有关;负载转矩与两输入转矩和两输入角加速度有关;若两输入转动惯量不同,则两个太阳轮和各自行星轮之间的力幅值不等;双路工作时折算到输入侧的转动惯量与单路工作时不同。ADAMS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结论可以应用于有角加速度的多余度机电作动系统中差速器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产品安全检测领域,GB4793.1-2007和GB4943-2001是我国两大现行通用国家标准。本文对这两大标准的范围、内容和一些检测项目的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大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两种卖方管理库存供应链实现协调,考虑单个卖方和两个存在价格竞争的买方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分别构造了各方的收益模型并求解。针对实销实结VMI供应链,从卖方出发设计了延期支付和返利两种协调策略,分析了两种策略的应用条件及其优劣。指出一般式VMI供应链难以实现协调。对于卖方如何推动供应链从一般式VMI转换到实销实结式VMI提出了具体的转移支付策略。通过数值分析,考查了价格竞争、需求价格弹性、批发价格和可变成本对卖方采用两种协调策略的积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螺旋槽机械密封在气液两相润滑工况下的性能,采用液氮模拟涡轮泵的低黏介质润滑环境,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液氮在两相中的比例k。引入气液时变混合因子λ,建立了λ与两相介质混合密度ρ和混合黏度μ的关系。给出了螺旋槽机械密封的气液两相量润滑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两相润滑时机械密封的开启力F和泄漏量Q,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150~190 s时添加时变混合因子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开启力和泄漏量较实测数据平均误差分别为6.71%和4.32%。结果表明:考虑两相影响的开启力和泄漏量计算值均小于不考虑两相影响的计算值,且端面液膜气化降低开启力的同时也减小了泄漏量。气液两相量润滑计算模型增加了螺旋槽机械密封性能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两相工况下的机械密封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中学后教育学生加起来约占全世界的25%。未来几十年全球的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长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并且中国和印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因为中国和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多和10%。中印两国在扩展规模的同时,在寻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财政资助、培养合格的学术人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十分严峻。在正在兴起的私立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开发硕士和博士课程方面,中印两国也都面临压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印两国都在努力提升全球形象,实施开发国际教育项目的策略。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高等教育对中印两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