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历史上的扬州曾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北造园、建筑匠师得以交流,因而扬州园林兼南北之长,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在我国造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扬州园林的叠山置石(扬派叠石)为中国三大叠石流派之一,享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  相似文献   

2.
由苏州市园林管理局主办,苏州市留园管理处、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承办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坛——叠石掇山专题研讨”于 3月 30日至 4月 1日在苏州举行。出席本次研讨的有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扬州、无锡、苏州等高校、园林、文博、建筑等方面的学者以及《中国园林》编辑部共 50多人。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20多篇,就中国园林叠石掇山的历史、艺术、美学、技法、国内外影响等方面分别作了研讨,总结了宋代“花石纲”对园林石文化艺术的影响,交流了当代叠山技艺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对目前叠石掇山中涉及资源、环境、用料、施工、技术及经济…  相似文献   

3.
高洁  贾玲利 《南方建筑》2018,(1):98-103
四川地区在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产生了具有古朴自然、古雅清旷等气质特点的川派园林风格。通过对四川地区重要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作品的调研,分析其叠山置石艺术手法,进而从叠山置石技法、山石审美艺术及山石造景特征等方面探讨四川传统园林山石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黄靖 《城市建筑》2011,(4):85-88
历史扬州的私家园林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尤以叠石著名。现存的扬州园林大多为清代所建,最知名的当属何园与个园。而另一处经典园林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也确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其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因小见大;水池、山石和亭台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  相似文献   

5.
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中铨侯,即为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李良年对张然的叠山艺术极为推崇。从张然开始的“山子张”的叠山手法,曾经是乾隆后期以前北京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叠山艺术的主流,现在北京之叠造或修整假山,正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问而知张氏之山”的高超风格。  相似文献   

6.
植物配置系列:园林植物与山石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生泉  郑丽蓉 《园林》2004,(11):16-17
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堆山叠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北方富丽的皇家园林。还是秀丽的江南私家园林。均有掇石为山的秀美景点。而在现代园林中。简洁练达的设计风格更赋予了山石以朴实归真的原始生态面貌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筑山叠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技艺中的代表与精髓。本文从精神象征、历史变迁、造园技术、审美理想、功能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剖析筑山叠石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发现筑山叠石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内涵,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和超乎寻常的技术难度,是园林功能设计的核心要素,也是文人审美理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希望本文对筑山叠石作用与价值的探讨,可以为中国古典园林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7,(8)
<正>中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始于秦汉,成熟于北宋,明清后逐渐走向高潮。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假山营造常以"中国画论"为指导,强调"师法自然",造型也多采用山水画中诸如"三远"和"合皱"之类的画理准则。"扬州以名园胜,名园  相似文献   

9.
赏石、叠石与叠山,陈从周先生编著的《中国厅堂·江南篇》书中有一张照片,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北窗下,窗外是湖石叠石,室内设一赏石。独立赏石与窗外叠山之间的材质、审美标准互相辉映,此处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事实上关于置石与叠山之间的概念,从文字或从观念上的区分,一直是较为晦涩的。  相似文献   

10.
黄宇超 《园林》2022,(5):125-133
扬州园林纳百家之长,兼南北秀雄于一身,与苏州园林并为江南园林的代表.在扬州众多园林之中,何园以建筑著长,晚清时期中外流通频繁,"西体"建筑学的理念开始渗透到"中体"的园林之中,何园显露出某种现代性特征——复道回廊的出现形成了与景的对应性、行进的曲折性、周始的环回性的园林立体化空间.以复道回廊为空间线索,动态视觉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本文介绍了置石在园林中的运用,阐述了置石的科学布局思想以及在园林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能既具有现代特征有保有传统文脉,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与发扬。古典园林置石应用古典园林"置石"一般选用自然石材,将这些自然石质材料独立  相似文献   

12.
正在扬州,虽然个园号称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但何园无论是园林设计特色、精致景点数量,还是园内规模面积、留存文化遗产,都堪比个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堪称扬州私家园林的压轴之作,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之一。来到何园门前,最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鲜花簇拥下嵌在壁上硕大的"晚清第一园"刻石,由古建园林专家罗哲文题写。此园规模庞大,占地1.4万余m~2,建筑面积达7千多m~2,从数字对比上可见  相似文献   

13.
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扬州个园"春夏秋冬"四季的总体立意,从假山的选材、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堆叠技法等方面对个园"四季假山"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扬州个园假山"分峰叠石"的艺术特点,诠释假山叠石的文化创意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园林的叠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园林的叠山艺术章采烈“水得山而媚”,“水以石为面”(郭熙《林泉高致》),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造园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自然山林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典型地再现自...  相似文献   

15.
卜复鸣 《园林》2006,(3):18-19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理水常常和叠石相结合,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水无石则岸无形,亦无态,所以在园林理水上常采用浅水露矶、深水列岛的办法加以处理。而若驳岸有级,出水流矶,或山脉奔注于池侧,略现水面,则清波拍石、水石相依,足以给人一种山水林泉之乐。由于江南园林在组织园景方面多以水池为中心,所以在叠石理水上多以叠石护坡取岸为主,辅以溪涧、水口、瀑布等,给人以一种自然之美感。假山驳岸也称叠石岸,一般用太湖石或黄石,参照叠山原理,利用石料的形状、纹理等特点,临水叠砌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在立面上凹凸相问,在平面上曲线流畅自然,并能与园中假山布局相协调的自然式驳岸。假山驳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要素之一,掇山叠石从园林营造的一开始就体现着古人的生态智慧。文章以《园冶》等造园艺术理论为依据,从掇山选材,布局营造,山与理水、建筑、植物的交融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其中表达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生态意识与理念,其实,掇山叠石技法仅是我国博大精深园林艺术中朴素生太观点的一部分,园林设计工作者应结合时代内涵要求不断创新,让根植于中华大地文化土壤的园林之花再次发光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缘、人文以及艺术形态的影响,扬州园林以兼收并蓄的"南秀北雄"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扬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扬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运输优势,政治与经济繁荣对园林发展的促进,皇族官家园林设计风格的延革,清帝南巡带来的机遇,以及扬州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推动,来探讨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的形成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1)
中国私家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私家园林也是中国文人居所和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表现着园主人的创作技法和艺术才能。该文通过分析扬州何园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园主独特的文人审美,以期为当代园林艺术提供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